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以及具备其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43912发布日期:2023-09-07 16:37阅读:84来源:国知局
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以及具备其的摄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配置于固体摄像元件的前面、用于固体摄像元件的视感度修正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以及具备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1、近年来,内置有ccd、cmos等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已被用于数码相机、信息便携终端设备等。在这样的摄像装置中,由于固体摄像元件在近紫外区到近红外区具有分光灵敏度,因此,具备将入射光的近红外线部分截止、修正为接近于人的视见度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这样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被配置在直到固体摄像元件为止的光路中,而为了减小摄像装置整体的尺寸,可兼任摄像装置的覆盖玻璃这样的构成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也已被付诸实际使用(例如,专利文献1)。

2、图29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现有例)的构成的一例。如图29所示,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具备:透明基材13、形成于透明基材13的一个主面上并吸收近红外波长区及紫外线波长区的光的吸收层11、以及形成于透明基材13的另一个主面上并控制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和屏蔽的反射层12。反射层12由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低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高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成的、厚度2~10μm的电介质多层膜构成,通过以使反射层12的光谱透射率满足给定的要件的方式构成,由此实现了特别是在长波长侧具有接近于相对视见度曲线的分光特性、入射角依赖性小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1199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2、然而,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由于具备由较厚(厚度2~10μm)的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反射层12,因此如果光倾斜地入射至反射层12,则存在导致光路长度变长、引发相移之类的问题。

3、图30是示出图29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反射层12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的图,示出了入射角为0°时的光谱透射率曲线(实线)和入射角为30°时的光谱透射率曲线(虚线)。另外,图31是示出图29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的图,示出了入射角为0°时的光谱透射率曲线(实线)和入射角为30°时的光谱透射率曲线(虚线)。

4、如图26所示,如果入射角为30°的光入射至反射层12,则由于相移的影响,存在光谱透射率曲线向短波长侧偏移(图30的p1部)、或在光谱透射率曲线中产生波动(图30的p2部)之类的问题。其中,如果在反射层12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发生波长偏移,则存在在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也发生波长偏移(图31的p3部)、固体摄像元件的色彩再现性降低的隐患。另外,如果在反射层12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产生波动,则存在在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也产生波动(图31的p4部)、在固体摄像元件上观测到一种重影的隐患。因此,要求即使是斜向入射光也不会发生波长偏移或波动、具备优异的斜向入射特性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

5、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入射角依赖性极小、斜向入射特性优异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以及具备这样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摄像装置。

6、解决问题的方法

7、本发明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在由玻璃(例如,氟磷酸盐类玻璃、磷酸盐类玻璃等)制成的透明基材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特别地着眼于800~1100nm的波长范围,如果使用在80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平均透射率小的材料,则不使用在现有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中所使用的反射膜即可制造使可见光区的光选择性地透射的截止滤光片。本发明是基于这样的见解而完成的。

8、即,本发明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具备:厚度为0.16~0.26mm且在80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平均透射率为1%以下的透明基材、和形成于透明基材的至少一个主面上并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树脂层。

9、根据这样的构成,由于不需要现有那样的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反射层(即,不具备反射层),因此,即使光倾斜地入射至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也不易发生光路长度的变化,可抑制相移的发生。因此,在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光谱透射率曲线中,几乎不会发生波长偏移或波动。

10、另外,优选透明基材在透射率曲线的短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为300~400nm,在长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为590~670nm。

11、另外,优选透明基材在650~720nm的波长范围的平均透射率为40%以下。

12、另外,优选透明基材在720~750nm的波长范围的平均透射率为15%以下。

13、另外,优选透明基材在800~1200nm的波长范围的平均透射率为5%以下。

14、另外,树脂层可以包含透明树脂、和均匀地分散于该透明树脂中的色素。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色素包含在340~400nm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紫外线吸收色素。另外,优选色素包含在650~900nm具有极大吸收波长的近红外吸收色素。

15、另外,树脂层可以含有si原子作为必要成分,并且含有选自ti原子、zr原子及al原子中的一种以上作为任选成分。

16、另外,可以在透明基材与树脂层之间具备提高透明基材与树脂层的密合性的接合层。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透明基材的另一个主面上进一步具备接合层。另外,优选接合层具有单层结构,其含有si原子、并且含有选自ti原子、zr原子及al原子中的一种以上。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在接合层中,ti原子、zr原子及al原子的总原子数在si原子、ti原子、zr原子及al原子的总数中所占的比例超过0原子%且为50原子%以下。

17、另外,可以在树脂层上具备第1功能膜,在透明基材的另一个主面上具备第2功能膜。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第1功能膜及第2功能膜为具有防反射膜、红外线截止膜、紫外线截止膜中的至少一种以上功能的光学薄膜。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第1功能膜及第2功能膜分别由厚度500nm以下的电介质多层膜构成。另外,在该情况下,优选电介质多层膜为10层以下。

18、另外,优选电介质多层膜是使低折射电介质膜和高折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所述低折射电介质膜由折射率1.1~1.5的材料制成,所述高折射电介质膜由折射率2.0~2.5的材料制成。

19、另外,优选电介质多层膜是使低折射电介质膜和高折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形成的,所述低折射电介质膜由折射率1.1~1.3的材料制成,所述高折射电介质膜由折射率1.4~1.6的材料制成。

20、另外,优选在透射率曲线的短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为385~430nm,在长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为590~660nm。

21、另外,优选透明基材在透射率曲线的长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与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在透射率曲线的长波长侧的半值波长之差为20nm以下。

22、另外,优选透明基材由氟磷酸盐类玻璃或磷酸盐类玻璃制成。

23、另外,从其它观点考虑,本发明的摄像装置具备:固体摄像元件、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另外,在该情况下,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可以以配置于固体摄像元件的正前方、兼任覆盖玻璃的方式构成。

24、发明的效果

25、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可实现入射角依赖性极小、斜向入射特性优异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另外,可实现具备这样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色彩再现性优异的摄像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