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202502发布日期:2023-05-17 17:40阅读:33来源:国知局
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机外壳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


背景技术:

1、手机外壳是手机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市面上的手机外壳有多种材料,例如金属外壳、塑料外壳、玻璃外壳等等。最近几年还出现了新型材料:碳纤外壳、玻纤外壳。

2、现有的碳纤外壳和玻纤外壳都是只有材料单一的编织布浸润树脂制成,此类外壳功能较为单一,且编织布使用较为传统的交叉编织形成,在加工过程中,编织布可能出现松散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解决了编织布可能出现松散的情况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包括层压在一起的多层基材膜,各所述基材膜包括混编布和覆盖于所述混编布外的树脂层;所述混编布通过多条横向延伸的陶瓷纤维束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玻璃纤维束编织形成;

3、所述玻璃纤维束包括多个第一玻璃纤维束、多个第二玻璃纤维束和多个第三玻璃纤维束;多个第一玻璃纤维束、多个第二玻璃纤维束、多个第三玻璃纤维束与多个所述陶瓷纤维束交叉编织;且对应的所述第二玻璃纤维束和对应的所述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对应的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上,并穿过所述陶瓷纤维束。

4、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陶瓷纤维束和多个所述玻璃纤维束以90°交叉排布。

5、在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陶瓷纤维束和多个所述玻璃纤维束以45°交叉排布。

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纤维束和所述玻璃纤维束的数量比例为1:1。

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树脂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玻璃纤维束和所述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和所述陶瓷纤维束的交叉处。

9、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10、通过混编布使用陶瓷纤维束和玻璃纤维束编织形成,从而使产品具有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束的优点,功能更加多样;且通过第一玻璃纤维束、第二玻璃纤维束、多第三玻璃纤维束与陶瓷纤维束交叉编织,并将第二玻璃纤维束和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第一玻璃纤维束上,从而使混编布的整体结构稳定,有效防止织物松散。

11、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层压在一起的多层基材膜,各所述基材膜包括混编布和覆盖于所述混编布外的树脂层;所述混编布通过多条横向延伸的陶瓷纤维束和多条纵向延伸的玻璃纤维束编织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陶瓷纤维束和多个所述玻璃纤维束以90°交叉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陶瓷纤维束和多个所述玻璃纤维束以45°交叉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纤维束和所述玻璃纤维束的数量比例为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为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第二玻璃纤维束和所述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所述第一玻璃纤维束和所述陶瓷纤维束的交叉处。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混编布的手机外壳。包括多层基材膜,基材膜包括混编布和树脂层;混编布通过陶瓷纤维束和玻璃纤维束编织形成;玻璃纤维束包括第一玻璃纤维束、第二玻璃纤维束和第三玻璃纤维束;第一玻璃纤维束、第二玻璃纤维束、第三玻璃纤维束与陶瓷纤维束交叉编织;且第二玻璃纤维束和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第一玻璃纤维束上。通过混编布使用陶瓷纤维束和玻璃纤维束编织形成,从而使产品具有玻璃纤维和陶瓷纤维束的优点,功能更加多样;且通过第一玻璃纤维束、第二玻璃纤维束、多第三玻璃纤维束与陶瓷纤维束交叉编织,并将第二玻璃纤维束和第三玻璃纤维束交叉缠绕在第一玻璃纤维束上,从而使混编布的整体结构稳定,有效防止织物松散。

技术研发人员:王碧武,陈建,卢淼,喻宗根,谭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惠州市纵胜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2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