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7842发布日期:2021-08-06 18:39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食品包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



背景技术:

食品包装是食品商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食品工业过程中的主要工程之一。它保护食品,使食品在离开工厂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中,防止生物的、化学的以及物理的外来因素的损害,它也可以有保持食品本身稳定质量的功能,方便食品的食用;另一方面,食品包装还可以首先表现食品外观,吸引消费的形象,具有物质成本以外的价值。因此,食品包装制程也是食品制造系统工程的不可分的部分。但食品包装制程的通用性又使它具有相对独立的自我体系,在操作时会需要用到包装膜。

常见的食品包装用膜在使用时,如果膜的内部发生了破裂,食用者往往不能及时知道食品的破裂情况,从而可能会使得人们误食破损的食品,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同时普通的包装膜不能对食品起到净化吸附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本申请提供的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可方便观察到内部的破裂,且可对食品起到净化吸附作用。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上保护层、涂布膜本体和下保护层;

所述涂布膜本体在接触食物侧设置有环保净化层,

所述环保净化层的外侧设置有基层膜,

所述基层膜远离所述环保净化层的一侧设置有显色层,

所述显色层远离所述基层膜的一侧设置有阻隔间层,

所述阻隔间层远离所述显色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外表层。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层远离所述涂布膜本体一侧的边缘处设置有易撕揭块。

优选的,所述阻隔间层远离所述显色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条,所述透明观察条的侧面与所述保护外表层的内部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透明观察条的高度比所述保护外表层的高度高出0.1~0.2mm。

优选的,所述保护外表层的厚度为0.2~0.5mm,所述保护外表层为透明聚羟基脂肪酸酯膜。

优选的,所述阻隔间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阻隔间层为白色棉质纤维膜,所述阻隔间层与所述显色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聚乙烯膜。

优选的,所述显色层的厚度为0.3~0.5mm,所述显色层的基质为棉质纤维,所述棉质纤维中吸收有显色剂溶液,所述显色剂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食品色素。

优选的,所述基层膜的厚度为0.2~0.4mm,所述基层膜为聚丙烯pp材料膜,所述聚丙烯pp材料膜的上下表面涂布有改性evoh胶乳。

优选的,所述环保净化层的厚度为0.1~0.3mm,所述环保净化层为填充有竹炭颗粒的聚丙烯晶纳米膜。

优选的,所述上保护层的厚度为0.1~1.0mm,所述下保护层的厚度为0.1~1.0mm。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其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上保护层、涂布膜本体和下保护层,其中涂布膜本体中包括保护外表层、阻隔层、显色层、基层膜和环保净化层;在本申请中,涂布膜本体内部发生破裂时,阻隔层底部的膜发生破损,使得显色层内部的显色剂浸透阻隔间层,从而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知晓食品包装的破损情况,以提高商品包装的安全度;进一步的,环保净化层中填充有竹炭颗粒,可对食品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吸附,从而增加了商品内部的清洁性与环保性,提高了食品食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包装用涂布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包装用涂布膜的涂布膜本体各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包装用涂布膜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描述只是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和优点,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要求的限制。

鉴于现有技术中食品包装用膜破裂情况不能及时获知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具体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中1为涂布膜本体,2为上保护层,3为下保护层,4为易撕揭块,5为透明观察条,6为保护外表层,7为阻隔间层,8为显色层,9为基层膜,10为环保净化层。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上保护层、涂布膜本体和下保护层;

所述涂布膜本体在接触食物侧设置有环保净化层,

所述环保净化层的外侧设置有基层膜,

所述基层膜远离所述环保净化层的一侧设置有显色层,

所述显色层远离所述基层膜的一侧设置有阻隔间层,

所述阻隔间层远离所述显色层的一侧设置有保护外表层。

在本申请中,所述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包括依次叠加设置的上保护层2、涂布膜本体1和下保护层3,具体的,涂布膜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不粘胶粘接有上保护层2,涂布膜本体1的下表面通过不粘胶粘接有下保护层3,涂布膜本体1的上表面边缘处粘接有易撕揭块4,所述易撕揭块4以方面涂布膜本体1上下两侧表面的上保护层2和下保护层3撕开。

