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纺织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51918发布日期:2023-11-07 00:35阅读:34来源:国知局
棉纺织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尤其涉及棉纺织布。


背景技术:

1、纺织原意是取自纺纱与织布的总称,但是随着纺织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非织造纺织材料和三维复合编织等技术产生后,已经不仅是传统的手工纺纱和织布,也包括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织技术等,棉纺织就是纺织工艺的一种,棉纺织即是将棉花、丝绸等棉原材料利用手工或者机器将其织成一块完整的布。

2、经检索cn104647816a公开了一种防水型涤棉纺织布,包括涤棉纺织布基体,涤棉纺织布基体的上表面粘接有一层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层,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层上复合有一层皮革层,所述的皮革层外表面上粘贴有薄膜层。所述的一种防水刑涤棉纺织布采用皮革层复合在纺织布基体上,能够有效地起到防水的效果。

3、上述专利中的棉纺织布只能起到防水效果,防水问题很容易解决,但是其组成部分单一,延展性不强,并且强度也有限,不耐穿。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棉纺织布。其优点在于,提升织布整体强度、并且便于拼接、延展性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棉纺织布,包括织布本体,所述织布本体具有若干主体部以及若干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连接部逐个交替连接,所述主体部为多层结构,其主要包括提花表层、弹性层、夹丝层、耐磨层,所述夹丝层为主线层。

4、通过以上技术方案:使得织布本体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提高织品的质量。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主体部与连接部通过织机双针头交替下针制成,即第一针头织成主体部边缘后,切换第二针头继续织成连接部,如此反复。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织布本体一侧连接有拼接缓冲边,所述拼接缓冲边通过二次套口法与织布本体连接,套口线两端采用活口设计。

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在对多个织布本体进行拼接时,可以先将相邻两个织布本体的拼接缓冲边进行连接,进而后续织布本体进行连接时,具有一条对标线,降低拼接失败的风险,降低损耗成本。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提花表层采用对多线并行,在指定位置设置提花样式,所述提花样式可循环设置。

9、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提花样式的设置提升表面的美感。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层包括经线、纬线,所述经线与纬线交叉重叠编织。

1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织布本体依靠弹性层来提升整体的舒适度。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经线与纬线交叉重合处具有丝线绑头,所述丝线绑头为交捻纱材质。

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通过丝线绑头避免多个经线与多个纬线产生偏移重合加大缺口造成挡风效果降低。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采用双线单针头梭织,且耐磨层内侧经过软化处理。

15、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耐磨层位于织布本体内侧,软化处理后的一侧可以与皮肤接触,降低摩擦力,双线设计提升耐磨效果。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层与夹丝层沿其一圈采用混纺纱相互缝制,且弹性层与夹丝层之间形成有空气层。

17、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空气层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使得织布本体整体饱满性高。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丝层内含有棉纤维,且棉纤维含量不低于94%,所述棉纤维由少量多缩戊糖、蜡质、蛋白质、脂肪、水溶性物质、灰分等伴生物组成。

1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耐磨层为涤棉材质,所述涤棉材质由涤纶与棉混混合制成,且涤纶与棉混比例为0.7:0.3。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21、1、该棉纺织布,通过将织布本体分为主体部与连接部,使得每个主体部之间均相隔一个连接部,我们将织布本体应用于具体载体后,其具有较好的延展性,通过在且弹性层与夹丝层之间形成的空气层,使得织布本体整体饱满性高,并且减小织布本体的垂落感,质感较强。

22、2、该棉纺织布,通过在织布本体一侧缝制的拼接缓冲边,使得我们在对多个织布本体进行拼接时,可以先将相邻两个织布本体的拼接缓冲边进行连接,进而后续织布本体进行连接时,具有一条对标线,大大降低了拼接失败的风险,降低损耗成本。



技术特征:

1.棉纺织布,包括织布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布本体(1)具有若干主体部(11)以及若干连接部(12),所述主体部(11)与连接部(12)逐个交替连接,所述主体部(11)为多层结构,其主要包括提花表层(3)、弹性层(4)、夹丝层(6)、耐磨层(7),所述夹丝层(6)为主线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11)与连接部(12)通过织机双针头交替下针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织布本体(1)一侧连接有拼接缓冲边(2),所述拼接缓冲边(2)通过二次套口法与织布本体(1)连接,套口线两端采用活口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花表层(3)采用对多线并行,在指定位置设置提花样式,所述提花样式可循环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4)包括经线(41)、纬线(42),所述经线(41)与纬线(42)交叉重叠编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线(41)与纬线(42)交叉重合处具有丝线绑头,所述丝线绑头为交捻纱材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7)采用双线单针头梭织,且耐磨层(7)内侧经过软化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纺织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层(4)与夹丝层(6)沿其一圈采用混纺纱相互缝制,且弹性层(4)与夹丝层(6)之间形成有空气层(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棉纺织布,涉及纺织品技术领域,包括织布本体,所述织布本体具有若干主体部以及若干连接部,所述主体部与连接部逐个交替连接,所述主体部为多层结构,其主要包括提花表层、弹性层、夹丝层、耐磨层,所述夹丝层为主线层,所述主体部与连接部通过织机双针头交替下针制成,即第一针头织成主体部边缘后,切换第二针头继续织成连接部,所述织布本体一侧连接有拼接缓冲边,所述拼接缓冲边通过二次套口法与织布本体连接,套口线两端采用活口设计,所述提花表层采用对多线并行,在指定位置设置提花样式,所述提花样式可循环设置。本技术使得织布本体具有较好的延展性,提高织品的质量,提花样式的设置提升表面的美感。

技术研发人员:张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菏泽昊润达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