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及其防粘涂层的涂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596092发布日期:2021-06-22 17:14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及其防粘涂层的涂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防水卷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及其防粘涂层的涂布方法。



背景技术:

将沥青类或高分子类防水材料浸渍在胎体上,制作成的防水材料产品,以卷材形式提供,称为防水卷材。根据主要组成材料不同,分为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根据胎体的不同分为无胎体卷材、纸胎卷材、玻璃纤维胎卷材、玻璃布胎卷材和聚乙烯胎卷材。防水卷材要求有良好的耐水性,对温度变化的稳定性,即高温下不流淌、不起泡、不淆动;低温下不脆裂,一定的机械强度、延伸性和抗断裂性,要有一定的柔韧性和抗老化性等。

现有的防水卷材多为基材层、粘胶层和防粘隔离膜结构,在施工时,要么需要先将防粘隔离膜撕除,将粘胶层裸露出来,然后在粘胶层上涂覆沙子,再进行浇筑混凝土,耗时耗力。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防水卷材又采用防粘涂料,通过将防粘涂料喷涂在粘胶层,然后再进行干燥操作,即可使防水卷材获得与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粘接力,同时又不会粘附施工人员的皮肤的防粘涂层,而无需另外再进行覆沙操作。然而,这样的防粘防水卷材存在防粘涂料与粘胶层的粘接性较差,且防粘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成膜性较好及耐候性较高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及其防粘涂层的涂布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上,得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

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所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

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上,得到热熔胶涂层;

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所述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所述热熔胶涂层上,得到所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上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玻纤布卷捆放卷;

将所述玻纤布送入装有所述防粘涂料的料槽,并使所述玻纤布经过所述料槽内的转辊,以使所述玻纤布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料槽内的温度为20℃~3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辊压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将浸渍有所述防粘涂料的玻纤布送入复合对辊之间;

控制所述复合对辊转动,通过所述复合对辊相互挤压,以使所述防粘涂料进一步浸入所述玻纤布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所述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所述热熔胶涂层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所述高分子基材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30℃~5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45℃~6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5m/min~15m/min。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5m/min~15m/min。

一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所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采用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得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中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相互浸渍形成防粘涂层,使防粘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并且在一定温度下对经过防粘涂料浸渍后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辊压时通过提高温度使玻纤布上的防粘涂料粘度降低,使防粘涂料更容易通过辊压操作将防粘涂料浸入玻纤布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同时防粘涂料的粘度的降低,也能防止辊轮在辊压过程粘附部分防粘涂料,从而保证防粘涂层挤压的完整性;此外,辊压操作中温度的提升,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从而使防粘涂层的防粘效果更好。

2、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中在一定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涂层上,并通过复合对辊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通过温度的提高使热熔胶涂层处于半熔融状态,更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的粘附,同时有利于复合对辊对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的粘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的防粘性和防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的涂布方法的步骤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的涂布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上述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上,得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所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上,得到热熔胶涂层;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所述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所述热熔胶涂层上,得到所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上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中,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相互浸渍形成防粘涂层,使防粘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并且在一定温度下对经过防粘涂料浸渍后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辊压时通过提高温度使玻纤布上的防粘涂料粘度降低,使防粘涂料更容易通过辊压操作将防粘涂料浸入玻纤布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同时防粘涂料的粘度的降低,也能防止辊轮在辊压过程粘附部分防粘涂料,从而保证防粘涂层挤压的完整性;此外,辊压操作中温度的提升,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从而使防粘涂层的防粘效果更好。进一步地,在一定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涂层上,并通过复合对辊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通过温度的提高使热熔胶涂层处于半熔融状态,更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的粘附,同时有利于复合对辊对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的粘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的防粘性和防水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的涂布方法,以下对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的涂布方法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一实施方式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的涂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a上,得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

