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638419发布日期:2023-03-29 01:21阅读:8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通信光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2.在通信光缆中,钢/铝塑复合带主要通过铠装起到保护缆芯的作用,能够抵抗外界作用力,保证通信光缆的正常使用。但是现有的钢/铝塑复合带中,钢/铝带与其上贴合的薄膜之间的剥离强度大都不小于6.13n/cm,对于需要将薄膜与钢/铝带彻底分离的应用场合,存在不易剥离、剥离后有残膜等问题,而且薄膜的耐腐蚀性能虽满足yd/t723.2、yd/t723.3的要求,但是耐腐蚀性能无法进一步提高,因此,设计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工艺。
4.为实现上述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所述复合带包括钢/铝带及设置于其两面的易剥离膜,所述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5-5n/cm,所述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增韧剂。
6.进一步的,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60-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增韧剂2-7份。
7.进一步的,所述易剥离膜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8.按重量份数称取聚碳酸酯60-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增韧剂2-7份,加入密炼机,于110-150℃条件下密炼1-15min,随后进行刮涂处理,静置,得到所需剥离膜。
9.进一步的,所述易剥离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低温膜、高温膜和第二低温膜,所述第一低温膜与钢/铝带相贴合,所述第二低温膜与外护套相贴合。
10.进一步的,所述钢/铝带与易剥离膜的复合温度为195-325℃,生产速度为20-25m/min。
11.进一步的,所述钢/铝带的厚度为0.1-0.2mm,所述复合带的厚度为0.2-0.3mm。
12.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易剥离钢/铝塑复合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3.选取合适的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将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分别放至放卷辊上,随后控制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分别在一定张力和速度下连续展开;
14.将钢/铝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对钢/铝带进行预热,使钢/铝带达到复合温度;
15.将易剥离膜从钢/铝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铝带上,进入后烘箱,形成复合带,
最后经过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16.进一步的,所述易剥离膜的放卷张力控制在0.18-0.22n,放卷速度为20-25m/min。
17.进一步的,所述钢/铝带以20-25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和竖烘箱进行预热,所述上烘箱的温度为195-205℃,所述竖烘箱的温度为315-325℃。
18.进一步的,所述钢/铝带与易剥离膜复合后进入后烘箱的温度为315-325℃。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0.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及其制备工艺,复合带包括钢/铝带及设置于其两面的易剥离膜,所述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5-5n/cm,所述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增韧剂。本发明中,易剥离膜的第一低温膜与钢/铝带相贴合,第二低温膜与外护套相贴合,通过调控易剥离膜与钢/铝带之间的复合温度及速度等参数调控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达到1.5-5n/cm,远小于现有的钢/铝塑复合带的剥离强度(不小于6.13n/cm),易剥离膜能够很容易地从钢/铝带上完整彻底剥离下来,无残留,也不会被破坏等问题,同时,调整易剥离膜的原料组成,显著提高复合带的耐腐蚀性,适用于需要将膜与钢带彻底分离的应用场合及需要高耐腐蚀性能的场合等,成本低廉,适合工业化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2.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23.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包括钢/铝带及设置于其两面的易剥离膜,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5-5n/cm,按重量份数计,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60-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增韧剂2-7份,该易剥离膜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24.按重量份数称取聚碳酸酯60-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10份、增韧剂2-7份,加入密炼机,于110-150℃条件下密炼1-15min,随后进行刮涂处理,静置,得到所需剥离膜。
25.易剥离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低温膜、高温膜和第二低温膜,所述第一低温膜与钢/铝带相贴合,所述第二低温膜与外护套相贴合。
26.钢/铝带与易剥离膜的复合温度为195-325℃,生产速度为20-25m/min。
27.钢/铝带的厚度为0.1-0.2mm,复合带的厚度为0.2-0.3mm。
28.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易剥离钢/铝塑复合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29.选取厚度为0.1-0.2mm的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将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分别放至放卷辊上,随后控制钢/铝带和易剥离膜分别在一定张力和速度下连续展开,其中,易剥离膜的放卷张力控制在0.18-0.22n,放卷速度为20-25m/min;
30.将钢/铝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钢/铝带以20-25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竖烘箱进行预热,上烘箱的温度为195-205℃,竖烘箱的温度为315-325℃,使钢/铝带达到复合温度;
