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感抗电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2114发布日期:2023-08-05 23:43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温感抗电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温感抗电涤纶布。


背景技术:

1、目前的涤纶布直接通过涤纶纱线梭织或者针织而成,仅仅单层的涤纶纱线组成的布匹。

2、尽管涤纶纤维具有较低的比热容以及较低的导热率,其具有较好的保暖效果,但是没有加绒的涤纶布由于隔热性能欠佳,与人体接触后热量很快传递出去,不会在局部形成“高温区”,所以摸上去感觉是冷的,因此目前需要对涤纶布在初次接触时有凉意的问题进行消除。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的温感抗电涤纶布,能够通过线圈在基层与外层之间形成腔室,增强本涤纶布的隔热性能,并且基层上的微绒使得其不易散热,能够令涤纶布触摸时,具有更佳的温感。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温感抗电涤纶布,包括基层和外层,所述基层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线圈,所述外层固定连接在若干线圈之上,所述基层与外层之间形成若干线圈容纳的腔室,且所述基层远离线圈的一侧存在若干微绒。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基层以及若干线圈由毛巾组织编织成形,所述毛巾组织的地组织由两个两上一下的经面组织以及两个一上两下的纬面组织组成,所述毛巾组织的表组织由一个两上一下的经面组织以及一个一上两下的纬面组织组成。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巾组织中地组织的第一和二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上一下,所述所述毛巾组织中地组织的第三和四经线的组织点为两下一上。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巾组织中表组织的第一经线的组织点为一上一下一上,所述毛巾组织中表组织的第二经线的组织点为一下一上一下。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毛巾组织通过基纱作为经线和纬线梭织而成,所述基纱包括涤纶芯层、位于其外侧的强度层以及位于最外侧的外包层,所述强度层通过两根涤纶纤维相互螺旋缠绕于涤纶芯层的外侧,所述外包层通过两根异形涤纶丝相互螺旋缠绕于强度层的外侧。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异形涤纶丝的截面呈六叶状。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通过外纱梭织而成,所述外纱通过若干芯线加捻而成,所述芯线通过涤纶纱和银纤维加捻而成。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线圈在基层与外层之间形成腔室,增强本涤纶布的隔热性能,并且基层上的微绒使得其不易散热,能够令涤纶布触摸时,具有更佳的温感。



技术特征:

1.温感抗电涤纶布,包括基层(1)和外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1)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线圈(2),所述基层以及若干线圈由毛巾组织编织成形,所述外层(3)固定连接在若干线圈(2)之上,所述基层(1)与外层(3)之间形成若干线圈(2)容纳的腔室,且所述基层(1)远离线圈(2)的一侧存在若干微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感抗电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毛巾组织通过基纱作为经线和纬线梭织而成,所述基纱包括涤纶芯层(4)、位于其外侧的强度层(5)以及位于最外侧的外包层(7),所述强度层(5)通过两根涤纶纤维(6)相互螺旋缠绕于涤纶芯层(4)的外侧,所述外包层(7)通过两根异形涤纶丝(8)相互螺旋缠绕于强度层(5)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温感抗电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异形涤纶丝(8)的截面呈六叶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感抗电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通过外纱梭织而成,所述外纱通过若干芯线(9)加捻而成,所述芯线(9)通过涤纶纱(10)和银纤维(11)加捻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温感抗电涤纶布,涉及纺织品技术,旨在解决没有加绒的涤纶布由于隔热性能欠佳,与人体接触后热量很快传递出去,不会在局部形成“高温区”,摸上去感觉是冷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层和外层,基层上一体成型有若干线圈,外层固定连接在若干线圈之上,基层与外层之间形成若干线圈容纳的腔室,且基层远离线圈的一侧存在若干微绒。本技术能够通过线圈在基层与外层之间形成腔室,增强本涤纶布的隔热性能,基层上的微绒使得其不易散热,能够令涤纶布触摸时,具有更佳的温感,还可以拥有银纤维的抗静电效果,使得其在保暖时,不易发生静电现象,同时其还可以起到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使得外纱与人接触的时候,不易细菌滋生。

技术研发人员:杨振伟,翁天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安安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1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