吹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50830发布日期:2021-04-06 12:03阅读:72来源:国知局
吹塑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面板领域,尤其涉及到吹塑设备。



背景技术:

面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普遍,采用塑料制作的面板是其中的一类,塑料在制作成本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并且塑料本身耐酸碱和油污,因此具有较好的性能。然而塑料一般都难以耐刮擦,在运输或者是使用的过程中容易留下擦痕或者是划痕,给消费者留下了塑料面板较为廉价的观感。另外,塑料面板的结构强度一般较弱,因此难以支撑较重的物体,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表面可能塌陷。塑料的耐冲击性能也较弱,如果从较高的位置摔落,容易被打碎。

金属或者是木材制成的面板本身的承重能力较强,并且表面可以经过特殊处理之后从而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然而支撑成本和运输成本相对塑料而言均较高,并且塑料本身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在成型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被塑造成为不同的造型。

因此,人们依然希望获得一种性能优良的塑料,其可以拥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较高的强度或者是较好的耐冲击性能。相关的试验一直在进行中,研究者在塑料材料中不断添加一些辅助试剂,比如说增强剂,以使得塑料面板拥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塑料面板本身材料的研发到生产应用需要较长的时间并且并不能保证低廉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现状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吹塑成型耐冲击性好、重量轻、结构稳定坚固的吹塑面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制成耐冲击性好、结构坚固稳定、但重量轻便的双层吹塑面板的配料结构。

提供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能制成耐冲击性好、结构坚固稳定的三层吹塑面板的配料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吹塑成型的吹塑面板,包括上层板和下层板,所述上层板与下层板之间吹塑成型有中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均各包括有外层和里层,所述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

优选地,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均各包括有外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以预设方式分布。

为了提高吹塑面板边缘结构强度,所述上层板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外折弯壁,所述下层板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内折弯壁,所述外折弯壁底部的里层与内折弯壁底部的里层相互一体融合。

为了提高吹塑面板的结构强度,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可以呈点状结构或条状结构。

进一步优选,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至少一根加强筋。

进一步优选,所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两根加强筋,对应地,碰合支撑结构内设有三个接触峰点并与加强筋间隔排列。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该双层吹塑成型的吹塑面板的每层原料结构,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外层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里层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所述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15~20%,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所述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所述玻纤质量百分比为15~25%,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又一技术方案为:依据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该双外单内三层吹塑成型的吹塑面板的配料结构,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外层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中间层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所述上层板和下层板的里层均采用茂金属聚乙烯。

作为中间层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70~85%,碳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作为中间层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中间层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60~85%,玻纤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多层吹塑成型的吹塑面板仅利用上、下两层的吹塑中空结构及构成轻巧坚固耐撞的板状架构,其中下层板向上层板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以预设方式分布,以提高吹塑板的结构强度,外层可以采用表面强度高、抗刮擦、抗油污能力强的材料,里层可以采用热塑收缩性比率低的材料,提供框架支撑的作用,如果还采用高韧性、有一定弹性和吸能的材料的中间层,则能进一步有效缓解冲击和跌落对面板的损坏,从而进一步提高吹塑板的整体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通过吹塑工艺制备而成,制造工艺简单并且性能优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具有较好的耐刮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具有较好的耐冲击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的至少部分制作材料可以是回收塑料制成的,并且所述吹塑面板的表面颜色可以根据需求被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是中空结构,包括相对间隔的第一部分面板和一第二部分面板,在轻便的同时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面板包括至少二层,所述第一部分面板或者所述第二部分面板可以是双层或者是更多层结构,并且每一层和相邻的层着重的性能可以是不同的,以使得面板整体上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吹塑设备,其中所述吹塑设备适于通过一第一聚合物和一第二聚合物制备一吹塑面板,其中所述吹塑设备包括:

一进料单元,其中所述进料单元包括一第一进料螺杆和一第二进料螺杆;

