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

文档序号:33235201发布日期:2023-02-17 20:1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


背景技术:

2.磨毛牛仔布是目前常用于冬季牛仔服装的一种面料,与普通牛仔布比较,该面料具有更好的保暖功能。但是,冬季季风较多,而且风力较强,磨毛牛仔布难以抵御寒风,服装内外侧空气流动增大,从而影响其保暖效果。同时,磨毛牛仔布也并不具备发热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该磨毛布具有防风、发热和蓄热的功能。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5.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包括防风层、蓄热基布层、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蓄热基布层的正面设置防风层,蓄热基布层的反面设置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磨毛体沿蓄热基布层的纬向一一间隔设置,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均为长方体结构,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沿纬向的宽度均为 0.5-1cm,防风层为透明薄膜结构,厚度为0.05-0.1mm。
6.进一步地,蓄热基布层由蓄热棉纤维构成,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蓄热层的棉纤维。
7.进一步地,蓄热层为相变蓄热整理剂。
8.进一步地,防风层为聚氨酯涂层整理剂。
9.进一步地,天然发热磨毛体由天然发热棉纤维组成,天然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天然发热层的棉纤维。
10.更进一步地,天然发热层为辣椒类热感整理剂。
11.进一步地,远红外发热磨毛体由远红外发热棉纤维组成,远红外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远红外发热层的棉纤维。
12.更进一步地,远红外发热层为远红外整理剂。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蓄热基布层的正面设置防风层,防风层为透明薄膜且厚度为0.05-0.1mm,具有良好的防风性能,有效减少风穿过经纬纱之间的孔隙,减少磨毛布内的空气流动,减少热量散失。蓄热基布层由蓄热棉纤维构成,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蓄热层的棉纤维,蓄热层为相变蓄热整理剂,蓄热层可以通过相变吸收体侧散发的热量,当体侧温度较低时,又能释放储存的热能,因此蓄热基布层有较好的蓄热功能。天然发热磨毛体由天然发热棉纤维组成,天然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天然发热层的棉纤维,天然发热层为辣椒类热感整理剂,因天然发热磨毛体包含天然发热层,通过辣椒类物质对皮肤的刺激达到发热作用。远红外发热磨毛体由远红外发热棉纤维组成,远红外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远红外发热层的棉纤维,远红外发热层为远红外整理剂,
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包含远红外发热层,通过远红外更能实现发热作用。同时将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设置在蓄热基布层的反面,易于和皮肤接触,实现发热功能。同时,由于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沿蓄热基布层的纬向一一间隔设置,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均宽度均为0.5-1cm,宽度较小,因此在穿着过程中,随着衣物的移动,同一位置的皮肤会受到两种磨毛体的作用,产生发热效果,天然发热磨毛体因辣椒类发热整理剂对皮肤的刺激,发热作用更强,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具有远红外功能,既能发热,同时远红外发热磨毛体发射的远红外线,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人体健康。由于防风层的设置,防风性能的提升,减少了空气流动,减少热量的散失,也起到蓄热功能。
14.根据《gb/t 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测试,与同规格未设置防风层的织物比较,透气率r减小30-50%,防风性能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的纬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蓄热棉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天然发热棉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和组成部分说明:
20.1、防风层;2、蓄热基布层;3、天然发热磨毛体;4、远红外发热磨毛体;5、蓄热层;6、棉纤维;7、天然发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本实用新型中,蓄热发热性的测试方法为,在温度为18℃,湿度为65%的环境中,首先将测试样放置24小时,然后两个下臂裸露30分钟,之后分别包覆单层的测试样20分钟,取下测试样,采用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定下臂温度。
23.参见图1-3所示,一种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包括防风层1、蓄热基布层2、天然发热磨毛体3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4,蓄热基布层2为纯棉40/2
×
40/2 106
×
58纱卡布,蓄热基布层2由蓄热棉纤维构成,蓄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蓄热层5的棉纤维6,蓄热层5为相变蓄热整理剂,蓄热层5的面密度为4.1g/m2,蓄热基布层2的正面设置防风层1,蓄热基布层2 的反面设置天然发热磨毛体3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4,天然发热磨毛体3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4沿蓄热基布层的纬向一一间隔设置,天然发热磨毛体3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4均为长方体结构,沿纬向的宽度均为0.6cm,防风层1为透明薄膜结构,防风层1为聚氨酯涂层整理剂,厚度为0.08mm,天然发热磨毛体3由天然发热棉纤维组成,天然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天然发热层
7的棉纤维6,天然发热层7为辣椒类热感整理剂,天然发热层7的面密度为 3.1g/m2,远红外发热磨毛体4由远红外发热棉纤维组成,远红外发热棉纤维为表面包覆远红外发热层的棉纤维,远红外发热层为远红外整理剂,远红外发热层的面密度为3.3g/m2。
24.根据《gb/t 5453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测试,与同规格未设置防风层的织物透气率r为76mm/s比较,本实用新型透气率r为43mm/s,防风性能明显提升。
25.本实用新型的生产方法为,首先采用浸渍法将棉纤维用相变蓄热整理剂处理形成蓄热棉纤维,之后以蓄热棉纤维为原料制成蓄热基布层,将蓄热基布层的反面进行磨毛处理,在蓄热基布层的正面采用聚氨酯涂层整理剂进行涂层,得到防风层,对反面的棉纤维磨毛层采用喷淋法依次用辣椒类热感整理剂和远红外整理剂进行局部处理,得到天然发热磨毛体和远红外发热磨毛体,从而得到本实用新型的蓄热发热防风磨毛布。
26.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