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覆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9823发布日期:2021-07-02 21:17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覆膜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吸塑门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覆膜设备。



背景技术:

覆膜设备是一种将pvc膜吸塑到门板表面的设备,经过覆膜的门板具有易擦洗、表面光泽均匀以及观感舒适等优点。相关的覆膜设备一般采用单工位覆膜,导致覆膜效率低。

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4228051a,公开日:2014.12.24,公开了一种红外加热双工位真空吸塑成型机,通过双工位交替工作,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一倍,其不足之处在于,主体框架的左右两端各有一套吸塑模具,吸塑模具固定在模具支撑框中,在吸塑时,吸塑膜需要覆盖整个吸塑模具,造成吸塑膜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覆膜设备在覆膜时,造成吸塑膜浪费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设备,它能有效节约吸塑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覆膜设备,包括:

覆膜仓,所述覆膜仓内活动连接有仓壁;

上料组件,用于给门板组件传送吸塑膜;

压紧组件,沿所述门板组件厚度方向,所述压紧组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覆膜仓顶部,所述压紧组件内活动连接有压梁;

真空组件,所述真空组件包括多个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和所述覆膜仓连通;

加热组件,用于给所述吸塑膜加热。

可选的,还包括红外传感器和控制器,所述红外传感器位于所述仓壁上,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红外传感器以及所述上料组件均连接。

可选的,所述覆膜设备两侧均设有所述覆膜仓,所述加热组件和所述覆膜仓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压梁架和升降组件,所述压梁架通过升降组件和所述覆膜仓连接,所述压梁架和所述压梁活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真空腔包括腔体和真空泵,所述腔体一端和所述覆膜仓连通,所述腔体另一端和所述真空泵连通。

可选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仓体和加热器,所述仓体和所述覆膜仓通过驱动组件活动连接,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仓体内部。

可选的,所述上料组件包括上料架和驱动轮组件,所述上料架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卷辊,所述覆膜仓的两侧均设有所述驱动轮组件,所述卷辊和所述驱动轮组件通过吸塑膜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料架上设有多个导向托架,所述导向托架位于所述卷辊靠近所述覆膜仓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覆膜仓靠近所述上料组件的一侧设有切割组件。

可选的,所述切割组件包括电机、螺杆、滑块以及限位杆,所述电机和所述限位杆均和所述覆膜仓固定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和所述螺杆连接,所述滑块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外周,所述滑块靠近所述上料组件的一侧设有切割刀,所述滑块远离所述上料组件的一侧和所述限位杆接触。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它能有效节约吸塑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覆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覆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a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覆膜仓;2、仓壁;3、红外传感器;4、压紧组件;41、压梁架;42、升降组件;5、压梁;6、真空组件;61、真空腔;611、腔体;612、真空泵;7、加热组件;71、仓体;711、观察窗口;72、加热器;73、驱动组件;8、上料组件;81、上料架;82、驱动轮组件;83、卷辊;84、导向托架;9、切割组件;91、螺杆;92、滑块;93、限位杆;94、切割刀。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覆膜设备,包括:

覆膜仓1,覆膜仓1内活动连接有仓壁2;

上料组件8,用于给门板组件传送吸塑膜;

压紧组件4,沿门板组件厚度方向,压紧组件4活动连接于覆膜仓1顶部,压紧组件4内活动连接有压梁5;

真空组件6,真空组件6包括多个真空腔61,真空腔61和覆膜仓1连通;

加热组件7,用于给吸塑膜加热。

具体的,工作原理为:在覆膜时,首先将门板毛坯按照一定的间距均匀放在覆膜仓1内,形成门板组件,由于门板组件的尺寸不同,沿门板组件长度方向,移动仓壁2,来改变覆膜仓1的大小,沿门板组件长度方向,移动压梁5,改变压紧组件4的大小,使得压梁5和仓壁2位于同一竖直面内,以适应不同大小的覆膜仓1,接着,开启上料组件8,上料组件8将吸塑膜传输至门板组件的顶部,当吸塑膜将覆膜仓1完全遮住,关闭上料组件8,完成上料,然后,开启压紧组件4,压紧组件4沿门板组件厚度方向移动,使得吸塑膜和覆膜仓1的四周紧密接触,并使得吸塑膜和门板组件的表面接触,并开启加热组件7,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吸塑膜软化,同时,开启真空组件6的真空腔61,使得吸塑膜、覆膜仓1以及真空腔61形成的空间的内部形成负压,外界压力使得吸塑膜紧紧包裹在门板组件的各个门板毛坯的表面,完成门板的覆膜。

其中,若门板组件的尺寸小于一个真空腔61的尺寸,将仓壁2和压梁5移动到第一个真空腔61上,使得覆膜仓1和压紧组件4包含一个真空腔61,此时,一个真空腔61对覆膜设备抽真空;若门板组件的尺寸大于一个真空腔61的尺寸,小于两个真空腔61的尺寸,将仓壁2和压梁5移动到第二个真空腔61上,使得覆膜仓1和压紧组件4包含两个真空腔61,此时,两个真空腔61同时对覆膜设备抽真空,依次类推,根据门板组件的尺寸确定工作的真空腔61的数量,即确定覆膜仓1的大小,接着,开启上料组件8,上料组件8将吸塑膜传输至门板组件的顶部,当上料组件8传输的吸塑膜正好将覆膜仓1完全遮住时,关闭上料组件8,防止上料组件8将吸塑膜过度上料,有效节约吸塑膜。

