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气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04303发布日期:2021-12-08 20:1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气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透气面料。


背景技术:

2.面料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材料,用于制造成衣、床上用品等产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衣物用品的舒适度及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现有的面料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透气效果不足,一些厂家往往会在面料上添加一些图案或者纹路,而这些图案或者纹路往往是不透气的,这就会导致面料的透气性能进一步下降。
3.如公开号为cn212765124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透气面料,包括纯棉层,所述纯棉层的一侧外表面等距粘附有多个鱼丝短线,多个所述鱼丝短线沿竖直方向分为多组,每组所述鱼丝短线的一侧外表面之间均粘附有鱼丝长线,每组所述鱼丝短线与鱼丝长线的外表面之间均粘附有第一牛奶棉线,每两组所述第一牛奶棉线的外表面均等距粘附有多个第二牛奶棉线,每个所述第二牛奶棉线的两端均粘附于纯棉层的一侧外表面,且每两个相邻的第二牛奶棉线交错分布。
4.上述面料通过纯棉层、第一牛奶棉线和第二牛奶棉线之间形成的空间来透气,并通过氨纶面料来保持面料的弹性,通过氨纶面料的一侧粘附的微多孔疏水性层来增加面料的防水性,但是采用微多孔疏水性层会导致面料的透气效果降低,使面料的透气效果不足,穿着者长时间穿着还是会产生闷热。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气面料。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透气面料,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由多层基布平行排列组成,相邻的两个基布之间均设有连接层,所述连接层呈波浪状设置,所述连接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所述面料基层的顶部设有上设有第一网格层,所述第一网格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网格层,所述第一网格层和第二网格层之间设有透气夹层,所述透气夹层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透气条相邻的透气条之间设有弹性加强条,所述弹性加强条与透气条之间设有粘接层,所述第二网格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纤维层。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包括面料基层,面料基层采用涤纶和氨纶编织而成,通过采用涤纶和氨纶进行混合编织,可以使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增加了面料的整体弹性效果,面料基层由多层基布平行排列组成,相邻的两个基布之间均设有连接层,连接层与基布之间通过缝纫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连接强度,连接层呈波浪状设置,可以减少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面积,提高穿着舒适度,连接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第一透气孔的设置可以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效果,面料基层的顶部设有上设有第一网格层,第一网格层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网格层,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第一网格层和第二网格层之间设有透气夹层,透气夹层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透气条相邻的透气条之间设有弹性加强条,弹
性加强条与透气条之间设有粘接层,粘接层的设置可以提高弹性加强条和透气条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网格层的上表面设有透气纤维层,透气纤维层的设置可以对面料起到保护作用。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料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吸汗层,所述吸汗层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所述第二透气孔与透气条的位置相互对应。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面料基层的下表面设有吸汗层,其中,吸汗层为一种组合式的面料,内层是聚酯类化纤,外层是棉或者以棉为主的混纺,当人体出汗时,聚酯内层首先接触汗液,而聚酯本身不吸汗,棉的吸汗性能使它能从聚酯纤维缝隙中夺取汗液,聚酯纤维的空隙把汗液快速传递给外层的棉,保持了身体的干爽,第二透气孔与透气条的位置相互对应,可以提高透气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纤维层由稻杆纤维交错编织而成,所述透气纤维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透气孔,所述第三透气孔斜向设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稻杆纤维是一种植物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透气的性能,同时稻杆纤维还是一种环保材料,使用稻杆纤维编织可以提高环保效果,透气纤维层上设有若干第三透气孔,第三透气孔斜向设置,斜向设置的第三透气孔可以防止雨水直接通过第三透气落入面料内部。