一挤出单元,其中所述挤出单元具有一第一挤出通道和一第二挤出通道,其中所述第一进料螺杆和所述第二进料螺杆分别被连通于所述挤出单元,该第一聚合物通过所述第一进料螺杆被加热并且传输至所述挤出单元的所述第一挤出通道,该第二聚合物通过所述第二进料螺杆被加热并且传输至所述挤出单元的所述第二挤出通道,所述第一挤出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挤出通道外侧,当该第一聚合物和该第二聚合物分别自所述第一挤出通道和所述第二挤出通道挤出形成该吹塑面板的一第一聚合物层和一第二聚合层,该第一聚合物层接合于该第二聚合物层并且围绕形成一空腔;以及

一吹塑单元,其中所述吹塑单元包括一成型模具和一吹气套件,其中所述成型模具包括一左模具和一右模具以及具有一成型空间,来自于所述挤出单元的该第一聚合物层和该第二聚合物层被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成型空间成型,所述吹气套件朝该空腔内吹气以成型该吹塑面板,其中所述左模具形成该吹塑面板的一第一部分面板,所述右模具形成该吹塑面板的一第二部分面板,该第一部分面板和该第二部分面板保持间隔并且在边缘相互连接以形成中空的该吹塑面板,其中该第一部分面板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该第一聚合物层和至少部分该第二聚合物层的一种或者两种,该第二部分面板包括选自至少其他部分该第一聚合物层和至少其他部分该第二聚合物层的一种或者两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进料单元进一步包括一第三进料螺杆,所述挤出单元具有一第三挤出通道,所述第三进料螺杆被连通于所述第三挤出通道,所述第三挤出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挤出通道内侧,其中所述第三挤出通道适于挤出用于制作该吹塑面板的一第三聚合物,该第二聚合物层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挤出通道环绕所述第二挤出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吹气套件包括一吹针和一气罐,其中所述气罐被连通于所述吹针,所述吹针适于向所述成型模具中吹气以成型该吹塑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模具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一凸起,以形成该吹塑面板的预定数目和以预设方式分布的支撑结构,其中该吹塑面板的该第二部分面板朝所述空腔内凹陷形成该支撑结构,各个该支撑结构分别形成一个凹陷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成型模具的所述左模具的所述凸起的数目是多个,并且相邻的所述凸起保持间隔同时交错延伸,以形成交错延伸的该支撑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模具的所述凸起成型至少一加强筋,其中该加强筋是该支撑结构的至少部分朝该第一部分面板凸出延伸形成u形的波浪状,横跨于该凹陷腔底部并且相对形成至少一接触峰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左模具的内壁形成有至少一凸起,以形成该吹塑面板的至少一接触峰点,该接触峰点朝向该第一部分面板凹陷至和该第一部分面板相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吹塑面板的示意图。

图5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在图5b中j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在图5b中j位置的放大示意图。

图6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在图5b中j位置的放大剖视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的一制造过程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吹塑设备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设备的一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多层吹塑面板包括上层板1和下层板2,上层板1与下层板2之间于吹塑成型时构成中空结构。

本实施例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各为三层结构,即各包括有外层3、中间层5和里层4,并且,下层板2向上,即向上层板1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4与上层板1的里层4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6以预设方式分布。

该多层吹塑面板的边缘结构如下,如图3所示,上层板1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外折弯壁11,下层板2的外边沿具有向下折弯的内折弯壁21,外折弯壁11底部的里层4与内折弯壁21底部的里层4相互融合成一体。

本实施例中,碰合支撑结构6呈条状,该碰合支撑结构6内设有两根加强筋61,如图1和图2所示,对应地,该碰合支撑结构61内设有三个接触峰点62并与加强筋61间隔排列。

该双外单内三层多层吹塑面板的原料结构如下: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外层3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中间层5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里层4均采用茂金属聚乙烯。

这样,外层3具有表面强度高、抗刮擦、抗油污能力强的优点,里层4热塑收缩性比率低,提供框架结构支撑,中间层5有一定弹性和吸能,韧性高,能有效缓解冲击和跌落对面板的损坏。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若中间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碳酸钙,则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70~85%,碳酸钙的质量百分比为15~30%。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若中间层5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和玻纤,则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为60~85%,玻纤的质量百分比为15~40%。

