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92153发布日期:2022-03-17 01:34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薄膜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


背景技术:

2.塑料薄膜是用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以及其他树脂制成的薄膜,用于包装及用作覆膜层,塑料包装及塑料包装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特别是复合塑料软包装,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其中又以食品包装所占比例最大,比如饮料包装、速冻食品包装、蒸煮食品包装、快餐食品包装等,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现有的塑料薄膜的抗拉伸能力不佳,拉动塑料薄膜时,塑料薄膜极易出现破裂,从而降低了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具备抗拉强度高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塑料薄膜的抗拉伸能力不佳,拉动塑料薄膜时,塑料薄膜极易出现破裂,从而降低了使用效果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顶部粘接有第一加强层,所述第一加强层的顶部粘接有第一隔热层,所述第一隔热层的顶部粘接有第一耐磨层。
5.所述基层包括有第一薄膜层,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薄膜层,且第一薄膜层与第二薄膜层之间设有抗拉伸层。
6.进一步地,所述抗拉伸层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
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底部呈圆弧状,所述第二薄膜层的顶部呈圆弧状,且第一薄膜层的底部与第二薄膜层的顶部交错对应设置。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层为尼龙薄膜层,所述第二薄膜层为交联聚乙烯薄膜层。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薄膜层的厚度为100-130微米,所述第二薄膜层的厚度为110-140微米。
10.进一步地,所述基层的底部粘接有第二加强层,所述第二加强层的底部粘接有第二隔热层,所述第二隔热层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耐磨层。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层和第二加强层均由玻璃纤维制成。
12.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通过基层的改进,在第一薄膜层和第二薄膜层之间设有抗拉伸层,抗拉伸层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能有效的增强了塑料薄膜的抗拉强度,在使用时降低了塑料薄膜受到撕扯而出现破裂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效果。
14.2、该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通过第一加强层、第一隔热层、第一耐磨层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塑料薄膜顶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了塑料薄膜的使用寿命。
15.3、该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通过第二加强层、第二隔热层和第二耐磨层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塑料薄膜底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塑料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6.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截面图。
19.图中:1、基层;101、第一薄膜层;102、第二薄膜层;103、抗拉伸层;2、第一加强层;3、第一隔热层;4、第一耐磨层;5、第二加强层;6、第二隔热层;7、第二耐磨层。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下面将结合图1-2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地说明。
22.实施例一:
23.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包括基层1,基层1包括有第一薄膜层101,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薄膜层102,且第一薄膜层101与第二薄膜层102之间设有抗拉伸层103,抗拉伸层103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
24.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呈圆弧状,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呈圆弧状,且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与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交错对应设置,第一薄膜层101为尼龙薄膜层,第二薄膜层102为交联聚乙烯薄膜层,第一薄膜层101的厚度为100-130微米,第二薄膜层102的厚度为110-140微米。
25.通过基层1的改进,在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之间设有抗拉伸层103,抗拉伸层103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能有效的增强了塑料薄膜的抗拉强度,在使用时降低了塑料薄膜受到撕扯而出现破裂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效果。
26.实施例二;
27.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包括基层1,基层1的顶部粘接有第一加强层2,第一加强层2的顶部粘接有第一隔热层3,第一隔热层3的顶部粘接有第一耐磨层4。
28.基层1包括有第一薄膜层101,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薄膜层102,且第一薄膜层101与第二薄膜层102之间设有抗拉伸层103,抗拉伸层103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
29.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呈圆弧状,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呈圆弧状,且第一薄膜层
101的底部与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交错对应设置,第一薄膜层101为尼龙薄膜层,第二薄膜层102为交联聚乙烯薄膜层,第一薄膜层101的厚度为100-130微米,第二薄膜层102的厚度为110-140微米。
30.通过第一加强层2、第一隔热层3、第一耐磨层4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塑料薄膜顶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了塑料薄膜的使用寿命。
31.实施例三:
32.一种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包括基层1,基层1的顶部粘接有第一加强层2,第一加强层2的顶部粘接有第一隔热层3,第一隔热层3的顶部粘接有第一耐磨层4。
33.基层1包括有第一薄膜层101,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薄膜层102,且第一薄膜层101与第二薄膜层102之间设有抗拉伸层103,抗拉伸层103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
34.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呈圆弧状,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呈圆弧状,且第一薄膜层101的底部与第二薄膜层102的顶部交错对应设置,第一薄膜层101为尼龙薄膜层,第二薄膜层102为交联聚乙烯薄膜层,第一薄膜层101的厚度为100-130微米,第二薄膜层102的厚度为110-140微米。
35.基层1的底部粘接有第二加强层5,第二加强层5的底部粘接有第二隔热层6,第二隔热层6的底部粘接有第二耐磨层7,第一加强层2和第二加强层5均由玻璃纤维制成。
36.通过第二加强层5、第二隔热层6和第二耐磨层7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塑料薄膜底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塑料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
37.综上所述,该抗拉强度高的塑料薄膜,通过基层1的改进,在第一薄膜层101和第二薄膜层102之间设有抗拉伸层103,抗拉伸层103为多个纵向碳纤维束与多个横向碳纤维束形成的抗拉伸网格,能有效的增强了塑料薄膜的抗拉强度,在使用时降低了塑料薄膜受到撕扯而出现破裂的可能性,提高了使用效果。
38.通过第一加强层2、第一隔热层3、第一耐磨层4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加强了塑料薄膜顶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提高了塑料薄膜的使用寿命。
39.通过第二加强层5、第二隔热层6和第二耐磨层7的设置,在提高了塑料薄膜的抗拉伸强度的同时,也增强了塑料薄膜底部的隔热性能和耐磨性能,进一步地,提高了塑料薄膜整体的使用寿命。
40.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