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

文档序号:29681092发布日期:2022-04-14 21:5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

1.本实用新型属于部队单兵携行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


背景技术:

2.鉴于部队训练和战时行军的特殊需求,单兵的负担量直接影响作战能力,所以部队战士在训练中或战场上使用的装具大部分属于单兵携行具,方便携带武器装备、生活用品的一切用具。虽然单兵携行具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资携带的需求,但是通常存在功能单一的缺陷,缺乏有效的防护能力,忽略了战斗与防护的结合。现有单兵携行具无法采用模块化的搭配进行灵活运用,战士在执行任务中受伤后卸下极不方便,尤其在渡海登岛战斗中士兵受伤落水后,对卫生士官搜救带来极大的难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采用模块化装配,有效解决了战斗与防护的矛盾,提高了战场救护和生存能力。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所述背心包括由防水防火材质制作的无袖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前胸部和后背部,所述前胸部与后背部的上端两侧分别通过肩带相连,所述肩带的中部设有快拆式连接接头,所述前胸部与后背部的两侧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胸部的上部设有通讯定位模块、下部设有用于装弹和防弹钢板的容纳袋,所述后背部的两侧设有可拆卸连接件,用于搭载战斗装备或救护器材;所述后背部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多功能附件区,所述前胸部与后背部的两侧设有可拆卸附件包,用于放置急救用品或工具;所述肩带上设有自动充气包。
6.优选的,所述前胸部的内部设有用于插装防弹钢板的容纳袋,所述前胸部的外部设有用于装弹的容纳袋。
7.优选的,所述多功能附件区由若干个分隔条间隔形成,每个分隔条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分割线。
8.优选的,所述自动充气包包括微型高压储气瓶、气囊和用于连接充气阀的拉索,所述充气阀设置于微型高压储气瓶与气囊之间,所述气囊内置于前胸部和/或后背部的夹层内,所述拉索的外露端设置于肩带的前侧面,通过拉索带动充气阀对气囊充气。
9.优选的,所述肩带上对应肩部位置设有遇水发光的救生灯,所述救生灯包括透明护罩及其内部灯带,所述灯带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电路组件的壳体,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池及连接灯带正负极与电池的导线,所述电池包括正极板、负极板及吸水板,所述吸水板设置于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所述吸水板内设有电解质;所述壳体上对应吸水板位置设有进水孔。
10.优选的,所述后背部两侧的可拆卸连接件为拉链;所述快拆式连接接头为插扣式
连接,包括插扣及用于与插扣配合的承口。
11.优选的,所述通讯定位模块为北斗定位装置。
12.优选的,所述后背部还设有折叠式护背,所述护背的上端与后背部的上端相连,所述护背的下部插于后背部的内兜中;所述后背部的顶部设有拖拽环。
13.优选的,所述护背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护背板的长条袋,所述护背板为卷式夹板。
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讯定位模块实现对每个战士的定位,前胸部与后背部及肩带采用可拆卸连接方便快速穿脱,并在前胸部与后背部相连的肩带上设置自动充气包,落水后能够快速充气浮起;利用前胸部的容纳袋可用来装弹和防弹钢板,借助后背部的若干个多功能附件区,以及前胸部与后背部两侧的可拆卸附件包,方便放置各种急救用品或工具;同时,利用后背部两侧的可拆卸连接件,能够搭载战斗装备或救护器材,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任务实现灵活搭配。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全面、适用性强的优点,在战场受伤后能够实现快拆,落水后能够浮于水面方便搜救,能够实现人装合一、战救一体,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提高战场救护和生存能力。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的后部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的前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救生灯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前胸部,2-后背部,3-肩带,4-快拆式连接接头,5-通讯定位模块,6-容纳袋,7-连接部,8-多功能附件区,9-可拆卸附件包,10-分隔条,11-绳索,12-拉索,13-透明护罩,14-灯带,15-壳体,16-导线,17-正极板,18-负极板,19-吸水板,20-进水孔,21-拉链,22-拖拽环,23-垫板。