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印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25156发布日期:2022-03-19 23:18阅读:1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印花面料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印花面料。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纺织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面料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面料应运而生。
3.印花面料又称印花布,是众多面料中较为流行的一种,其通常是用坯布印花纸高温印染加工而成,因其具有颜色鲜艳、图案多样的特点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
4.现有的印花面料,功能单一,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复合印花面料,所述复合印花面料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污层、抑菌层、阻燃层、基布层以及里布层;其中,所述抑菌层由第一抑菌纱以及第二抑菌纱一上一下浮沉编织形成;所述第一抑菌纱以及第二抑菌纱均包括第一抑菌线以及第二抑菌线;所述第一抑菌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抑菌线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第二抑菌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抑菌线螺旋缠绕在两个所述第一抑菌线的外侧。
7.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抑菌线由若干牛奶蛋白纤维加捻形成;所述第二抑菌线由若干竹纤维加捻形成。
8.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阻燃层包括第一阻燃纱、第二阻燃纱以及防静电纱;所述第一阻燃纱以及所述第二阻燃纱在经度方向上并排交错设置;所述防静电纱在纬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阻燃纱以及所述第二阻燃纱一上一下浮沉编织形成所述阻燃层。
9.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阻燃纱包括第一阻燃线以及第二阻燃线;所述第二阻燃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二阻燃线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阻燃线的外侧;所述第一阻燃线由若干安纺阻燃纤维加捻形成;所述第二阻燃线由若干聚酰亚胺纤维加捻形成。
10.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阻燃纱包括第三阻燃线以及第四阻燃线;所述第三阻燃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三阻燃线相互螺旋缠绕;所述第四阻燃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四阻燃线螺旋缠绕在三个所述第三阻燃线的外;所述第三阻燃线由若干玻璃纤维加捻形成;所述第四阻燃纤维由若干间位芳纶纤维加捻形成。
11.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静电纱包括第一防静电线、第二防静电线以及第三防静电线;所述第二防静电线设有两个,两个所述防静电线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一防静电线的外侧;所述第三防静电线设有三个,三个所述第三防静电线螺旋缠绕在两个所述第二防静电线的外侧;所述第一防静电线由若干芳纶基导电纤维加捻形成;所述第二防静电线由若干纳米碳纤维加捻形成;所述第三防静电线由若干银丝纤维加捻形成。
12.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污层、所述抑菌层、所述阻燃层、所述基布层以及所述里布层内贯通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的侧壁设有排汗层;所述排汗层为竹纤维编织形成。
13.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污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14.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基布层为莫代尔纤维编织形成。
15.优选的,在一个可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里布层为天然棉絮。
16.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复合印花面料,通过防污层、抑菌层、阻燃层、基布层以及里布层的设置,防污、抑菌以及阻燃效果优良,同时人体穿着的舒适度更高,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抑菌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第一抑菌纱/第二抑菌纱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第一阻燃纱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第二阻燃纱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防静电纱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印花面料中阻燃层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7.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复合印花面料100,复合印花面料10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防污层10、抑菌层20、阻燃层30、基布层40以及里布层50;其中,抑菌层20由第一抑菌纱21以及第二抑菌纱22一上一下浮沉编织形成;第一抑菌纱21以及第二抑菌纱22均包括第一抑菌线23以及第二抑菌线24;第一抑菌线23设有两个,两个第一抑菌线23相互螺旋缠绕;第二抑菌线24设有三个,三个第二抑菌线24螺旋缠绕在两个第一抑菌线23的外侧。通过设置有防
污层10、抑菌层20以及阻燃层30,防污、抑菌以及阻燃效果优良。同时,由于第一抑菌纱21以及第二抑菌纱22的合理编织,结构牢固,抑菌效果更为优良。
2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抑菌线23由若干牛奶蛋白纤维加捻形成;第二抑菌线24由若干竹纤维加捻形成。牛奶蛋白纤维的重要原料是牛奶蛋白质,故其含有十七种富有营养的氨基酸,同时还具有天然持久的抑菌功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真菌、霉菌的广谱抑菌率达到80%以上,由于纤维中活性蛋白的作用,对人体有滋润肌肤的功效。竹纤维,是从自然生长的竹子中提取出的纤维素纤维,继棉、麻、毛、丝后的第五大天然纤维。竹原纤维具有良好的透气性、瞬间吸水性、较强的耐磨性和良好的染色性等特性,具有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通过将竹纤维以及牛奶蛋白纤维编织形成抑菌层20,抑菌效果好,同时透气性优良。
2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阻燃层30包括第一阻燃纱31、第二阻燃纱32以及防静电纱33;第一阻燃纱31以及第二阻燃纱32在经度方向上并排交错设置;防静电纱33在纬度方向上与第一阻燃纱31以及第二阻燃纱32一上一下浮沉编织形成阻燃层30。在经度方向方向上并排交错设置有第一阻燃纱31,在纬度方向上设置有防静电纱33,使得面料在具有优良阻燃性能的同时,还具有防静电效果。
3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第一阻燃纱31包括第一阻燃线31a以及第二阻燃线31b;第二阻燃线31b设有三个,三个第二阻燃线31b螺旋缠绕在第一阻燃线31a的外侧;为了提高阻燃性能,第一阻燃线31a由若干安纺阻燃纤维加捻形成;第二阻燃线31b由若干聚酰亚胺纤维加捻形成。
3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阻燃性能,第二阻燃纱32包括第三阻燃线32a以及第四阻燃线32b;第三阻燃线32a设有三个,三个第三阻燃线32a相互螺旋缠绕;第四阻燃线32b设有三个,三个第四阻燃线32b螺旋缠绕在三个第三阻燃线32a的外;第三阻燃线32a由若干玻璃纤维加捻形成;第四阻燃纤维由若干间位芳纶纤维加捻形成。通过第一阻燃线31a、第二阻燃线31b、第三阻燃线32a以及第四阻燃线32b的设置,阻燃效果好。
32.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提高防静电效果,防静电纱33包括第一防静电线33a、第二防静电线33b以及第三防静电线33c;第二防静电线33b设有两个,两个防静电线螺旋缠绕在第一防静电线33a的外侧;第三防静电线33c设有三个,三个第三防静电线33c螺旋缠绕在两个第二防静电线33b的外侧;第一防静电线33a由若干芳纶基导电纤维加捻形成;第二防静电线33b由若干纳米碳纤维加捻形成;第三防静电线33c由若干银丝纤维加捻形成。通过防静电纱33的设置,在产生静电时可以快速将电荷分流释放,达到防静电的效果,减少静电的产生。
33.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污层10、抑菌层20、阻燃层30、基布层40以及里布层50内贯通设有透气孔60;透气孔60的侧壁设有排汗层70;排汗层70为竹纤维编织形成。一方面,通过透气孔60的设置,提高了面料的透气性,另一方面,通过排行层的设置,有助于汗液的排出,提高人体的舒适度。
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污层10为聚四氟乙烯层。聚四氟乙烯层具有优良的防污效果。
3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基布层40为莫代尔纤维编织形成。莫代尔纤维具有良好的皮肤亲和性,提高了人们穿着的舒适度。
3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里布层50为天然棉絮。天然棉絮具有良好的吸汗性能,在提高舒适度的同时,吸汗效果好。
37.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复合印花面料100,通过防污层10、抑菌层20、阻燃层30、基布层40以及里布层50的设置,防污、抑菌以及阻燃效果优良,同时人体穿着的舒适度更高,极大的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38.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