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弹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98475发布日期:2023-04-29 17:47阅读:26来源:国知局
高弹涤纶布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涤纶面料,更具体地说,它涉及高弹涤纶布。


背景技术:

1、面料,是制造衣服的主要材料,在服装设计或服装制造时,将面料进行裁剪和缝合后形成各种服饰,面料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更加重视服装的搭配,在出席一些重要场合或活动时,会选择穿着衬衫和西装来装扮自己,以展示对对方的礼貌。

3、为了保证衬衫的挺括效果,会选择涤纶材质的衬衫,而涤纶材质的衬衫透气性较差,此时会选择在涤纶衬衫中加入部分棉纤维来提高面料穿着的透气效果,虽然棉纤维的透气性好但是棉纤维的弹性较差,使得棉质衬衫在穿着时容易产生褶皱影响面料的平整美观效果,因而设置一种能够提高涤棉衬衫弹性抗皱的结构很有必要。

4、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弹涤纶布。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高弹涤纶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外层,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一,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二,所述内层与外层间交叉设置有弹力线,所述弹力线交替与内层、外层固定连接。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绳交替与与凸起一、凸起二的外周壁贴合,所述凸起一的轴线与凸起二的轴线重合。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与外层均设置为经起花组织,所述经起花组织包括地组织和花组织,所述地组织设置为缎纹组织。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组织的经组织为浮,所述花组织的经组织点为叉,所述经起花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经起花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叉叉叉沉、浮浮沉沉浮、沉沉叉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浮。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层通过吸湿弹力纱编织而成,所述吸湿弹力纱包括芯层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的吸湿线,所述芯层通过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线通过棉纤维加捻而成。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层通过耐磨弹力纱线编织而成,所述耐磨弹力纱线包括芯层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的耐磨线,所述耐磨线通过锦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纤维的截面形状设置为y形。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力线通过锦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呈束编织而成。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弹力线设置有两根,弹力绳在内层与外层间形成x形,当面料受到拉扯时,弹力绳发生伸长的形变,当对面料的拉伸结束后,面料在形变的弹力绳产生的形变的作用下复位至初始状态,减少面料上的褶皱,提高面料长度方向的平整度,且凸起一与凸起二也设置有弹性,能够实现对面料厚度方向的支撑。



技术特征:

1.高弹涤纶布,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一,所述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二,所述内层与外层间交叉设置有弹力线,所述弹力线交替与内层、外层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线交替与凸起一、凸起二的外周壁贴合,所述凸起一的轴线与凸起二的轴线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与外层均设置为经起花组织,所述经起花组织包括地组织和花组织,所述地组织设置为缎纹组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组织的经组织为浮,所述花组织的经组织点为叉,所述经起花组织的纬组织点为沉,所述经起花组织的组织循环自左向右、自下向上依次设置为浮浮浮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叉沉沉、沉浮浮浮沉、沉叉叉叉沉、浮浮沉沉浮、沉沉叉沉沉、沉浮浮浮沉、浮沉沉浮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通过吸湿弹力纱编织而成,所述吸湿弹力纱包括芯层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的吸湿线,所述芯层通过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吸湿线通过棉纤维加捻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通过耐磨弹力纱线编织而成,所述耐磨弹力纱线包括芯层以及螺旋缠绕在其外周壁上的耐磨线,所述芯层通过氨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耐磨线通过锦纶异形纤维加捻而成,所述锦纶异形纤维的截面形状设置为y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弹涤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弹力线通过锦纶纤维和氨纶纤维呈一束编织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高弹涤纶布,涉及涤纶面料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内层和外层,内层靠近外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一,外层靠近内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凸起二,内层与外层间交叉设置有弹力线,弹力线交替与内层、外层固定连接。本技术中利用交叉设置的弹力线,使得面料受到拉扯后能够恢复至初始状态,减少面料表面的褶皱,且本技术中设置有氨纶纤维,氨纶纤维的弹性以及弹性回复效果好,保证面料的弹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美之源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