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0.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多功能自救战术背心,所述背心包括由防水防火材质制作的无袖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前胸部1和后背部2,所述前胸部1与后背部2的上端两侧分别通过肩带3相连,所述肩带3的中部设有快拆式连接接头4,所述前胸部1与后背部2的两侧均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前胸部1的上部设有通讯定位模块5、下部设有用于装弹和防弹钢板的容纳袋6,所述后背部2的两侧设有可拆卸连接件,用于搭载战斗装备或救护器材;所述后背部2的中部设有若干个多功能附件区8,所述前胸部1与后背部2的两侧设有可拆卸附件包9,用于放置急救用品或工具;所述肩带3上设有自动充气包。其中,前胸部1与后背部2之间可通过连接部7相连,连接部可采用弹性材质制作。
21.具体制作时,本体采用防水防火材质制作,本体自外至内依次为防火层、防水层、透湿布料层和保暖层,防火层的材质为玄武岩纤维布料,并且防水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同时透湿布料层的材质为平纹纯棉纤维布料,保暖层的材质为腈纶棉纤维布料,采用上述材质制作的本体具有防水防火、透气保暖的作用。
22.具体设计时,如图2所示,在前胸部1的内部设有用于插装防弹钢板的容纳袋6,可对人体的主要脏器进行保护;在前胸部1的外部设有用于装弹的容纳袋6,形成三联装弹夹袋,方便随身携带弹药。
2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多功能附件区8由若干个分隔条10间隔形成,每个分隔条10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竖向分割线,相邻分割线之间的分隔条内方便插装绳索11等小工具,根据任务需要随意搭配工具或小型器械。
24.作为一种优选结构,所述自动充气包包括微型高压储气瓶、气囊和用于连接充气阀的拉索12,所述充气阀设置于微型高压储气瓶与气囊之间,所述气囊内置于前胸部1和/或后背部2的夹层内,所述拉索12的外露端设置于肩带3的前侧面,通过拉索12带动充气阀对气囊充气。其中,图2中未画出微型高压储气瓶、气囊及充气阀,鉴于自动充气包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当人员落水后,通过拉索可自行打开充气阀,对气囊进行自主充气。
25.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肩带3上对应肩部位置设有遇水发光的救生灯,如图3所示,所述救生灯包括透明护罩13及其内部的灯带14,所述灯带14的一端设有用于容纳电路组件的壳体15,所述电路组件包括电池及连接灯带14正负极与电池的导线16,所述电池包括正极板17、负极板18及吸水板19,所述吸水板19设置于正极板17与负极板18之间,所述吸水板19内设有电解质;所述壳体15上对应吸水板18位置设有进水孔20。当水自进水孔进入电池内时,吸水后的吸水板可将正极板与负极板导通,电池与指示灯带形成一个闭合回路,指示灯带被点亮。利用救生灯发出的求救灯光更方便搜救,解决海上伤员搜索难的问题。
26.具体制作时,所述后背部2两侧的可拆卸连接件为拉链21。为了支撑搭载的战斗装备或救护器材,在后背部的上部设有垫板23,从而有效保护背部。
27.另外,所述快拆式连接接头4为插扣式连接,包括插扣及用于与插扣配合的承口,方便实现快速装卸,该结构连接接头属于现有技术,多应用于书包或旅行包上。
28.其中,所述通讯定位模块5采用北斗定位装置,方便对每个战士进行精确定位,避免了失踪事故发生。
29.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后背部2还设有折叠式护背(图中未画出),所述护背的上端与后背部的上端相连,所述护背的下部插于后背部的内兜中;所述后背部的顶部设有拖拽环22。当伤员不能自主行走时,可将前胸部和后背部的两侧拆开,护背的下端展开后能够与前胸部相连,将护背搭接于前胸部与后背部之间的肩带处上面,形成一个简易担架,通过拖拽环可进行拖拽前行。
30.为了保护人体脊椎,在护背的中部设有用于放置护背板的长条袋,所述护背板采用卷式夹板,在不用时方便插装于容纳袋或附件包内。
31.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功能全面、实用性好的优点,可依据不同任务搭配,战士在战场受伤后能够实现快拆,落水后能够通过手拉式自动充气包使伤员漂浮于水面上,更加方便搜救,在紧急情况下壳展开形成便携式担架,真正做到人装合一,战救一体,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
32.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
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