在本实施例中,将玻纤布a放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内进行浸渍,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相互浸渍形成防粘涂层,使防粘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

s200,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b。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高于装有防粘涂料的斜槽内的温度,通过温度的提高,能够降低防粘涂料的粘度,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通过复合对辊的辊面加热,使粘附在玻纤布a的防粘涂料的温度得到提升,使玻纤布a上的防粘涂料粘度降低,使防粘涂料更容易通过辊压操作将防粘涂料浸入玻纤布a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同时防粘涂料的粘度的降低,也能防止辊轮在辊压过程粘附部分防粘涂料,从而保证防粘涂层挤压的完整性;此外,辊压操作中温度的提升,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从而使防粘涂层的防粘效果更好。

s300,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c上,得到热熔胶涂层d。

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c主要起到定型和支撑的作用,同时具有优良的韧性和耐磨性,能够将混凝土浇筑时形成的缝隙进行密封,对建筑结构起到良好的防止漏水或渗水的作用。需要说明的是,高分子基材c的材质为高密度聚乙烯树脂、乙丙橡胶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三元乙丙橡胶或氯丁橡胶。如此,所述高分子基材c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工程对防水卷材耐穿刺的高要求。进一步地,热熔胶涂层d作为将高分子基材c与防粘预浸玻纤布b进行粘接成一体式结构的中间层,具有优良的粘接性能和耐老化性能,能够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和稳定,从而起到更好的抗渗水和抗窜水的作用。

s400,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得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可以理解的是,防粘预浸玻纤布b在第一预设温度下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之后,防粘预浸玻纤布b内的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且牢固。在第一次辊压操作之后,还需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与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压合操作,以使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一方面在第二预设温度下防粘涂料在玻纤布a上能够进一步成膜,从而提高防粘预浸玻纤布b的防粘性,同时能够改善玻纤布a的柔韧性;另一方面在第二预设温度下热熔胶层处于半熔融状态,更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b的粘附,同时有利于复合对辊对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的粘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的防粘性和防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各组分:丙烯酸乳液40份~70份;偶联剂0.4份~3份;分散剂0.2份~2份;消泡剂0.2份~1份;填料10份~30份;光稳定剂1份~5份;所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用于成膜在玻纤布上。在本实施例中,丙烯酸乳液是由纯丙烯酸酯类单体共聚而成的乳液,它具有突出的耐水性和耐候性。本实施方式采用建筑专用丙烯酸乳液,丙烯酸乳液和填料及助剂等有很好的相容性,使防粘涂料对玻纤具有较好的粘附力,同时丙烯酸乳液还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偶联剂是一类具有两不同性质官能团的物质,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偶联剂与丙烯酸乳液相配合,能够改善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表面的粘接性能,提高无机填料底材和树脂的粘合力,从而提高该材料的机械强度以及对硅酸盐材料的粘接性能。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分散剂能够促使物料颗粒均匀分散于介质中。在本实施方式中,分散剂与丙烯酸乳液配合,使填料、光稳定剂等助剂均匀地分散于丙烯酸乳液中,从而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消泡剂能降低水、溶液、悬浮液等的表面张力,防止泡沫形成,或使原有泡沫减少或消灭。在本实施方式中,消泡剂为涂料消泡剂,涂料消泡剂不含有机硅,涂料消泡剂渗透进入泡沫弹性膜后在膜中分布,通过表面张力的降低导致薄层破裂,从而能够有效地消除丙烯酸乳液体系产生的泡沫。进一步地,通过控制减少填料的含量,使乳液的分子量减小,更易于分散,从而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的成膜性。进一步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用于成膜在玻纤布上,通过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的成膜性,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粘涂层与玻纤布的浸渍效果,防粘涂层能够有效地提高玻纤的柔韧性和耐磨性,且玻纤具有较好的耐水性和抗腐蚀性,从而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水性和耐候性。此外,丙烯酸乳液与填料及光稳定剂等助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通过控制减少填料的含量,并相应增加光稳定剂的含量,能够有效地提高光稳定剂的均匀性,从而提升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的耐候性。

