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6127发布日期:2021-04-30 09:20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



背景技术:

面料就是用来制作服装的材料。作为服装三要素之一,面料不仅可以诠释服装的风格和特性,而且直接左右着服装的色彩、造型的表现效果。

现有的一些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面料一旦长时间穿着时,会导致细菌的滋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具有提高了面料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下两侧上均粘接有拉绒层,所述基层由若干组经线和若干组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由竹纤维纱线、雪尼尔线和椰炭纤维纱线缠绕而成,所述纬线由防静电线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基层两侧上均粘接有拉绒层,基层通过若干组经线和若干组纬线编织而成,经线通过竹纤维纱线、雪尼尔线和椰炭纤维纱线缠绕而成,纬线有两组防静电线缠绕而成,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经线中设置椰炭纤维纱线,提高了面料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纬线由防静电线缠绕而成,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竹纤维纱线放置在雪尼尔线上,所述椰炭纤维纱线放置在竹纤维纱线上,所述雪尼尔线放置在椰炭纤维纱线上,所述竹纤维纱线、雪尼尔线、椰炭纤维纱线之间编织成经线;所述防静电线分别穿过竹纤维纱线和雪尼尔线、雪尼尔线和椰炭纤维纱线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竹纤维纱线放置在雪尼尔线上,椰炭纤维放置在竹纤维纱线上,雪尼尔线放置在椰炭纤维上,依次类推的编制,经线通过这种编制方式,提高了在经线方向上经线的弹性作用,提高了经线的整体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防静电线外壁上缠绕有吸湿发热纱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防静电线外壁上缠绕有吸湿发热纱线,通过缠绕有吸湿发热纱线,提高了面料的吸湿性和保温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拉绒层和基层之间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和基层、拉绒层之间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拉绒层和基层之间设置保温层,保温层和基层和拉绒层之间通过粘胶粘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面料的保温能力,提高了保温层与基层和拉绒层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所述拉绒层和保温层之间设有透气层,透气层和拉绒层和保温层之间粘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拉绒层和保温层之间设有透气层,透气层与拉绒层和保温层之间通过粘胶粘接,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提高了透气层和保温层、拉绒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两组所述拉绒层之间穿设有一加强纤维,所述加强纤维呈蛇形依次穿过基层、拉绒层、保温层和透气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两组拉绒层之间穿设有加强纤维,加强纤维依次穿过基层、拉绒层、保温层和透气层,通过这样的设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提高了拉绒层、基层、保温层和透气层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在经线中设置椰炭纤维纱线,提高了面料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纬线由防静电线缠绕而成,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能力;提高了拉绒层、基层、保温层和透气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和提高了透气层和保温层、拉绒层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保温层与基层和拉绒层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经线和纬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经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纬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中保温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基层;2、拉绒层;3、经线;4、纬线;5、竹纤维纱线;6、雪尼尔线;7、椰炭纤维纱线;8、吸湿发热纱线;9、加强纤维;10、保温层;11、透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包括基层1,在基层1上下两侧均粘接有拉绒层2。

如图2、图3所示,基层1由若干组经线3和若干组纬线4编织而成,经线3由竹纤维纱线5、雪尼尔线6和椰炭纤维纱线7绕编织而成,纬线4由防静电线制成。

如图3所示,经线3通过竹纤维纱线5、雪尼尔线6和椰炭纤维纱线7缠绕编织而成,竹纤维纱线5放置在雪尼尔线6上,椰炭纤维纱线7放置在竹纤维纱线5上,雪尼尔线6放置在椰炭纤维纱线7上,依次类推编织而成。

如图2、图3所示,纬线4中的防静电线分别穿过竹纤维纱线5和雪尼尔线6、雪尼尔线6和椰炭纤维纱线7之间。

如图4所示,为了提高纬线4的吸湿性,在防静电线外壁上缠绕有吸湿发热纱线8。

如图1、图5所示,为了提高面料的保温能力,在拉绒层2和基层1之间设有一保温层10,保温层10和基层1、拉绒层2之间粘接,保温层10由椰炭纤维纱线7经纬编织而成。

如图1、图6所示,为了提高面料的透气性,在拉绒层2和保温层10之间设有一透气层11,透气层11通过胶水分别于保温层10和拉绒层2粘接,透气层11由椰炭纤维纱线7经纬编织而成。

如图1所示,基层1和保温层10之间,保温层10和透气层11之间,透气层11和拉绒层2之间均通过点状胶水粘接。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两组拉绒层2之间的连接强度,在两组拉绒层2之间穿设有加强纤维9,加强纤维9有竹纤维缠绕而成,加强纤维9呈蛇形设置且依次穿过两拉绒层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包括基层(1),在所述基层(1)上下两侧上均粘接有拉绒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由若干组经线(3)和若干组纬线(4)编织而成,所述经线(3)由竹纤维纱线(5)、雪尼尔线(6)和椰炭纤维纱线(7)缠绕而成,所述纬线(4)由防静电线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竹纤维纱线(5)放置在雪尼尔线(6)上,所述椰炭纤维纱线(7)放置在竹纤维纱线(5)上,所述雪尼尔线(6)放置在椰炭纤维纱线(7)上,所述竹纤维纱线(5)、雪尼尔线(6)、椰炭纤维纱线(7)之间编织成经线(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静电线分别穿设在竹纤维纱线(5)和雪尼尔线(6)、雪尼尔线(6)和椰炭纤维纱线(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在两组所述防静电线外壁上缠绕有吸湿发热纱线(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绒层(2)和基层(1)之间设有保温层(10),保温层(10)与基层(1)和拉绒层(2)之间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拉绒层(2)和保温层(10)之间设有透气层(11),透气层(11)和保温层(10)和拉绒层(2)之间粘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其特征在于:在两组所述拉绒层(2)之间穿设有一加强纤维(9),所述加强纤维呈蛇形依次穿过基层(1)、拉绒层(2)、保温层(10)和透气层(11)。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涤纶双面拉绒夹层布,包括基层,在所述基层上下两侧上均粘接有拉绒层,所述基层由若干组经线和若干组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由竹纤维纱线、雪尼尔线和椰炭纤维纱线缠绕而成,所述纬线由防静电线制成,通过在基层两侧上均粘接有拉绒层,基层通过若干组经线和若干组纬线编织而成,经线通过竹纤维纱线、雪尼尔线和椰炭纤维纱线缠绕而成,纬线有两组防静电线缠绕而成,通过这样的设置,在经线中设置椰炭纤维纱线,提高了面料对于细菌的抑制作用,纬线由防静电线缠绕而成,提高了面料的防静电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键;王铮;张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宁市华亿经编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7
技术公布日:2021.04.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