本实施例的多层多层吹塑面板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采用上述双外单内三层结构后,在外层3受到强力冲击和跌落的时候,里层4甚至可以主动断裂来化解能量,而由于中间层5的材料有回弹性拉力,仍可将里层4复位,以保证整个面板的完整和使用功能。由此使该中空复合板具有表面高强度、高平整度、整体耐冲击、耐变形、结构更为稳定、性能更高、使用寿命更长的优点。

该多层多层吹塑面板可以应用于多个不同的场合,比如可以应用到桌子和椅子上,作为桌子面板,椅子的座板、背板等,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面板容易磕破的产品中,也可以应用于壁板、墙板、门板、栏栅板、户外地板、隔热板、隔间板等建材上。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外层3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参数如下:熔脂:1.5g/10min,弯曲强度:900mpa,邵氏d69。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中间层5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参数如下:熔脂:0.35g/10min,弯曲强度:1050mpa,邵氏d63。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里层4采用的茂金属聚乙烯的参数如下:

熔脂:2.0g/10min;

断裂拉伸率:纵向420%,横向830%;

断裂拉伸强度:纵向62mpa,横向25mpa;

落镖冲击强度﹤48g;

艾克曼多夫撕裂强度:纵向21℃,横向430℃。

另外,熟悉技艺的人可以理解,作为简化应用例,外层、中间层和里层可以由同一材料,或是同一材料的不同牌号和等级组成,如统一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并且,外侧可以由硬度较高的牌号,颜色鲜艳的全新材料,中间层可以作为混合层,里层可以使用回收材料和一定比例的结构填充材料。这样可以实现节省成本,并实现快速换色。

实施例二:

如图4所示,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上层板1和下层板2均各为双层结构,即均包括有外层3和里层4,并且,下层板2向上层板1方向凹陷至下层板的里层与上层板1的里层相互融合而形成预定数目的碰合支撑结构6以预设方式分布。

该双层多层吹塑面板的原料结构如下: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外层3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上层板1和下层板2的里层4均采用选自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碳酸钙的混合物或者均采用高密度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和玻纤的混合物。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碳酸钙质量百分比为15~20%,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或者,里层的茂金属聚乙烯质量百分比为10~15%,玻纤质量百分比为15~25%,其余为高密度聚乙烯。

另外,本实施例采用的高密度聚乙烯和茂金属聚乙烯的参数性能可以参考实施例一,在此不再展开描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多种改型或改进,比如,上层板的外层、中间层和里层以及下层板的外层、中间层和里层还均可以采用一层以上的结构,这些均被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参考附图5a至图6c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吹塑面板1’,其中所述吹塑面板1’包括至少两聚合物层,其中所述吹塑面板1’的其中一聚合物层直接或者是间接地粘合或者是至少部分融合到另一聚合物层。相邻的所述聚合物层可以直接接合,或者是通过中间材料层进行接合,所述中间材料层可以是至少一个接合剂层或者至少一个其他聚合物层,或者是接合剂和聚合物的混合物层。

所述吹塑面板1’的位于外侧的所述聚合物层可以是带有颜色的,也可以是无色的。根据使用场景的不同,所述吹塑面板1’的单层的厚度范围可以是0.1mm到5mm。

所述吹塑面板1’是一中空结构,详细地说,所述吹塑面板1’包括一第一部分面板10’和一第二部分面板20’,其中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吹塑围绕形成一空腔100’,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保持一定的间隔。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或者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厚度范围可以是1mm到5mm,比如说2mm到3mm。

所述吹塑面板1’包括一第一聚合物层30’和一第二聚合物层40’,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至少部分相互重叠复合。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以包括选自组合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包括选自组合至少其他部分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至少其他部分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

可以理解的是,此处“层”并不是指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或者是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有明显的边界线,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是同种材料制成的,并且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连接处的边界可以是模糊的,如融合、粘合、或叠合的一体复合构造。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也可以是由不同材料制成的。

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或者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厚度反应可以是0.1mm到5mm。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厚度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当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位于外侧时,可以理解的是,此时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作为外层但是并不排除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表面覆盖有另一种材料的薄层,用于制作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的第一聚合物优选为耐刮擦性能较优的材料。可选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可以是耐溶剂的,或者是无毒性的。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聚合物中可以包括着色剂。

