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式混合压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53723发布日期:2021-10-24 08:06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81式混合压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枪支压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步枪和手枪的81式混合压弹器。


背景技术:

2.当前,围绕实现“能打仗、打胜仗”强军目标,我国全军上下大抓实战化训练,轻武器射击量大幅度增加,子弹填装成为一项必须的准备工作。现有的子弹装填方式大致分为三种:1.手工作业将子弹一发一发的压入弹匣;2.使用每条可固定10发子弹的桥夹分几次将子弹压入弹匣;3.使用现有的压弹器进行子弹的装填。
3.现有技术中,以某型自动步枪为例,弹匣容量30发,靠手工一发一发压入弹匣,压满一个弹匣需要重复30次,用时大约1分钟,并且填弹过程中每压一发子弹都要克服弹匣推弹扁簧的反作用力,特别是填弹到最后几发时,弹匣推弹扁簧压缩形变最大时推弹扁簧的作用力也达到最大,导致在装填最后几发子弹时手工压力非常大;使用桥夹填装子弹时,压满一个弹匣需要重复3次,用时大约35秒,并且子弹与桥夹摩擦力大,存在易自锁、卡死等现象,桥夹两端较为锋利,容易将战士手部划伤,同时装填过程也很费力。以上两种装填方式费时费力、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拇指疲劳,效率进一步降低。而且桥夹容易将使用者手部划伤,为部队的日常训练带来了诸多不便;且压弹器整体积质量较大不便于携带,制造要耗费更多的材料,手枪弹匣通过手指退弹,退弹速度慢,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以上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81式混合压弹器,包括压弹器主体,所述压弹器主体上依次连接有手枪子弹槽,备弹区,步枪子弹槽,所述备弹区上固定有手枪弹匣退弹块,所述手枪子弹槽的一端设有手枪弹匣定位槽,所述手枪弹匣定位槽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手枪子弹推块,所述手枪子弹推块还可与所述手枪子弹槽配合,所述步枪子弹槽的一端设有步枪弹匣定位槽,另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步枪子弹推块。
5.优选的,所述手枪子弹推块可拆卸固定于推块槽内,且能够沿所述推块槽滑移,所述推块槽的一端设为开口并与所述备弹区连接。
6.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子弹推块上设有第一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锁死槽连通的第一插销孔,当所述第一锁死槽与所述第一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一锁死槽通过与第一插销的配合将所述手枪子弹推块固定在所述推块槽上。
7.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枪子弹推块上设有第二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位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死槽连通的第二插销孔,当所述第二锁死槽与第二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二锁死槽通过与第二插销的配合将所述步枪子弹推块固定在所述压弹器主体上。
8.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备弹区与所述手枪子弹槽连通处的截面、所述备
弹区与所述步枪子弹槽连通处的截面均设为坡面。
9.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退弹块的一端拐角处设有倒角。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手枪子弹槽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一凸起。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步枪子弹槽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二凸起。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压弹器主体由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
13.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压弹器主体上方连接第一把手,所述压弹器主体下方连接有第二把手。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5.1.通过将手枪弹匣的子弹推块的位置进行优化,可以大大减少压弹器主体的整体结构体积大小,节省更多的制造材料,占用空间更小,结构更紧凑,方便携带。
16.3.备弹区内设有手枪弹匣退弹块,代替了手指,可以快速的将手枪弹匣中的子弹退出,且退弹块一端的拐角处设有倒角,在退子弹的时候,倒角可以避免退弹块与手枪弹匣的退弹口卡死,从而轻松的完成手枪弹匣的退弹操作,退弹效率高。
17.3.通过手枪弹匣子弹推块拆卸出来安装到手枪子弹槽中,可以将手枪子弹槽中的子弹一次性的推入到手枪弹匣中,通过步枪子弹推块可以将子弹一次性的推入到步枪弹匣中,装弹方便省力,效率高。
附图说明
18.图1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一优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步枪子弹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图1所示实施例中第二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标注说明:
[0022]1‑
压弹器主体,2

备弹区,3

步枪弹匣定位槽,4

手枪弹匣定位槽,5

手枪子弹推块,6

步枪子弹推块,7

手枪子弹槽,8

步枪子弹槽,9

第一插销,10

第二插销,11

第一把手,12

手枪弹匣退弹块,13

推块槽,14

第二把手,15

第二锁死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更进一步了解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4]
如图1