为了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的成膜性和环保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丙烯酸乳液包括水性丙烯酸乳液和有机丙烯酸乳液。可以理解的是,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用于成膜在玻纤布上,有机溶剂与有机化合物的相容性较好。但是有机溶剂的挥发性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在本实施例中,丙烯酸乳液包括水性丙烯酸乳液和有机丙烯酸乳液,即将水性丙烯酸乳液与有机丙烯酸乳液配合使用,有效地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量,从而提高丙烯酸乳液的环保性。此外,水性丙烯酸乳液能够更好地与玻纤布互相浸渍,形成稳定性更好的防粘复合涂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偶联剂为铝酸酯偶联剂、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和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中的至少一种。铝酸酯偶联剂适用于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和高岭土等无机填料,经过铝酸酯偶联剂处理的无机填料,因其表面与铝酸酯偶联剂发生吸附或者化学反应,从而在无机填料表面形成有机单分子层,使无机填料由亲水变成亲有机物,从而提升防粘涂料与玻纤布之间的浸渍效果。此外,铝酸酯偶联剂的亲无机断与亲有机断能分别于无机填料表面和有机树脂发生化学反应或缠绕,增强无机粉体与有机树脂的界面相容性,所以通过铝酸酯偶联剂与无机填料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改善填充无机粉体的防粘涂层的加工性能,而且也可以明显改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物理机械性能,使产品吸水率下降,吸油值减少,填料分散均匀,同时有效地减少无机填料的使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起到较好的粘接促进作用,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至丙烯酸体系的防粘涂料中,能够有效地改善防粘涂料的分散性并提高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的粘接力。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在防粘涂料中兼具偶联剂和交联剂的作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不仅能够改善防粘涂料中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界面作用,从而大大提高防粘涂料的性能,提高玻璃纤维、无机填料和对乙烯基反应的树脂之间的亲合力。而且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能够在线型的分子之间产生化学键,使线型分子相互连在一起,形成网状结构,如此能够大大地提高防粘涂料的强度和弹性。进一步地,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是一种双功能分子,它既能够和无机填料反应,也能够和有机高分子反应,从而能够减少无机填料的使用,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此外,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能够提高纤维单丝和聚酯等树脂的粘结力,使防粘涂层与玻璃纤维布浸渍后的性能能够得到进一步地提升。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分散剂为六偏磷酸钠、焦磷酸钠、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限位素衍生物和聚丙烯酰胺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分散剂是一种在分子内同时具有亲油性和亲水性两种相反性质的界面活性剂其分子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分子中含有化学性质不同的两个基团,一个是亲无机物的基团,易与无机物表面起化学反应;另一个是亲有机物的基团,能与合成树脂或其它聚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或生成氢键溶于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六偏磷酸钠分散剂是提高和改善固体或液体物料分散性能的助剂,不溶于水的油性液体在高剪切力搅拌下,可分散成很小的液珠,停止搅拌后,在界面张力的作用下很快分层,而加入六偏磷酸钠分散剂后搅拌,能够降低液-液和固-液间的界面张力,从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焦磷酸钠为无机分散剂,能够对防粘涂料起到较好的分散作用。进一步地,焦磷酸钠有反絮凝作用,使油脂起乳化作用,焦磷酸钠还能使表面活性剂溶液进一步降低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起到洗涤的助洗作用。三乙基己基磷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甲基戊醇、限位素衍生物和聚丙烯酰胺为有机分散剂,上述分散剂溶于水后吸附在胶体粒子的表面,把粒子包围起来,形成空间位阻,阻碍反应试剂与反应中心的接触。这种作用会增加粒子之间的斥力,使聚集结构中包裹的游离水释放出来,从而起到分散粒子和润滑粒子的作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填料为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钛白粉、滑石粉和煅烧高岭土中的至少一种。在本实施例中,重质碳酸钙为粉状无机填料,将重质碳酸钙加入防粘涂料中,能够使涂料不沉降且易分散,从而提升防粘涂料的成膜性。而且重质碳酸钙能使防粘涂料在成膜后的粘性大幅下降,指触不粘,从而有效地提升防粘涂料的防粘性。轻质碳酸钙也为无机填料,轻质碳酸钙的颗粒细微,粒径较小,有利于提升防粘涂料的成膜性。钛白粉的学名为二氧化钛,是一种重要的白色颜料。在本实施例中,将钛白粉作为无机填料加入防粘涂料中,由于钛白粉对紫外线有屏蔽吸收的效果,使防粘涂料具有较高的耐候性。其次,钛白粉具有较好的分散性,能够提高防粘涂料的贮存稳定性和流动性。滑石粉具有薄片构型的片状结构特征,因而粒度较细的滑石粉可以用作丙烯酸乳液的补强填充剂。在防粘涂料中,加入较细的滑石粉填料不但能够提升防粘涂料的耐热蠕动性和稳定性,还能提升防粘涂料的抗冲击强度。煅烧高岭土具有较好的耐高温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防粘涂料的耐候性。此外,煅烧高岭土与未煅烧高岭土相比,煅烧高岭土的结合水含量减少,二氧化硅和三氧化铝含量均增大,活性点增加,结构发生变化,粒径较小且均匀,使丙烯酸乳液的粘稠性得到进一步改善,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稳定剂为碳黑、邻羟基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苯并三唑类光稳定剂和受阻胺类光稳定剂中的至少一种。可以理解的是,光会使塑料老化,尤其是阳光中的紫外线会加速塑料的老化。在本实施例中,碳黑的黑度能够用于对光的吸收,在防粘涂料中加入碳黑,能够提升防粘涂料对紫外线的吸收,从而提高防粘涂料的耐候性,延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使用寿命。邻羟基二苯甲酮类光稳定剂能够吸收紫外线并将紫外线转换为热能和光能释放出来,由于苯环上的羟基氢与相邻的羰基氢之间形成氢键而构成一个分子内螯合环,当吸收紫外光能量后,分子发生热运动,氢键被破坏,螯合环打开,如此便能够将有害的紫外线暂时以动能形式储存,如螯合环再次形成,上述动能则以热能形式释放出去。另外,吸收紫外线后,不仅氢键被破坏,而且羰基会被激发,产生互变异构现象,生成烯醇式结构,如螯合环再次形成,能量以低频光能释放。苯并三唑类的耐高温性较好,最大吸收峰为353nm,化学稳定性好,挥发性小,且与聚烯烃相容性较好。

