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82975发布日期:2022-01-19 19:27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属于霰弹枪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自动霰弹枪在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会出现卡弹的现象,现使用最广泛的霰弹大多数为带底缘的霰弹,现有的枪机结构都是采用推弹块或用枪机上的闭锁凸笋来进行推弹和压弹,霰弹底缘厚度小,在推弹和压弹的过程中都无法对霰弹进行有效和可靠的控制,导致上弹时会出现卡弹,供弹不流畅的现象出现。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该装置适用于霰弹枪使用带底缘的霰弹并用弹匣供弹进行射击的各种类型自动霰弹枪,有效的防止了弹匣上弹时出现卡弹的现象,对霰弹的控制更稳定,使供弹更加流畅。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包括滚柱、击针、机体、拉机柄、机框后部件、连接套和机框前部件,还包括压弹体。
5.压弹体是一个底部为一长条形的底座,底座中心处的上方为一圆环体形状的工件,水平方向上的压弹体的底座设置有一个凹口朝向下方的压弹槽,圆环体部件的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压弹体的上圆环体部分位于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中,压弹体的上圆环体部分紧贴着机框前部件左侧细圆管的右端,压弹体的长条形底座位于机框前部件的下方;机体的左侧圆管穿过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机体左侧圆管的端头间隙配合的插入到压弹体的圆环体部件中,并超出压弹体的圆环体进入到机框前部件的左侧细圆管中,机体的右端外露于机框前部件的外侧;垂直方向的滚柱插入至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和机体的左侧圆管中,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上方的方形块状的机框中固定连接着水平方向的拉机柄;机框前部件的左侧圆管间隙配合的插入至连接套右端,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ⅱ固定,连接套左端间隙配合的插入至机框后部件的圆管a中,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ⅰ固定;水平方向长条状的击针位于机框后部件、连接套、机体和机框前部件的腔体中,并穿过滚柱垂直方向的柱体。
6.使用过程中,压弹体会全程压着弹匣中的霰弹,不论霰弹在压弹过程中还是到散弹过程中,全程都是把霰弹压住,将霰弹压在压弹体的压弹槽内,弹匣在供弹时压弹体压住霰弹,射击时压弹体随机体和机框前部件向后移动,并将霰弹向下压住,压弹体在随机体和机框前部件反弹时会重新把霰弹压在压弹槽内,这样压弹体的往复运动便会达到对霰弹的稳定控制,不会出现跳弹和卡弹的现象;机框后部件、连接套和机框前部件组成了减小自动霰弹枪射速及降低后坐力峰值的装置,对于完成射击的整个过程由于行程的增加,增添了
两个运动过程,使射击节奏放缓,有效减小自动武器的射击速度,这样速度降低后会更有利于压弹体对压弹过程的有效稳定控制。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实用,利用压弹体压住弹匣中的霰弹,有效的防止了弹匣上弹时出现卡弹的现象,使供弹更加流畅,能够对弹匣中的霰弹进行有效和可靠稳定的控制,同时间接的让使用霰弹枪的射击感觉变得更加良好。
附图说明
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弹体的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压弹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3.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面结构示意图。
14.图中标号:
15.1、滚柱,
ꢀꢀ
2、击针,
ꢀꢀ
3、机体,
ꢀꢀ
4、拉机柄,
ꢀꢀ
5、机框后部件,
ꢀꢀ
501、圆管a,6、压弹体,
ꢀꢀ
7、连接套,
ꢀꢀ
8、定位销ⅰ,
ꢀꢀ
9、机框前部件,
ꢀꢀ
901、粗圆管,
ꢀꢀ
902细圆管,
ꢀꢀ
10、机框,
ꢀꢀ
11、定位销ⅱ。
具体实施方式