具体的,还包括红外传感器3和控制器,红外传感器位于仓壁2上,控制器和红外传感器3以及上料组件8均连接。

其中,红外传感器3感应吸塑膜辐射的红外线,辐射越强说明吸塑膜和红外传感器3的距离越近,由于红外传感器3位于仓壁2上,也说明吸塑膜和仓壁2的距离越近,当红外传感器3检测到的辐射强度到达最大值,并保持不变时,说明吸塑膜已位于仓壁2顶部,即,吸塑膜将覆膜仓1完全遮住,红外传感器3将感应信号传输给控制器,控制器关闭上料组件8,控制上料组件8传送的吸塑膜的量,使得上料组件8传送的吸塑膜正好遮住覆膜仓1,防止上料组件8将吸塑膜过度上料,通过红外传感器3和控制器有利于提高上料组件8的上料精度,有利于进一步节约吸塑膜,红外传感器3具体可以为主动红外传感器或者被动红外传感器,并且可以设置多个,来提高感应的灵敏度,其中,主动红外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快;被动红外传感器,价格低。

具体的,覆膜设备两侧均设有覆膜仓1,加热组件7和覆膜仓1活动连接,保证加热组件7在两个覆膜仓1之间往复移动,使得加热组件7对两个覆膜仓1均能进行加热作用,从而使得双工位交替进行覆膜,使得工作效率提高一倍。

具体的,压紧组件4包括压梁架41和升降组件42,压梁架41通过升降组件42和覆膜仓1连接,压梁架41和压梁5活动连接。首先,通过移动压梁5,改变压紧组件4的大小,来适应覆膜仓1的大小,接着,开启升降组件42,升降组件42带动压梁架41沿门板组件厚度方向升降,压梁架41用于使得吸塑膜和覆膜仓1的四周贴合,升降组件42用于升降压梁架41,保证压梁架41完成上升和下压的动作。其中,升降组件42可以为气压升降组件、液压升降组件或者丝杆导轨升降组件等等。

具体的,真空腔61包括腔体611和真空泵612,腔体611一端和覆膜仓1连通,腔体611另一端和真空泵612连通。开启真空泵612,真空泵612将腔体611抽真空,使得吸塑膜紧紧包裹在位于覆膜仓1内的门板组件的表面。其中,真空泵612使得吸塑膜、覆膜仓1以及腔体611形成的空间内部形成负压,在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吸塑膜紧紧包裹在门板组件的表面。

具体的,加热组件7包括仓体71和加热器72,仓体71和覆膜仓1通过驱动组件73活动连接,加热器72位于仓体71内部。开启驱动组件73,驱动组件73带动仓体71移动到需要加热的覆膜仓1的顶部,同时,开启加热器72,在加热一段时间后,吸塑膜软化。其中,加热组件7可移动设置,提高加热组件7的灵活性。

其中,仓体71两侧均设有观察窗口711,观察窗口711使得操作员便于随时观察门板组件的覆膜情况,当发生意外情况时,操作员可以关闭相关组件,从而把损失降到最低。其中,观察窗口711的材质可以为耐高温的双层玻璃。

具体的,上料组件8包括上料架81和驱动轮组件82,上料架81上活动连接有多个卷辊83,覆膜仓1的两侧均设有驱动轮组件82,卷辊83和驱动轮组件82通过吸塑膜连接。开启两侧的驱动轮组件82,驱动轮组件82带动吸塑膜移动,吸塑膜带动卷辊83转动,将吸塑膜移动到门板组件的表面。其中,多个卷辊83上可以缠绕不同颜色的吸塑膜,以满足吸塑膜多样化的需求。

具体的,上料架81上设有多个导向托架84,导向托架84位于卷辊83靠近覆膜仓1的一侧。其中,导向托架84防止多个卷辊83上的吸塑膜互相缠绕,对吸塑膜造成破坏。

具体的,覆膜仓1靠近上料组件8的一侧设有切割组件9。

其中,吸塑膜上料完毕,通过切割组件9将吸塑膜和上料组件8分离,防止已上料的吸塑膜对未上料的吸塑膜造成不良影响。

其中,将切割组件9设置在覆膜仓1上,能有效减少切除的吸塑膜的大小,若将切割组件9设置在上料组件8上,会导致切除的吸塑膜增加,从而造成吸塑膜的浪费。

具体的,切割组件9包括电机、螺杆91、滑块92以及限位杆93,电机和限位杆93均和覆膜仓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和螺杆91连接,滑块92螺纹连接于螺杆91外周,滑块92靠近上料组件8的一侧设有切割刀94,滑块92远离上料组件8的一侧和限位杆93接触。

当吸塑膜上料完毕后,开启电机,电机带动螺杆91转动,螺杆91带动滑块92转动,在限位杆93的限位作用下,滑块92在螺杆91上移动,从而带动切割刀94移动,使得吸塑膜和上料组件8分离,完成吸塑膜的切割。其中,切割刀94可以为激光切割刀等。

其中,电机和限位杆93固定连接在覆膜仓1上,有利于增加电机和限位杆93的稳定性;电机的输出轴和螺杆91连接,保证电机转动的同时,能使得螺杆91转动;滑块92螺纹连接于螺杆91外周,保证螺杆91转动的同时,能使得滑块92边转动边沿着螺杆91滑动;滑块92远离上料组件8的一侧和限位杆93接触,限位杆93限制滑块92转动,使得滑块92只能沿着螺杆91滑动;滑块92靠近上料组件8的一侧设有切割刀94,切割刀94在滑块92的带动下,将吸塑膜切断,使得吸塑膜和上料组件8分离。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