进一步地,由于光稳定剂吸收紫外线后,增加了防水卷材发热的可能性,在本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防粘涂料还包括抗氧剂和热稳定剂,抗氧剂和热稳定剂与光稳定剂三者协同作用,能够进一步地提升防粘涂料的耐候性,同时有效地防止防水卷材产生发热的问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还包括如下质量份数的组分:成膜助剂0.5份~2份。可以理解的是,一般乳液会有成膜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乳液成膜温度时乳液不易成膜。在本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包括质量份数为1份的成膜助剂,进一步地提升防粘涂料的成膜性,同时防止环境温度对防粘涂料成膜的影响。

进一步地,成膜助剂为丙二醇苯醚、醇酯十二和三丙二醇正丁醚中的至少一种。丙二醇苯醚加入丙烯酸乳液体系时,在水相和聚合相中重新分配,其优异的成膜效能决定于它在两相中极小的分配系数,同时保证其良好的增塑效应及适宜的挥发速率平衡性。醇酯十二成膜助剂加入丙烯酸乳液中时,被吸收在乳液粒子上,软化粒子并且在涂覆时引起更好的融合。醇酯十二不会被吸进能渗透的基质中,但能有效地聚结乳液粒子,从而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a上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纤布a卷捆放卷;将玻纤布a送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并使玻纤布a经过料槽内的转辊,以使玻纤布a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相互浸渍形成防粘涂层,使防粘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为了进一步提升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之间的浸渍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a上的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玻纤布a卷捆放卷,以方便玻纤布a的存放和使用;将玻纤布a送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并使玻纤布a经过料槽内的转辊,以使玻纤布a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转辊带动料槽内的防粘涂料乳液,并且玻纤布a在转辊的带动下匀速运动,使防粘涂料能够均匀地涂覆在玻纤布a上。同时玻纤布a的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能够进一步地提高玻纤布a与防粘涂料之间的浸渍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料槽内的温度为20℃~30℃。可以理解的是,料槽内装载的是防粘涂料乳液,玻纤布a在料槽内经过转辊的作用,能够与防粘涂料进行充分地浸渍,以形成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的防粘涂层。温度是影响防粘涂料乳液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提高防粘涂料乳液在玻纤布a上的粘附力,在本实施例中,料槽内的温度为25℃,即防粘涂料乳液的温度为25℃,防粘涂料乳液在25℃下的粘度较高,粘附力较强,当转辊带动玻纤布a在料槽内与防粘涂料乳液浸渍时,能够使防粘涂料乳液更牢固地粘附于玻纤布a上,从而方便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涂料充分浸渍于玻纤布a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上,得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玻纤布进行加热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玻纤布进入料槽与防粘涂料进行浸渍之前,将玻纤布送入烘烤箱中进行加热操作,使玻纤布中的石蜡经过加热后从玻纤布的表面脱落,防止玻纤布表面由于石蜡的光滑性降低玻纤布与防粘涂料胶液的粘接性,从而提高玻纤布与防粘涂料的浸渍效果。同时,玻纤布在经过加热之后,表面具有较高的温度,使玻纤布在随着辊轮经过装有防粘涂料胶液的料槽时,能够降低与玻纤布接触的防粘涂料胶液的粘度,从而减小防粘涂料胶液对辊轮转动的阻力,以及减小防粘涂料胶液与玻纤布浸渍的阻力,进而有效地提高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相互浸渍的效率,同时提高防粘涂料胶液的成膜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防粘涂料浸渍在玻纤布上,得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的步骤之后,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所述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冷风吹送操作。在本实施例中,在玻纤布完成与防粘涂料胶液浸渍后的出口处设置冷风鼓风机,当玻纤布与防粘涂料装置完成相互浸渍后,通过鼓风机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冷风吹送操作,降低玻纤布中防粘涂料胶液的温度,从而提高防粘涂料胶液的粘度,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粘接更加紧密,进而提高玻纤布的防粘性和柔韧性。此外,通过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冷风吹送操作,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的水分挥发,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辊压装置位于料槽的正上方。可以理解的是,当玻纤布经过辊轮,由辊轮带动防粘涂料胶液,使防粘涂料胶液随着辊轮的转动而粘附浸渍在玻纤布的表面,然后再经过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辊压装置进行挤压操作,使防粘涂料进一步浸渍在玻纤布上。但是,当辊轮带动防粘涂料胶液时,玻纤布上容易出现胶液不均,防粘涂料厚度不一的情况,且防粘涂料层厚度过大容易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裂痕。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辊压装置位于料槽的正上方,当防粘涂料胶液通过辊轮的带动粘附在玻纤布后,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从料槽往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辊压装置方向输送。由于重力作用,使玻纤布表面的防粘涂料胶液产生表面流挂,使玻纤布表面的胶液厚度有限,且厚度较薄,如此,防粘涂料层不会因厚度过大而出现大量裂痕。进一步地,在第一次辊压操作中使用辊压装置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辊压操作,能够有效地去除防粘涂料胶液在玻纤布表面流挂后产生的多余的胶液,使玻纤布上的胶液更加均匀,且厚度均一。