用于制作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第二聚合物可以选自已知的可以和所述第一聚合物共挤出吹塑,并且能够直接或者是间接接合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的聚合物材料。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都是连续的材料层,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第一聚合物层30’围绕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外围并且没有被任何另外的层打断。类似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围绕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并且没有被任何另外的层打断。

优选地,用于制作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所述第二聚合物被选择为具有耐冲击性能或者较好的结构强度。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位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外侧,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内侧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起到支撑作用或者是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吹塑面板1’包括一第三聚合物层50’,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被叠合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被叠合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用于制作的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所述第三聚合物可以选自已知的可以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共挤出吹塑,并且能够直接或者间接接合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聚合物材料。

可选地,当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制作为具有较好结构强度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是被制作为具有较好耐冲击性能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之间,当所述吹塑面板1’受到冲击时,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起到吸能作用,从而减少外界冲击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影响。换句话说,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耐冲击性能要求可以被降低。

类似的,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设计为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那么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结构强度的要求可以被降低。

换言之,通过将所述吹塑面板1’设计为多层的,比如说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是双层,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是单层,使得每层分别达到各自的性能,那么对于整个所述吹塑面板1’而言,整体上的性能将十分的优良。通过这样的方式,降低了对于所述吹塑面板1’的制作材料的要求,同时所述吹塑面板1’本身可以拥有超出对于各个单层的预期的性能。

所述吹塑面板1’的制造工艺涉及到一种挤出或者是共挤出吹塑成型工艺,聚合物可以被加热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然后被挤出成型,经过冷却后就可以获得预期的所述吹塑面板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朝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凹陷形成多个支撑结构60’,其中所述支撑结构60’用于支撑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包括一第二部分面板主体21’和至少一个所述支撑结构60’,其中所述支撑结构60’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主体21’。所述第二部分面板主体21’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保持间隔,所述支撑结构60’朝向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延伸形成。

所述支撑结构60’的存在可以增加所述吹塑面板1’的支撑强度,并且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所述吹塑面板1’是通过吹塑工艺制造而成的,因此所述支撑结构60’的存在并不影响整体所述吹塑面板1’的重量。当所述支撑结构60’的数目是多个,并且数目增多时,所述吹塑面板1’的重量并不会被增加。

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在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厚度并不相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被拉伸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60’。也就是说,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位置,所述第一层30’、所述第二层40’和所述第三层50’部分被拉伸以形成所述支撑结构60’。因此所述支撑结构60’的至少部分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厚度,从而所述支撑结构60’的厚度较薄,以有利于所述支撑结构60’的位置的散热。

进一步地,当所述支撑结构60’贴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时,所述支撑结构60’的厚度较小也有利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周围的散热。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支撑结构6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可以是相互接合的,比如说所述支撑结构60’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至少部分可以是相互融合的,或者是所述支撑结构60’可以被刚好抵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也可以是所述支撑结构6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保持一定的间隔,然后两者可以相对移动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60’,或者是在所述支撑结构6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之间设置其他支撑媒介以使得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支撑于所述支撑结构60’。

当所述吹塑面板1’的尺寸较大时,所述支撑结构60’的数目可以是多个,相邻的所述支撑结构60’可以间隔排列并且交错分布,比如说横纵交错分布,以将一个方向上的外应力分解成为多个方向上相互牵扯的力,从而有利于增强所述吹塑面板1’的结构强度和抗扭曲度。这一点对于薄型的所述吹塑面板1’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对于薄型的所述吹塑面板1’而言,相对于较厚的面板更加难以做出在结构强度上相关的改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包括至少一加强筋70’,其中所述加强筋70’被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60’,起到加强作用。详细地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凹陷形成所述支撑结构60’,因此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外侧形成至少一个凹陷腔200’,所述加强筋70’被设置于所述支撑结构60’并且位于所述凹陷腔200’。所述凹陷腔200’被设置为剖面呈w形,并且整体形状可以是呈长椭圆形,具有两圆弧端,其周缘向上向内倾斜延伸而构成具有加强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60’。在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外侧可以观察到所述加强筋7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60’的至少部分朝外凸起以形成所述加强筋70’。所述支撑结构60’的所述支撑顶壁62’的至少部分朝外凸出,在形成所述峰点63’的同时在相邻的所述峰点63’之间形成所述加强筋70’。所述加强筋70’的数目可以是多个并且保持一定的间隔。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结构60’被设置有一对所述加强筋70’,并且横向平均跨设于所述凹陷腔200’的底部,也就是所述支撑结构60’的相对顶部。所述加强筋70’是呈u形波浪的,其可以是一体延伸于所述支撑结构60’,也可以是所述支撑结构60’的至少部分朝外凸出延伸形成的。

