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31026发布日期:2021-07-13 15:09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



背景技术:

四通管,指的是一种水管接头,是用于管道分支处的一种管件,用于四根管子汇集的地方。四通管有等径和异径之分,等径四通管的接管端部均为相同的尺寸;异径的四通的主管接管尺寸相同,而支管的接管尺寸小于主管的接管尺寸,

然而,目前传统的四通管大多不具有杀菌、抗菌的功能,导致在经过长期的使用后,积累的水垢杂质会附着在弯头管道内壁极易滋生微生物,当弯头管道中水流较慢或停流时,微生物将演变成细菌并附着于弯头管壁上,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形成菌群,会迅速繁殖并通过接触传播疾病,这时水质将下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旨在解决现有的四通管不具有杀菌、抗菌的功能,导致管体内壁极易滋生细菌,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垂直的凸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中间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直径设置,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内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纳米抗菌层,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外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纤维增强层。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抗菌层采用无机载银抗菌剂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均采用环保型氯化聚氯乙烯塑料材质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纳米抗菌层的厚度范围为4mm~6mm。

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增强层的厚度范围为3mm~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体的两端的外周壁分别凸设有一第一连接凸缘,所述第一连接凸缘的外周壁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凸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凸耳,且所述第一连接凸耳均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安装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远离所述第一管体的一端的外周壁分别凸设有一第二限位凸缘和第三限位凸缘,所述第二限位凸缘和第三限位凸缘的外周壁沿圆周方向分别均匀地凸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凸耳和第三连接凸耳,且所述第二连接凸耳和第三连接凸耳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安装孔和第三安装孔。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垂直的凸设置于第一管体的中间的外周壁上,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分别与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且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均小于第一管体的内直径设置,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内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纳米抗菌层,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外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纤维增强层,从而使得四通管具有高效广谱杀菌的功效,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滋生,且四通管的内壁表面光洁度高,不易结水垢,耐热性更为卓越,抗菌、杀菌效果显著,且安全、高效、不污染环境,环保健康,集抗菌、节能、卫生、自洁于一体,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

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具有纳米抗菌功能的四通管,包括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以及第三管体300,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分别垂直的凸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中间的外周壁上,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均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100相连通设置,且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的内直径均小于所述第一管体100的内直径设置,所述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以及第三管体300的内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纳米抗菌层400,所述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以及第三管体300的外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纤维增强层500。

具体地,所述纳米抗菌层400采用无机载银抗菌剂形成,无机载银抗菌剂是一种以银离子为有效成分,具有高效广谱杀菌功效,无毒无污染,绿色环保等特点,利用银、铜、锌等金属本身所具有的抗菌能力,通过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等方法,将银、铜、锌等金属(或其离子)固定在沸石、硅胶等多孔材料的表面制成抗菌剂,然后将其加入到制品中就可获得具有抗菌性的材料。

具体地,纳米抗菌层的抗菌机理为:纳米抗菌层在潮湿的条件下会缓慢释放少量银离子,由于细菌表面带有负电荷,从而带有正电荷的银离子会被吸附在细菌表面,进而破坏其电解质平衡,导致细菌由于细胞受损而死亡,由于银离子进入细菌内部,与细菌的细胞酶反应并化合,抑制了细菌的活性和细菌的繁殖再生,达到杀菌灭菌的作用。银离子还能破坏微生物电子传输系统、呼吸系统和物质传输系统。当菌体失去活性后,银离子又会从菌体中游离出来,重复进行杀菌活动,因此其抗菌效果持久。二是光催化反应:在光的作用下,银离子能起到催化活性中心的作用,激活水和空气中的氧,产生羟基自由基和活性氧离子,活性氧离子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在短时间内破坏细菌的增殖能力而使细胞死亡,从而达到抗菌的目的。

具体地,纤维增强层有效地降低了弯头管体的热膨胀系数,有效减少管道因热膨胀弯曲、变形等问题,有效延长了弯头管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100、第二管体200以及第三管体300均采用环保型氯化聚氯乙烯塑料材质形成,氯化聚氯乙烯是由聚氯乙烯(pvc)树脂氯化改性制得,是一种新型工程塑料,pvc树脂经过氯化后,分子链排列的不规则性增加,极性增加,使树脂的溶解性增大,化学稳定性增加,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及耐酸、碱、盐、氧化剂等的腐蚀的性能,提高了树脂的热变形温度的机械性能,是性能优良的新型材料。

具体地,所述纳米抗菌层400的厚度范围为4mm~6mm。

具体地,所述纤维增强层500的厚度范围为3mm~5mm。

具体地,所述第一管体100的两端的外周壁分别凸设有一第一连接凸缘101,所述第一连接凸缘101的外周壁分别沿圆周方向均匀地凸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凸耳1011,且所述第一连接凸耳1011均分别凹设有一第一安装孔1012。

具体地,所述第二管体200和第三管体300远离所述第一管体100的一端的外周壁分别凸设有一第二限位凸缘201和第三限位凸缘301,所述第二限位凸缘201和第三限位凸缘301的外周壁沿圆周方向分别均匀地凸设有多个第二连接凸耳2011和第三连接凸耳3011,且所述第二连接凸耳2011和第三连接凸耳3011分别凹设有一第二安装孔2012和第三安装孔3012。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分别垂直的凸设置于第一管体的中间的外周壁上,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均分别与第一管体相连通设置,且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轴心线相互垂直设置,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大小相同,且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直径均小于第一管体的内直径设置,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内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纳米抗菌层,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的外周壁均分别设有一纤维增强层,从而使得四通管具有高效广谱杀菌的功效,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滋生,且四通管的内壁表面光洁度高,不易结水垢,耐热性更为卓越,抗菌、杀菌效果显著,且安全、高效、不污染环境,环保健康,集抗菌、节能、卫生、自洁于一体,使用寿命长,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