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浸渍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a送入复合对辊之间;控制复合对辊转动,通过复合对辊相互挤压,以使防粘涂料进一步浸入玻纤布a内。可以理解的是,玻纤布a在料槽内与防粘涂料乳液进行浸渍后,玻纤布a的表面粘附有大量的防粘涂料,一部分未能完全浸入玻纤布a内,且玻纤布a的表面平整性较差,为了使防粘涂料进一步浸入玻纤布a内,同时提高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的平整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具体包括以下步骤:将浸渍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a送入复合对辊之间;控制复合对辊转动,通过复合对辊相互挤压,以使防粘涂料进一步浸入玻纤布a内。复合对辊对浸渍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a产生挤压力,并带动浸渍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a往前运动,从而能够有效促使防粘涂料进一步浸入玻纤布a内,并且有效地提高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的平整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的步骤之后,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粘附在一起,但是,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之间的牢固性较弱。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之间的牢固性,即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的步骤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通过复合对辊之间产生的挤压力,使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更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从而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30℃~50℃。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温度高于装有防粘涂料的斜槽内的温度,通过温度的提高,能够降低防粘涂料的粘度,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通过复合对辊的辊面加热,使粘附在玻纤布a的防粘涂料的温度得到提升,使玻纤布a上的防粘涂料粘度降低,使防粘涂料更容易通过辊压操作将防粘涂料浸入玻纤布a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同时防粘涂料的粘度的降低,也能防止辊轮在辊压过程粘附部分防粘涂料,从而保证防粘涂层挤压的完整性;此外,辊压操作中温度的提升,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从而使防粘涂层的防粘效果更好。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设温度为40℃,在第一预设温度下,防粘涂料中的水分进一步挥发,从而有效地提高防粘涂料的成膜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为45℃~60℃。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第二预设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一方面在第二预设温度下防粘涂料在玻纤布a上能够进一步成膜,从而提高防粘预浸玻纤布b的防粘性,同时能够改善玻纤布a的柔韧性;另一方面在第二预设温度下热熔胶层处于半熔融状态,更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b的粘附,同时有利于复合对辊对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的粘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的防粘性和防水性。但是,若第二预设温度过高,容易破坏防粘层;若第二预设温度过低,则热熔胶层无法达到半熔融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温度为50℃,在该温度下热熔胶层处于半熔融状态,从而有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b的粘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5m/min~15m/min。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预设温度下对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使防粘涂料在玻纤布a上成膜,玻纤布a在辊轮中的运输速度,即辊轮的线速度对防粘涂料的成膜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升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的浸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10m/min,能够使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得到充分地辊压,使防粘涂料更充分地浸入玻纤布a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a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5m/min~15m/min。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二预设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粘附在热熔胶涂层d上的步骤之后,将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为了提高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辊压后的平整性和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为10m/min,第二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与第一次辊压操作中的线速度相同,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复合涂层的涂布工序能够一次性完成,使防粘复合涂层的涂布更加简便,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粘预浸玻纤布b、热熔胶涂层d及高分子基材c辊压后的平整性和稳定性。