31.将易剥离膜从钢/铝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铝带上,以20-25m/min的速度进入后烘箱,后烘箱的温度为315-325℃,形成复合带,最后经过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32.实施例1
33.一种高耐腐蚀性的钢/铝塑复合带,包括钢带及设置于其两面的易剥离膜,钢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为2-5n/cm,按重量份数计,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6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增韧剂7份,该易剥离膜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34.按重量份数称取聚碳酸酯6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4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10份、增韧剂7份,加入密炼机,于120℃条件下密炼5min,随后进行刮涂处理,静置,得到所需剥离膜,该易剥离膜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低温膜、高温膜和第二低温膜,所述第一低温膜与钢/铝带相贴合,第二低温膜与外护套相贴合。
35.一种易剥离钢/铝塑复合带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36.选取厚度为0.115mm的钢带和厚度为0.045mm的易剥离膜,将钢带和易剥离膜分别放至放卷辊上,随后控制钢带和易剥离膜分别在一定张力和速度下连续展开,其中,易剥离膜的放卷张力控制在0.18n,放卷速度为22m/min;
37.将钢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钢带以22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竖烘箱进行预热,上烘箱的温度为200℃,竖烘箱的温度为320℃,后烘箱的温度为320℃,使钢带达到复合温度;
38.将易剥离膜从钢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带上,以22m/min的速度进入后烘箱进行热贴合,后烘箱的温度为320℃,形成复合带,最后经过冷水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易剥离钢塑复合带表面应平整、均匀、光滑、无杂质、无花斑或损伤等,易剥离膜能够从钢带上彻底剥离下来。
39.实施例2
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的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增韧剂2份,该易剥离膜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41.按重量份数称取聚碳酸酯8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0份、聚二甲基硅氧烷5份、增韧剂2份,加入密炼机,于110℃条件下密炼10min,随后进行刮涂处理,静置,得到所需剥离膜。
42.余同实施例1。
43.实施例3
4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按重量份数计,本实施例的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易剥离膜的制备原料包括:聚碳酸酯7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8份、增韧剂6份,该易剥离膜采用以下步骤制成:
45.按重量份数称取聚碳酸酯70份、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25份、聚二甲基硅氧烷
8份、增韧剂6份,加入密炼机,于110℃条件下密炼5min,随后进行刮涂处理,静置,得到所需剥离膜。
46.余同实施例1。
47.对比例1
48.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将钢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钢带以22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竖烘箱进行预热,上烘箱的温度为220℃,竖烘箱的温度为330℃,使钢带达到复合温度;将易剥离膜从钢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铝带上,以22m/min的速度进入后烘箱,后烘箱的温度为390℃,形成复合带,最后经过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49.余同实施例1。
50.对比例2
5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将钢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钢带以22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竖烘箱进行预热,上烘箱的温度为240℃,竖烘箱的温度为350℃,使钢带达到复合温度;将易剥离膜从钢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铝带上,以22m/min的速度进入后烘箱,后烘箱的温度为410℃,形成复合带,最后经过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52.余同实施例1。
53.对比例3
54.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包括以下步骤:
55.选取厚度为0.115mm的钢带和厚度为0.045mm的易剥离膜,将钢带和易剥离膜分别放至放卷辊上,随后控制钢带和易剥离膜分别在一定张力和速度下连续展开,其中,易剥离膜的放卷张力控制在0.18n,放卷速度为30m/min;
56.将钢带和易剥离膜送入覆合机,钢/铝带以30m/min的速度经过上烘箱、竖烘箱进行预热,上烘箱的温度为200℃,竖烘箱的温度为320℃,后烘箱的温度为320℃,使钢带达到复合温度;
57.将易剥离膜从钢带的两面紧密热贴合于钢/铝带上,以30m/min的速度进入后烘箱进行热贴合,后烘箱的温度为320℃,形成复合带,最后经过冷水冷却后收卷,经检验合格后入库。
58.余同实施例1。
59.对比例4
60.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对比例将易剥离膜替换为常规耐腐蚀膜。
61.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所得剥离强度进行测试,实施例1-3制备的易剥离钢/铝塑复合带中,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为1.5-4n/cm,对比例1-3的钢/铝塑复合带中,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均不小于6.13n/cm,由此可知,复合温度及生产速度对钢/铝带与易剥离膜之间的剥离强度有影响,温度过高或速度过快不利于调控出合适的剥离强度。
62.对实施例1-3及对比例4分别浸泡于浓度5%的氢氧化钠、盐酸、纯盐水中进行耐腐蚀测试,测试结果可知,实施例1-3均未发生溶胀现象及腐蚀现象,对比例4有轻微溶胀及腐蚀现象。
63.本发明未具体描述的部分或结构采用现有技术或现有产品即可,在此不做赘述。
6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