值得注意的是,浪形结构是理想的补强结构,所以波浪形的该对加强筋70’构形了上述三峰状的波浪支撑结构60’,大大强化了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耐冲击性和坚固性。

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形成有至少一接触峰点63’,其中所述接触峰点63’所在位置高于周围部分,并且靠近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

详细地说,所述支撑结构60’包括一支撑侧壁61’和一支撑顶壁62’,其中所述支撑侧壁61’一体延伸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主体21’,所述支撑侧壁61’围绕所述支撑顶壁62’,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支撑于所述支撑顶壁62’。所述支撑顶壁62’可以是弧形的以形成所述峰点63’。所述支撑顶壁62’被设置为起伏的以形成多个所述峰点63’,比如说三个所述峰点63’。

换句话说,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朝腔内,即向第一部分面板10’方向,延伸形成所述接触峰点63’。其中,第二部分面板20’朝向第一部分面板10’凹陷至第二部分面板20’的第三层50’与第一部分面板10’的第三层50’相互融合而形成所述接触峰点63’,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被支撑于所述接触峰点63’位置。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能够被支撑于所述接触峰点63’位置,并且通过形成所述接触峰点63’的方式能够减少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接触,以有利于制造过程中的散热和脱模。

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至少部分可以起伏延伸形成所述接触峰点63’。所述接触峰点63’的数目可以是多个并且保持间隔。其中位于所述凹陷腔200’位置中的各所述加强筋70’与各所述接触峰点63’是呈凹凸交错排列状,如图6a所示,以形成该支撑结构60’。

换句话说,所述接触峰点63’位于所述支撑结构60’。所述支撑结构60’的至少部分朝外凸出地延伸形成所述加强筋70’,从而形成两个或者是多个间隔的所述接触峰点63’。

如图5a至6c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60’的三个峰点即成为所述三接触峰点63’,于该各支撑结构60’位置,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第三层50’恰凹陷至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第三层50’,并且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所述第三层50’部分相互融合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第三层50’部分刚好和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所述第三层50’部分相接。藉此,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藉所有该支撑结构60’的接触峰点63’而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相结合而构成一中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波浪形加强筋70’所构形的三峰状的波浪支撑结构60’,因由各接触峰点63’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结合,也形成了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补强支撑和结构,对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冲击和施力直接平均传到第二部分面板20’于以支撑受力,而第一部分面板10’和第二部分面板20’中之空腔100’又构成提供了缓冲与避震效果。

如图5b所示,该预定数目的支撑结构60’是最好有纵横方向交错均匀分布,互隔对等距离;如此,即使本实用新型之所述融合面板1’为中空结构,大大减少了材料成本和重量,但藉此却使所述融合面板1’构成纵横方向交相补强受力的耐冲击坚固结构。而且,透过各所述支撑结构60’之所述接触峰点63’,第一部分面板10’与第二部分面板20’的多个平均分布相结合处相互融合,使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更成一体,对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的冲击和施力,直接立刻平均传到第二部分面板20’一并分散受力支撑,再直接传给支持于所述融合面板1’的支持装置,如与地面接触的腿部装置。

参考附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吹塑面板1’制造工艺被示意。

首先,用于制造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的所述第一聚合物,用于制造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用于制造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所述第三聚合物分别被加热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获得可流动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可流动的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可流动的所述第三聚合物。

然后共挤出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以形成相互接合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外表面相互接合,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内表面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外表面相互接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述共挤出步骤中,可选地,相互接合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围绕可以形成所述空腔100’。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是一连续的材料层并且环绕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是一连续的材料层并且环绕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也可以是,在共挤出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之后,环绕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以形成所述空腔100’。