实施例1

将玻纤布卷捆送卷;将玻纤布送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其中料槽内的温度为20℃,使玻纤布经过料槽内的转辊,并使玻纤布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将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一次辊压的温度为30℃,辊轮的线速度为5m/min,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上,得到热熔胶涂层,完成热熔胶涂覆后紧接着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层上,然后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二次辊压的温度为45℃,辊轮的线速度为5m/min,完成第二辊压操作后得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实施例2

将玻纤布卷捆送卷;将玻纤布送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其中料槽内的温度为30℃,使玻纤布经过料槽内的转辊,并使玻纤布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将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一次辊压的温度为50℃,辊轮的线速度为15m/min,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上,得到热熔胶涂层,完成热熔胶涂覆后紧接着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层上,然后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二次辊压的温度为60℃,辊轮的线速度为15m/min,完成第二辊压操作后得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实施例3

将玻纤布卷捆送卷;将玻纤布送入装有防粘涂料的料槽,其中料槽内的温度为25℃,使玻纤布经过料槽内的转辊,并使玻纤布双面涂覆有防粘涂料;将具有防粘涂料的玻纤布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一次辊压的温度为40℃,辊轮的线速度为10m/min,得到防粘预浸玻纤布;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上,得到热熔胶涂层,完成热熔胶涂覆后紧接着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层上,然后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送入复合对辊中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其中第二次辊压的温度为50℃,辊轮的线速度为10m/min,完成第二辊压操作后得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10,所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采用如上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得到。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10包括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玻纤布300、热熔胶涂层400及高分子基材层500,热熔胶涂层400涂覆在高分子基材层500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粘附在热熔胶涂层400背离高分子基材层500的一面,玻纤布3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背离热熔胶涂层400的一面相互浸渍,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背离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一面相互浸渍。

上述的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料层包括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和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玻纤布3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背离热熔胶涂层400的一面相互浸渍,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背离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一面相互浸渍,使防粘涂料能够完全成膜浸渍于玻纤布300上,从而提高防粘涂料层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粘接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性。进一步地,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玻纤布300具有耐化学腐蚀的性能,能够耐强酸、强碱及各种有机溶剂的腐蚀,同时玻纤布300还具有防紫外线的性能,从而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能够经受施工点的强腐蚀性及日晒等恶劣条件,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耐候性。此外,玻纤布300的强度较高,能够有效提升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但是玻纤布300的柔韧性较差,通过玻纤布300与防粘涂料层相互浸渍,能够改善玻纤布300的柔韧性,从而在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机械强度的同时,还能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柔韧性。