3所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81式混合压弹器一优选实施例,包括压弹器主体1,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依次连接有手枪子弹槽7,备弹区2,步枪子弹槽8,所述备弹区2上固定有手枪弹匣退弹块12,所述手枪子弹槽7的一端设有手枪弹匣定位槽4,所述手枪弹匣定位槽4的下方设有可拆卸的手枪子弹推块5,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还可与所述手枪子弹槽7配合,所述步枪子弹槽8的一端设有步枪弹匣定位槽3,另一端设有沿其滑移的步枪子弹推块6。其中,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可拆卸固定于推块槽13内,且能够沿所述推块槽13滑移,所述
推块槽13的一端设为开口并与所述备弹区2连接,以便于手枪子弹推块5从开口处退出或导入。
[0025]
具体的,将手枪子弹推块5从推块槽13中拆卸下来后,装入到手枪弹匣中,可以方便快捷的完成对手枪弹匣的装填子弹,通过步枪子弹推块6可以轻松的完成对步枪弹匣的装填子弹,同时手枪弹匣退弹块12可以将手枪弹匣中的子弹安全快速的退出,提升作战效率,通过将手枪子弹推块5设置在了手枪弹匣定位槽4的下方,可以减小压弹器的整体面积大小,使结构紧凑,节约材料成本,同时也方便携带,质量轻,占用空间小,为作战减轻了更多的负担。
[0026]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可拆卸固定于推块槽13内,且能够沿所述推块槽13滑移,所述推块槽13的一端设为开口并与所述备弹区2连接。通过上述的设置使手枪子弹推块5能够轻松的从推块槽13内取出。
[0027]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上设有第一锁死槽,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一锁死槽连通的第一插销孔,当所述第一锁死槽与所述第一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一锁死槽通过与第一插销9的配合将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固定在所述推块槽13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手枪子弹推块5的固定和取用,避免手枪子弹推块5遗失。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步枪子弹推块6的固定和取用,避免步枪子弹推块6遗失。
[0028]
进一步的,所述步枪子弹推块6上设有第二锁死槽15,所述压弹器主体1位上设有能够与所述第二锁死槽15连通的第二插销孔,当所述第二锁死槽15与第二插销孔重合时,所述第二锁死槽15通过与第二插销10的配合将所述步枪子弹推块6固定在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方便步枪子弹推块6的固定和取用,避免步枪子弹推块6遗失。所述手枪子弹推块5与所述步枪子弹推块6结构类似,所述第一插销9与所述第二插销10结构类似。
[0029]
进一步的,所述备弹区2与所述手枪子弹槽7连通处的截面、所述备弹区2与所述步枪子弹槽8连通处的截面均设为坡面。备弹区2中的子弹可以通过坡面快速的排放到手枪子弹槽77或步枪子弹槽8中,提高装弹效率。
[0030]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退弹块的一端拐角处设有倒角。在退子弹的时候,倒角可以避免退弹块与手枪弹匣的退弹口卡死,退弹效率高。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手枪子弹槽7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一凸起。进一步的,所述步枪子弹槽8横截面与子弹表面贴合,其外部两侧设有第二凸起。步枪子弹槽8的弧度与步枪弹匣弧度保持一致,使得子弹侧面贴合紧密,在压弹时子弹侧面受力均匀,避免卡弹。手枪子弹槽7和步枪子弹槽8的横截面分别贴合子弹表面,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分别用于抵紧子弹头部与尾部,避免子弹在手枪子弹槽7或步枪子弹槽8中倾斜错位。
[0032]
进一步的,所述压弹器主体1由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采用高强度尼龙材料整体注塑而成,整体注塑使得81式混合压弹器零件减少,去除了复杂的机械结构,使得其可靠性大大增强,注塑的加工方式也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相对于金属材料,高强度尼龙材料在保证强度,韧性,抗疲劳程度的情况下,避免了生锈腐蚀等金属材料缺点的发生,日常保养只需冲洗或者用湿布擦拭干净即可,质量小,方便携带。
[0033]
进一步的,所述压弹器主体1上方连接第一把手11,所述压弹器主体1下方连接有第二把手14。设置两个把手方便携带,同时在装填子弹和退出子弹的时候通过把手握持固
定压弹器主体1,可以稳定的装退子弹。
[0034]
本实施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手枪弹匣装弹的操作过程为:将手枪弹匣装入对应的手枪弹匣定位槽中;取适量所需子弹散落至备弹区中,利用备弹区与手枪子弹槽的连接处将子弹快速规则的排布到手枪子弹槽内;将第一插销上提至非锁死状态,取出手枪子弹推块,将子手枪子弹推块安装到手枪子弹槽中,子弹排最左侧子弹抵住手枪弹匣入弹口,手枪子弹推块抵住子弹排最右侧子弹,推动手枪子弹推块与子弹一起在手枪子弹槽中向左运动,并将子弹一次性压入手枪弹匣中,手枪弹匣定位槽与手枪子弹槽相连通,手枪子弹槽与手枪子弹推块相配合,装完子弹后,将子手枪子弹推块取出,安装到推块槽中。
[0035]
本实施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手枪弹匣退弹的操作过程为:备弹区内设有手枪弹匣退弹块,为方便左右手都能使用,手枪弹匣退弹块左右两侧都可以实现退弹。将手枪弹匣倒放至备弹区平面上,手枪弹匣退弹块左右任选一面抵住子弹尾部,移动手枪弹匣使子弹从手枪弹匣中脱离并掉落到备弹区中,收集退出的子弹,完成手枪弹匣的退弹过程。
[0036]
本实施例的81式混合压弹器的步枪弹匣装弹的操作过程为:将步枪弹匣装入对应的步枪弹匣定位槽中;取适量所需子弹散落至备弹区中,利用备弹区与步枪子弹槽的连接处将子弹快速规则的排布到步枪子弹槽内;将第二插销上提至非锁死状态,子弹排最左侧子弹抵住步枪弹匣入弹口,步枪子弹推块抵住子弹排最右侧子弹,推动步枪子弹推块与子弹一起在步枪子弹槽中向左运动,并将子弹一次性压入手枪弹匣中,步枪弹匣定位槽与步枪子弹槽相连通,步枪子弹槽与步枪子弹推块相配合,装完子弹后,将步枪子弹推块复位,完成子弹装填过程。
[0037]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难理解,本实用新型的81式混合压弹器包括上述本实用新型说明书的发明内容和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以及附图所示出的各部分的任意组合,限于篇幅并为使说明书简明而没有将这些组合构成的各方案一一描述。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