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22522发布日期:2023-03-22 06:47阅读: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制作方法
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音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


背景技术:

2.目前,噪声污染是人类生活环境的大公害,它不仅严重损害我们的听觉神经,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并且还能加快建筑物、工业机械的老化,影响仪器的精密度和使用年限。随着大家对噪声控制问题的日益重视,各种各样吸声降噪的方法也随之诞生,传统的吸声材料—玻璃棉因其存在着诸多缺陷,如降噪系数低、使用寿命短、不环保、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其运用受到限制,已经淡出市场而为新型吸声材料所替代,纤维类吸声材料可以在较宽的频带内有良好的吸声效果,因此可以替代以离心玻璃棉为代表的传统多孔吸声材料等,这种同时具备环保、可重复利用、装饰功能、以及优越声学性能的吸声材料将会越来越多地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是吸音棉不具备防火效果。
3.现有技术cn207028414u公开了一种阻燃吸音棉,通过阻燃聚氨酯发泡层来增加吸音棉的防火效果。
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不易对吸音棉进行塑形,因此在安装吸音棉时难以进行安装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易对吸音棉进行塑形,因此在安装吸音棉时难以进行安装操作的技术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包括阻燃聚酯发泡层和吸音棉层,所述吸音棉层包括第一吸音层、第二吸音层、第一铁网层、第二铁网层和背层,所述阻燃聚酯发泡层与所述第一吸音层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一侧,第一铁网层与所述第一吸音层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远离所述阻燃聚酯发泡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音层与所述第一铁网层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铁网层远离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一侧,所述第二铁网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吸音层远离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一侧,所述背层与所述第二铁网层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铁网层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一侧。
7.其中,所述第一吸音层具有凹坑,所述凹坑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的两侧。
8.其中,所述第二吸音层具有网槽,所述网槽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网槽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音层的一侧,且多条所述网槽纵横交错。
9.其中,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还包括组装框架,所述组装框架与所述第一吸音层、所述第二吸音层、所述第一铁网层、所述第二铁网层和所述背层粘接,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吸音层、所述第二吸音层、所述第一铁网层、所述第二铁网层和所述背层的外表壁。
10.其中,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还包括卡条,所述组装框架具有卡槽,所述卡
条与所述组装框架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组装框架的一侧,且所述卡条与所述卡槽相互适配。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层和所述第二吸音层对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在安装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时,通过人工对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按照所需要的形状进行弯折,在弯折后,通过所述第一铁网层和所述第二铁网层进行塑形,防止所述第一吸音层与所述第二吸音层发生回弹,致使增加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塑形难度,以上结构的设置,可以便于对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进行塑形,以此可以进行多种状态与形态的安装排布,使得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101-第一吸音层、102-第二吸音层、103-第一铁网层、104-第二铁网层、105-背层、106-凹坑、107-网槽、201-组装框架、202-卡条、20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18.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为:
19.请参阅图1至图3,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吸音层的结构示意图。
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包括阻燃聚酯发泡层和吸音棉层,所述吸音棉层包括第一吸音层101、第二吸音层102、第一铁网层103、第二铁网层104和背层105。前述方案解决了吸音棉不能防火的问题,前述方案应用于噪音吸收的领域之中,还可以应用于对吸音棉进行多形态塑形的问题之中。
21.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层101和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对噪音进行吸收,通过所述第一铁网层103和所述第二铁网层104进行塑形,防止所述第一吸音层101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发生回弹,以此达到塑形效果。
22.其中,所述阻燃聚酯发泡层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一侧,第一铁网层103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远离所述阻燃聚酯发泡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吸音层102与所述第一铁网层103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一铁网层103远离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一侧,所述第二铁网层104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远离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一侧,所述背层105与所述第二铁网层104粘接,并位于所述第二铁网层104远离所述第二吸音层102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吸
音层101和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对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在安装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时,通过人工对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按照所需要的形状进行弯折,在弯折后,通过所述第一铁网层103和所述第二铁网层104进行塑形,防止所述第一吸音层101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发生回弹,致使增加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塑形难度。
23.其次,所述第一吸音层101具有凹坑106,所述凹坑106的数量为多个,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两侧,通过多个所述凹坑106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吸音效果更好。
24.同时,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具有网槽107,所述网槽107的数量为多条,多条所述网槽107设置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的一侧,且多条所述网槽107纵横交错,通过所述网槽107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音层102的吸音效果更好,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适配。
25.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时,通过所述第一吸音层101和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对噪音进行吸收,同时在安装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时,通过人工对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按照所需要的形状进行弯折,在弯折后,通过所述第一铁网层103和所述第二铁网层104进行塑形,防止所述第一吸音层101与所述第二吸音层102发生回弹,致使增加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塑形难度,可以便于对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进行塑形,以此可以进行多种状态与形态的安装排布,使得所述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的实用性更高,通过多个所述凹坑106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吸音层101的吸音效果更好,通过所述网槽107的设置,可以使得所述第二吸音层102的吸音效果更好,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适配。
26.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为:
27.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请参阅图4,其中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还包括组装框架201和卡条202。
29.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组装框架201和所述卡条202适配可以达到便于安装固定的目的
30.其中,所述组装框架201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所述第二吸音层102、所述第一铁网层103、所述第二铁网层104和所述背层105粘接,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吸音层101、所述第二吸音层102、所述第一铁网层103、所述第二铁网层104和所述背层105的外表壁,所述组装框架201对所述第一吸音层101、所述第二吸音层102、所述第一铁网层103、所述第二铁网层104和所述背层105进行限制,防止脱层。
31.其次,所述组装框架201具有卡槽203,所述卡条202与所述组装框架201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组装框架201的一侧,且所述卡条202与所述卡槽203相互适配,通过所述卡槽203与所述组装框架201的配合,在安装平正面时更加容易安装排布。
32.使用本实施例的一种组合多功能tmc40吸音棉时,所述组装框架201对所述第一吸音层101、所述第二吸音层102、所述第一铁网层103、所述第二铁网层104和所述背层105进行限制,防止脱层,通过所述卡槽203与所述组装框架201的配合,在安装平正面时更加容易安装排布。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
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