如图3所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玻纤布300的两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凹型槽312和第二凹型槽314,第一防粘涂料层100设有与每一第一凹型槽312对应的第一凸出部112,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设有与第二凹型槽314对应的第二凸出部114,第一凸出部112与第一凹型槽312连接,第二凸出部114与第二凹型槽314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粘附在热熔胶涂层400背离高分子基材层500的一面,玻纤布3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背离热熔胶涂层400的一面相互浸渍,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背离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一面相互浸渍,使防粘涂料能够完全成膜浸渍于玻纤布300上,从而提高防粘涂料层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粘接性,并且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性。但是,由于防粘涂料层不易于粘接,使玻纤布300与防粘涂料层的粘接较为困难。为了进一步提高防粘涂料层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玻纤布300的两面分别设有多个第一凹型槽312和第二凹型槽314,第一防粘涂料层100设有与每一第一凹型槽312对应的第一凸出部112,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设有与第二凹型槽314对应的第二凸出部114,第一凸出部112与第一凹型槽312连接,第二凸出部114与第二凹型槽314连接,从而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在与玻纤布300粘接时避免滑动,进一步提高防粘涂料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稳定性。

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第一凹型槽312及第二凹型槽314均与玻纤布300的表面成30度~60度的夹角。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第一凸出部112通过第一凹型槽312与玻纤布300进行连接,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第二凸出部114通过第二凹型槽314与玻纤布300进行连接。但是,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在与玻纤布300粘接之后,容易发生脱落。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牢固性,以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牢固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型槽312及第二凹型槽314均与玻纤布300的表面成45度的夹角,也就是说,当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成膜粘接于玻纤布300时,第一凸出部112与第一凹型槽312成卡接状态,第二凸出部114与第二凹型槽314也成卡接状态,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均能与玻纤布300产生一个分离阻力,从而有效地提高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牢固性,以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与玻纤布300之间的牢固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厚度均大于玻纤布300的厚度。可以理解的是,玻纤布3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背离热熔胶涂层400的一面相互浸渍,第一防粘涂料层100与玻纤布300背离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一面相互浸渍,使防粘涂料能够完全成膜浸渍于玻纤布300上,从而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具有较好的防粘性。但是,若防粘涂料无法完全覆盖玻纤布300,则容易影响防水卷材的防粘性,以及防水卷材使用时与混凝土等建筑结构的连接效果。为了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性,以及防水卷材使用时与混凝土等建筑结构的连接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厚度均大于玻纤布300的厚度,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均能完全覆盖于玻纤布300的表面,且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分别与玻纤布300具有更好的浸渍效果,从而有效地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性,以及防水卷材使用时与混凝土等建筑结构的连接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熔胶涂层400包括第一热熔胶涂层400和第二热熔胶涂层400,第一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高分子基材层500上,第二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第一热熔胶涂层400背离高分子基材层500的一面。可以理解的是,热熔胶涂层400涂覆在高分子基材层500上,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粘附在热熔胶涂层400背离高分子基材层500的一面,若一次性将热熔胶涂覆在高分子基材层500上,一方面容易使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不易控制,另一方面不利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与热熔胶涂层400的粘接。为了使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更易于控制,且第二防粘涂料层200与热熔胶涂层400的粘接更加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热熔胶涂层400包括第一热熔胶涂层400和第二热熔胶涂层400,第一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高分子基材层500上,第二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第一热熔胶涂层400背离高分子基材层500的一面。先在高分子基材层500涂覆第一层热熔胶,以形成第一热熔胶涂层400,待第一热熔胶涂层400凝固后再涂覆第二层热熔胶,以形成第二热熔胶涂层400,并将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粘附在第二热熔胶涂层400上,从而使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更易于控制,且第二防粘涂料层200与第二层热熔胶粘接更加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为0.2mm~0.5mm。可以理解的是,热熔胶涂层400用于粘接高分子基材层5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若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较小,容易使高分子基材层5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粘接较弱;若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较大,则容易使防水卷材的结构稳定性较弱,且厚度越大,固化越慢,从而影响防水卷材的生产效率。为了提高高分子基材层5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粘接强度,在本实施例中,热熔胶涂层400的厚度为0.3mm,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分子基材层500与第二防粘涂料层200的粘接强度,同时使防水卷材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且热熔胶涂层400的固化效率高,能够有效提高防水卷材的生产效率。