涂布膜本体1具体包括保护外表层6、阻隔间层7、显色层8、基层膜9和环保净化层10,还优选包括透明观察条5。更具体的:涂布膜本体1在使用时接触食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环保净化层10,即所述环保净化层10直接与包装食品接触,与下保护层3接触。所述环保净化层10的厚度为0.1~0.3mm,更具体地,所述环保净化层10的厚度为0.15mm。所述环保净化层10为聚丙烯腈纳米膜,且聚丙烯腈纳米膜在生产时浸泡在竹炭溶液中浸泡了一小时,使得聚丙烯腈纳米膜中填充有竹炭颗粒,增加其对食品内部气体进行净化吸附,增加了商品内部的清洁性与环保性,提高了食品食用安全。

所述环保净化层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基层膜9,基层膜9的厚度为0.2~0.4mm,更具体地,所述基层膜9的厚度为0.28mm。所述基层膜9为聚丙烯pp材料膜,且聚丙烯pp材料膜的上下表面粘接层涂布有改性evoh胶乳。

所述基层膜9的远离环保净化层10的一侧面设置有显色层8,所述显色层8的厚度为0.3~0.5mm,更具体地,所述显色层8的厚度为0.35mm。所述显色层8采用棉质纤维为基层,且棉质基层的内部添加有显色剂溶解溶液,且该显色剂为矢车菊-3-葡萄糖苷食品色素,其具有较好的显色效果,显色保留时间长且可长时间留存。

所述显色层8远离基层膜9的一侧面设置有阻隔间层7,所述阻隔间层7的厚度为0.1~0.3mm,更具体地,所述阻隔间层的厚度为0.20mm。所述阻隔间层7为白色棉质纤维膜,阻隔间层7与显色层8接触的一侧表面贴有一层聚乙烯膜。

所述阻隔间层7远离显色层8的一侧面设置有保护外表层6,所述保护外表层6与所述上保护层2相接触。所述阻隔间层7远离所述显色层8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条5,即以上保护层为上,所述透明观察条5的下表面与阻隔间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透明观察条5的前后侧面与保护外表层6的内部相接触,透明观察条5的高度比保护外表层6的高度高出0.1~0.2mm,更具体为0.15mm,透明观察条5采用了透明的pc材料制成。当涂布膜本体1的内部发生破裂时,此时阻隔间层7底部的膜就会发生破损,从而使得显色层8内部的矢车菊-3-葡萄糖苷红色溶液会浸透阻隔间层7,从而通过透明观察条5和保护外表层6就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从而及时知晓食品包装的破损情况,从而提高了商品包装的安全度。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食品包装用涂布膜进行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一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如图1、图2所示,包括涂布膜本体(1),所述涂布膜本体(1)的上表面通过不粘胶粘接有上保护层(2),所述涂布膜本体(1)的下表面通过不粘胶粘接有下保护层(3),所述涂布膜本体(1)的上表面边缘处粘接有易撕揭块(4);

所述涂布膜本体(1)在使用时接触食品的内侧表面设置有环保净化层(10),所述环保净化层(10)的外侧表面设置有基层膜(9),所述基层膜(9)的远离所述环保净化层(10)的一侧面设置有显色层(8),所述显色层(8)远离所述基层膜(9)的一侧面设置有阻隔间层(7),所述阻隔间层(7)远离所述显色层(8)的一侧面设置有保护外表层(6),所述阻隔间层(7)的上表面粘接有透明观察条(5),所述透明观察条(5)的下表面与所述阻隔间层(7)的上表面相接触,所述透明观察条(5)的前后侧面与所述保护外表层(6)的内部相接触,所述透明观察条(5)的高度比所述保护外表层(6)的高度高出0.15mm,所述透明观察条(5)采用透明的pc材料制成。

实施例1

该种食品包装用涂布膜使用时,可以先通过易撕揭块4将涂布膜本体1上下两侧表面的上保护层2和下保护层3撕开,撕开之后,将上保护层2取出,开始根据食品包装时候的具体需求进行裁剪,裁剪好之后,可以包装食品,在食品包装好的过程中,如果涂布膜本体1的内部发生了破裂,此时阻隔间层7底部的膜就会发生破损,从而使得显色层8内部的矢车菊-3-葡萄糖苷红色溶液会浸透阻隔间层7,从而通过透明观察条5和保护外表层6就可以观察到颜色变化,从而及时知晓食品包装的破损情况,从而提高了商品包装的安全度。

实施例2

当食品储存时间久了之后,如果食品的内部有杂味,与食品接触的环保净化层10内部添加有竹炭颗粒,可以对食品内部的气体进行净化吸附,从而增加了商品内部的清洁性与环保性,提高了食品食用安全。

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