16.如图1—2所示,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包括滚柱1、击针2、机体3、拉机柄4、机框后部件5、连接套7和机框前部件9,还包括压弹体6,压弹体6是一个底部为一长条形的底座,底座中心处的上方为一圆环体形状的工件,水平方向上的压弹体6的底座设置有一个凹口朝向下方的压弹槽601,圆环体部件的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压弹体6的上圆环体部分位于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中,压弹体6的上圆环体部分紧贴着机框前部件9左侧细圆管902的右端,压弹体6的长条形底座位于机框前部件9的下方;机体3的左侧圆管穿过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机体3左侧圆管的端头间隙配合的插入到压弹体6的圆环体部件中,并超出压弹体6的圆环体进入到机框前部件9的左侧细圆管902中,机体3的右端外露于机框前部件9的外侧;垂直方向的滚柱1插入至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和机体3的左侧圆管中,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上方的方形块状的机框10中固定连接着水平方向的拉机柄4;机框前部件9的左侧细圆管902间隙配合的插入至连接套7右端,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ⅱ11固定,连接套7左端间隙配合的插入至机框后部件5的圆管a501中,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ⅰ8固定;水平方向长条状的击针2位于机框后部件5、连接套7、机体3和机框前部件9的腔体中,并穿过滚柱1垂直方向的柱体。
17.使用过程中,压弹体6会全程压着弹匣中的霰弹,不论霰弹在压弹过程中还是到散弹过程中,全程都是把霰弹压住,将霰弹压在压弹体6的压弹槽601内,弹匣在供弹时压弹体6压住霰弹,射击时压弹体6随机体3和机框前部件9向后移动,并将霰弹向下压住,压弹体6在随机体3和机框前部件9反弹时会重新把霰弹压在压弹槽601内,这样压弹体6的往复运动便会达到对霰弹的稳定控制,不会出现跳弹和卡弹的现象;机框后部件5、连接套7和机框前
部件9组成了减小自动霰弹枪射速及降低后坐力峰值的装置,对于完成射击的整个过程由于行程的增加,增添了两个运动过程,使射击节奏放缓,有效减小自动武器的射击速度,这样速度降低后会更有利于压弹体6对压弹过程的有效稳定控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包括滚柱(1)、击针(2)、机体(3)、拉机柄(4)、机框后部件(5)、连接套(7)和机框前部件(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弹体(6),压弹体(6)是一个底部为一长条形的底座,底座中心处的上方为一圆环体形状的工件,水平方向上的压弹体(6)的底座设置有一个凹口朝向下方的压弹槽(601),圆环体部件的顶部和两侧均设置有通孔,压弹体(6)的上圆环体部分位于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中,压弹体(6)的上圆环体部分紧贴着机框前部件(9)左侧细圆管(902)的右端,压弹体(6)的长条形底座位于机框前部件(9)的下方;机体(3)的左侧圆管穿过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机体(3)左侧圆管的端头间隙配合的插入到压弹体(6)的圆环体部件中,并超出压弹体(6)的圆环体进入到机框前部件(9)的左侧细圆管(902)中,机体(3)的右端外露于机框前部件(9)的外侧;垂直方向的滚柱(1)插入至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和机体(3)的左侧圆管中,机框前部件(9)的右侧粗圆管(901)上方的方形块状的机框(10)中固定连接着水平方向的拉机柄(4);机框前部件(9)的左侧细圆管(902)间隙配合的插入至连接套(7)右端,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ⅱ(11)固定,连接套(7)左端间隙配合的插入至机框后部件(5)的圆管a(501)中,由纵向穿过二者的定位销ⅰ(8)固定;水平方向长条状的击针(2)位于机框后部件(5)、连接套(7)、机体(3)和机框前部件(9)的腔体中,并穿过滚柱(1)垂直方向的柱体。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减少霰弹枪使用弹匣供弹射击时出现供弹卡弹的装置,属于霰弹枪配件技术领域。它包括滚柱、击针、机体、拉机柄、机框后部件、连接套和机框前部件,还包括压弹体,压弹体是一个底部为一长条形的底座,底座中心处的上方为一圆环体形状的工件,压弹体的上圆环体部分位于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中,压弹体的长条形底座位于机框前部件的下方;机体的左侧圆管穿过机框前部件的右侧粗圆管,机体左侧圆管的端头间隙配合的插入到压弹体的圆环体部件中;机框前部件的左侧圆管间隙配合的插入至连接套右端,连接套左端间隙配合的插入至机框后部件的圆管A中。本实用新型有效的防止了弹匣上弹时出现卡弹的现象,使供弹更加流畅。流畅。流畅。


技术研发人员:徐振伟 李宾喜 石成仁 李振 张岩 霍万军 钟林 陈刚 刘晓梅 王琦 张金涛 张建龙 赵凡 于永治 徐璐 初伟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齐齐哈尔雄鹰警用器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11
技术公布日:2022/1/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