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条为海绵条,所述透气条与第一网格层、第二网格层之间均通过粘接连接,所述弹性加强条与第一网格层、第二网格层之间也通过粘接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海绵条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弹性条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设有弹性条可以提高面料的弹性,使穿着者更加舒适,透气条与第一网格层、第二网格层之间均通过粘接连接,弹性加强条与第一网格层、第二网格层之间也通过粘接连接,通过粘接连接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内均设有竹炭纤维。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竹炭纤维通过缝制连接在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内壁上,可以使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绿色环保的优点,还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杂质,保护人体。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通过在相邻的基布之间设有连接层,连接层呈波浪状设置,且连接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基布之间通过连接层连接在一起,增强了连接强度。通过将连接部设置成波浪状,这样可以减少与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使面料不会附着在人体上,从而提升人体穿着时的舒适性。又因为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可以有效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
18.2、通过设有透气夹层,透气基层由多条弹性加强条和透气条间隔排列组成,透气条可以提高面料的透气效果,弹性加强条可以提高面料的弹性,使面料穿着时更加舒适;
19.3、通过在连接层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在吸汗层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并在第一透气孔、第二透气孔内均设有竹炭纤维,可以在提高透气效果的同时提高面料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附图标记为:1、面料基层;11、基布;12、连接层;13、第一透气孔;14、第一网格层;15、第二网格层;2、透气夹层;21、透气条;22、弹性加强条;23、粘接层;3、吸汗层;31、第二透气孔;4、透气纤维层;41、第三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一种透气面料,包括面料基层1,面料基层1由多层基布11平行排列组成,相邻的两个基布11之间均设有连接层12,连接层12呈波浪状设置,连接层12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13,面料基层1的顶部设有上设有第一网格层14,第一网格层14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网格层15,第一网格层14和第二网格层15之间设有透气夹层2,透气夹层2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透气条21相邻的透气条21之间设有弹性加强条22,弹性加强条22与透气条21之间设有粘接层23,第二网格层15的上表面设有透气纤维层4。
24.优化的,包括面料基层1,面料基层1采用涤纶和氨纶编织而成,通过采用涤纶和氨纶进行混合编织,可以使面料具有良好的弹性,增加了面料的整体弹性效果,面料基层1由多层基布11平行排列组成,相邻的两个基布11之间均设有连接层12,连接层12与基布11之间通过缝纫连接在一起,可以提高连接强度,连接层12呈波浪状设置,可以减少与人体皮肤接触的面积,提高穿着舒适度,连接层12上设有若干第一透气孔13,第一透气孔13的设置可以提高面料整体的透气效果,面料基层1的顶部设有上设有第一网格层14,第一网格层14的上表面设有第二网格层15,第一网格和第二网格也具有一定的透气效果,第一网格层14和第二网格层15之间设有透气夹层2,透气夹层2包括多个均匀排列的透气条21相邻的透气条21之间设有弹性加强条22,弹性加强条22与透气条21之间设有粘接层23,粘接层23的设置可以提高弹性加强条22和透气条21之间的连接强度,第二网格层15的上表面设有透气纤维层4,透气纤维层4的设置可以对面料起到保护作用。
25.优化的,面料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吸汗层3,吸汗层3上设有若干第二透气孔31,第二透气孔31与透气条21的位置相互对应,通过在面料基层1的下表面设有吸汗层3,其中,吸汗层3为一种组合式的面料,内层是聚酯类化纤,外层是棉或者以棉为主的混纺,当人体出汗时,聚酯内层首先接触汗液,而聚酯本身不吸汗,棉的吸汗性能使它能从聚酯纤维缝隙中夺取汗液,聚酯纤维的空隙把汗液快速传递给外层的棉,保持了身体的干爽,第二透气孔31与透气条21的位置相互对应,可以提高透气效果。
26.优化的,透气纤维层4由稻杆纤维交错编织而成,透气纤维层4上设有若干第三透气孔41,第三透气孔41斜向设置,稻杆纤维是一种植物纤维,具有较好的吸水透气的性能,同时稻杆纤维还是一种环保材料,使用稻杆纤维编织可以提高环保效果,透气纤维层4上设有若干第三透气孔41,第三透气孔41斜向设置,斜向设置的第三透气孔41可以防止雨水直接通过第三透气落入面料内部。
27.优化的,透气条21为海绵条,透气条21与第一网格层14、第二网格层15之间均通过粘接连接,弹性加强条22与第一网格层14、第二网格层15之间也通过粘接连接,海绵条具有
良好的透气效果,可以进一步提高面料的透气性能,弹性条为弹性橡胶或弹性硅胶,具有良好的弹性,通过设有弹性条可以提高面料的弹性,使穿着者更加舒适,透气条21与第一网格层14、第二网格层15之间均通过粘接连接,弹性加强条22与第一网格层14、第二网格层15之间也通过粘接连接,通过粘接连接可以提高连接的稳定性。
28.优化的,第一透气孔13、第二透气孔31内均设有竹炭纤维,竹炭纤维通过缝制连接在第一透气孔13和第二透气孔31内壁上,可以使面料具有吸湿透气、抑菌抗菌、绿色环保的优点,还可以过滤空气中的细菌和杂质,保护人体。
29.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基于上述实施例而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