再将相互接合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放置于所述成型模具以成型。可以朝所述空气通入气体以使得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压紧于所述成型模具的内壁,从而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能够沿着所述成型模具的内壁被塑造成型。

冷却成型后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然后脱模获得所述吹塑面板1’。

可以理解的是,冷却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方式也可以是通入气体。气体可以是任何商业可购买的加压罐内的气体,也可以是空气。气体本身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所述第三聚合物无害以及所述成型模具无害。气体可以但是并不限制于空气、氦气、氖气、氩气或者是上述的任意组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成型后的所述吹塑面板1’的冷却方式并不限制于上述的气冷方式。

可以理解的是,流动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在被挤出之前优选地处于一种均匀熔融体的状态。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可以分别被加热从而具有流动性,并且加热过程到被挤出之前,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分别处于一个均匀加热的状态,以有利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的均匀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流动的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分别被挤出后,能够形成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并且在连接处相互粘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以使得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和所述第三聚合物被加热后具有较好的粘度匹配性。

参考附图8和图9所示,同时可参考附图5a至附图6c,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吹塑流程和相关的吹塑设备2’被示意。

所述吹塑设备2’包括一进料单元201’、一挤出单元202’以及一吹塑单元203’,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分别被进料至所述进料单元201’。

所述进料单元201’包括一第一进料螺杆2011’、一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一第三进料螺杆2013’,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通过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进料,所述第二聚合物通过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进料,所述第三聚合物通过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进料。

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可以分别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进行加热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进入到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之前,可以经过一混合步骤,比如说将树脂材料和塑料添加剂混合然后进料至所述进料单元201’。

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分别能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进行加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的温度分别为160℃到180℃。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成分的变换,加热温度可以随着被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分别被加热至一适宜的流动状态,能够保持一定的流动速度和粘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吹塑面板1’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被实施为具有表面强度高、抗刮擦、抗油污性能强的优势。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被实施为具有吸能结构或者是材料,韧性较高,能够有效地缓解冲击或者是跌落对于所述融合面板的损失。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实施为热塑收缩性比率低,提供框架支撑。

详细地说,所述第一聚合物被实施为高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相关的参数可以为熔脂:1.5g/10min,弯曲强度:900mpa,邵氏d69。

所述第二聚合物被实施为高密度聚乙烯加碳酸钙或者是高密度聚乙烯加玻纤。当所述第二聚合物是高密度聚乙烯加碳酸钙时,碳酸钙的质量百分比可以在15~30%,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在70~85%,并且高密度聚乙烯相关的参数可以为熔脂:0.35g/10min,弯曲强度1050mpa,邵氏d63。当所述第二聚合物是高密度聚乙烯加玻纤时,玻纤的质量百分比可以在15~40%,高密度聚乙烯的质量百分比在60~85%,并且高密度聚乙烯相关的参数可以为熔脂:0.35g/10min,弯曲强度1050mpa,邵氏d63。

所述第三聚合物被实施为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的相关参数可以为熔脂:2.0g/10min,断裂拉伸率:纵向420%,横向830%,断裂拉伸强度:纵向62mpa,横向25mpa,落镖冲击强度<48g,艾克曼多夫撕裂强度:纵向21℃,横向430℃。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材料类型并不限制于上述的类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对于材料的特性选择所述吹塑面板1’各层合适的材料。

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是一微发泡层,以起到缓冲作用。由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位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之间,因此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颜色可以是自由选择的,比如说黑色的。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也可以是由回收塑料制成的,以降低材料成本。

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是一媒介层,藉由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第一聚合物层30’被粘合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比如说,所述第一聚合物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至少部分相互融合,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相互融合,而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和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难以相互粘合或者是融合。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媒介层并不一定是聚合物组成的,也可以是无机粘胶或者其他类型的连接介质。

所述挤出单元202’被连通于所述进料单元201’的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以及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所述挤出单元202’具有一第一挤出通道2020a’、第二挤出通道2020b’以及第三挤出通道2020c’,所述第一挤出通道2020a’被连通于所述第一进料螺杆2011’的一第一进料通道,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被连通于所述第二进料螺杆2012’的一第二进料通道,所述第三挤出通道2020c’被连通于所述第三进料螺杆2013’的一第三进料通道。