为了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机械性能、耐候性及防水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层500为高密度聚乙烯层及热塑性聚烯烃层,热塑性聚烯烃层设置于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热塑性聚烯烃层背离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需要说明的是,高密度聚乙烯层是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中添加大量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而形成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本身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化学稳定性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柔韧性及机械强度。热塑性聚烯烃层是在热塑性聚烯烃材料中添加大量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而形成的,热塑性聚烯烃材料是由橡胶和聚烯烃两组分构成的弹性体材料制成,其本身具有优异的耐候、耐油、耐臭氧及耐紫外线性能;抗动态疲劳性能优越、耐磨性好、抗撕裂强度大、压缩永久变形小。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使得高密度聚乙烯层及热塑性聚烯烃层的比热容大幅提高,难燃,且高温下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分解时产生的水分会带走热量并稀释可燃气体,实现自熄。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层500为高密度聚乙烯层及热塑性聚烯烃层,热塑性聚烯烃层设置于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热熔胶涂层400粘附在热塑性聚烯烃层背离高密度聚乙烯层的一侧面上。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层及热塑性聚烯烃层相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机械性能、耐候性及防水性。

为了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阻燃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热熔胶涂层400与高分子基材层500之间还设有阻燃层。在本实施例中,阻燃层设置在热熔胶涂层400与高分子基材层500之间,能够进一步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阻燃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层500的厚度为1.0mm~1.5mm。可以理解的是,高分子基材层500在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中能够起到防水及阻燃的作用,若高分子基材层500的厚度过小,容易减弱高分子基材层500的防水性和阻燃性;若高分子基材层500的厚度过大,则容易影响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使用的方便性。为了提高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水性及阻燃性,同时提升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使用的方便性,在本实施例中,高分子基材层500的厚度为1.2mm,使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既具有较好的防水性及阻燃性,又能保证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在使用时的方便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边缘、玻纤布300的边缘、热熔胶涂层400的边缘及高分子基材层500的边缘相互对齐,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宽度大于热熔胶涂层400的宽度,以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边缘能够包覆热熔胶涂层400的边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宽度比热熔胶涂层400的宽度0.2mm~0.5mm,通过第一防粘涂料层100比热熔胶涂层400略大的边缘,能够使第一防粘涂料层100的边缘完全包覆住热熔胶涂层400的边缘,从而提升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中防粘涂料与玻纤布相互浸渍形成防粘涂层,使防粘涂层具有较好的防粘性和耐候性;并且在一定温度下对经过防粘涂料浸渍后的玻纤布进行第一次辊压操作,辊压时通过提高温度使玻纤布上的防粘涂料粘度降低,使防粘涂料更容易通过辊压操作将防粘涂料浸入玻纤布中,使防粘涂料与玻纤布之间的粘接更加紧密,同时防粘涂料的粘度的降低,也能防止辊轮在辊压过程粘附部分防粘涂料,从而保证防粘涂层挤压的完整性;此外,辊压操作中温度的提升,能够加速防粘涂料中水分的挥发,从而有利于防粘涂料的成膜,从而使防粘涂层的防粘效果更好。

2、本发明防粘复合型防水卷材的防粘涂层涂布方法中在一定温度下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粘附在热熔胶涂层上,并通过复合对辊将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第二次辊压操作,通过温度的提高使热熔胶涂层处于半熔融状态,更利于防粘预浸玻纤布的粘附,同时有利于复合对辊对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进行辊压操作,使防粘预浸玻纤布、热熔胶涂层及高分子基材的粘接更加紧密,从而提高防水卷材的防粘性和防水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