所述进料单元201’的所述进料通道的数目和所述挤出单元202’的所述挤出通道的数目可以根据需求被设置。

所述第一挤出通道2020a’、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以及所述第三挤出通道2020c’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以形成具有一定厚度和形状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第一挤出通道2020a’、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以及所述第三挤出通道2020c’的大小被设置为可调整的,从而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层物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的厚度可以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挤出通道2020a’围绕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围绕所述第三挤出通道2020c’。当所述第三聚合物形成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并且自所述第三挤出通道2020c’被挤出后,同时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在所述第二挤出通道2020b’被挤出,并且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可以环绕接合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类似地,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可以环绕接合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

相互接合的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在被挤出预设的长度后就可以在一开始挤出的端部位置被封口,以形成留下一个开口的形胚。所述开口供通气。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开口的位置并不限制于上述的举例,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可以自上而下地被挤出,所述开口可以形成于所述形胚的上部,也可以是形成于所述形胚的侧部或者是下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所述开口的位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挤出一个完整的所述形胚的20%到40%就开始封口操作,然后可以对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形成所述空腔100’进行预吹气。

所述吹塑单元203’包括一成型模具2031’和一吹气套件2032’,其中所述吹气套件2032’被用于向所述成型模具2031’内吹气。所述吹气套件2032’可以包括至少一吹针20321’和一气罐20322’,其中所述吹针20321’被可连通地连接于所述气罐20322’。

所述吹气套件2032’可以被安装于所述挤出单元202’,也可以独立于所述挤出单元202’被设置。

在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被挤出的过程中,所述成型模具2031’的一左模具20311’和一右模具20312’分别自左右两侧靠近所述形胚。被挤出的所述形胚逐渐落入到所述成型模具2031’的所述左模具20311’和所述右模具20312’之间,同时所述左模具20311’和所述右模具20312’相互靠拢至所述形胚完成落入到所述成型模具2031’的一成型空间20310’。

可以理解的是,根据进料量的不同,单次可制造的所述形胚的数量并不相同。如果所述进料单元201’单次进料较少,所述挤出单元202’挤出单次进料的所有的所述第一聚合物、所述第二聚合物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后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所述形胚,所述形胚被放置在所述成型模具2031’内成型后能够获得一个完整的所述吹塑面板1’。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模具2031’的所述左模具20311’或者所述右模具20312’的内壁被设置为具有一定形状的,比如说有起伏的。所述形胚的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左模具20311’的内壁,所述形胚的至少部分贴合于所述右模具20312’的内壁,分别形成所述吹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这个过程中由于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之间被吹气被保持较高的压力,因此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能够接合的更加紧密。

以所述成型模具2031’的所述左模具20311’成型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所述右模具20312’成型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左模具20311’形成有至少一个凸起203111’,所述凸起203111’对应于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所述支撑结构60’,当所述形胚被贴合于所述左模具20311’,所述形胚被拉伸从而形成带有所述支撑结构60’的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通过这样的方式,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的整体重量没有被增加,但是所述吹塑面板1’的结构强度能够被增强,并且所述支撑结构60’位置被拉伸而厚度变薄,因此有利于后续步骤中热量的散失。

所述成型模具2031’合拢和成型过程中可以保持吹气,吹气施加时间可以是65~70秒,然后排出气体并且对于所述成型模具2031’进行冷却以进行脱模,这个过程可以在15~20秒内完成。最后进行开模,然后取出成型的所述吹塑面板1’。

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和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在边缘位置相互连接,在所述成型模具2031’合拢过程中,在边缘位置可能有部分材料溢出,因此可以在获得所述吹塑面板1’之后对于所述吹塑面板1’进行修边整理。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的举例中,所述吹塑面板1’包括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以及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其中所述第一聚合物层30’环绕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所述第二聚合物层40’环绕所述第三聚合物层50’。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吹塑面板1’的所述第一部分面板10’或者所述第二部分面板20’可以是双层结构。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