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894687发布日期:2023-07-25 20:39阅读:29来源:国知局
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纺织面料,具体涉及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1、针织面料即是利用织针将纱线弯曲成圈并相互串套而形成的织物,针织面料与梭织面料的不同之处在于纱线在织物中的形态不同,针织分为纬编和经编,针织面料广泛应用于服装面料及里料,家纺等产品中,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有的针织面料在使用上为了起到抗菌的效果,通常在厚度上设置的比较薄,从而利用较好的透气性来达到抗菌的效果,但是这样会给面料的保暖效果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的抗菌面料成分中合成纤维使用的比较多,相比于棉质纤维,透气效果要更好,但在整体会导致穿着时的舒适感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2、本申请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至少由贴合层、聚热层以及外层组成,其中:

4、所述贴合层与外层分别设置在聚热层的两侧;

5、所述贴合层由棉质纱线编织而成,所述聚热层由发热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编织而成;

6、所述发热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之间呈经纬式排布,并相互绕设,以形成多个交织节点,任意相邻的所述交织节点之间形成有等距间隙,以形成有均匀遍布所述聚热层面部的多个透气孔;

7、所述聚热层中发热纱线位于靠近外层的一侧,所述合成纤维纱线位于靠近贴合层的一侧,所述棉质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之间通过编织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合成纤维纱线沿自身走向方向形成有分别位于自身两侧的第一绕设回弯与第二绕设回弯,所述第一绕设回弯用于发热纱线穿过,所述第二绕设回弯用于棉质纱线穿过,所述第一绕设回弯位于靠近外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绕设回弯位于靠近贴合层的一侧。

9、进一步地,所述外层由相互呈经纬式排布的第一线束与第二线束相组成,所述第一线束呈卷绕式依次连接多个发热纱线,所述第二线束呈波浪式依次绕过多个第一线束,以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线束上的多个波峰,分布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二线束上的波峰之间相互错位,所述第二线束直径大于第一线束,且由耐磨材质制成。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线束由多个尼龙纤维相组成,多个所述尼龙纤维均呈螺旋走向,且呈环形阵列式分布,并相互交错。

11、进一步地,所述贴合层中棉质纱线之间呈线性阵列式分布,所述棉质纱线呈弯折式走向,并依次穿过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合成纤维纱线上的第二绕设回弯。

12、进一步地,所述发热纱线至少由发热纤维与多个涤纶纤维相组成,多个所述涤纶纤维螺旋绕设于发热纤维外侧,且螺旋方向为两个方向交替。

13、进一步地,还包括堵分布在所述涤纶纤维内侧的多个棉质纤维,所述发热纤维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多个棉质纤维相混合。

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发热纤维呈环形均匀分布,并对多个棉质纤维形成围设。

15、抗菌舒适针织织物的加工工艺,用于制备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6、s1、选取涤纶纤维、发热纤维以及棉质纱线,并在纱线机配合下形成发热纱线,选取尼龙纤维,并在纱线机配合下形成第二线束;

17、s2、选取发热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并在针织机配合下形成聚热层;

18、s3、选取棉质纱线,并在针织机配合下与合成纤维纱线相编织,以形成有位于聚热层一侧的贴合层;

19、s4、选取第一线束,并在针织机配合下与发热纱线相编织,再在针织机配合下使第二线束与第一线束相编织,以形成有位于聚热层另一侧的外层。

20、进一步地,所述s2步骤与s4步骤中,所采用针织机均为单面针织机,且最高转速不超过1000转每分钟。

21、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

22、1、本申请通过发热纱线的设置,从而提高了针织物的保温效果,并通过由棉质纱线编织而成的贴合层的设置,使织物整体上具有棉质面料的触感,从而提高了穿着时的舒适感,通过外层的设置,从而可以对发热纤维起到保护的效果,从而延长整个织物的使用寿命,通过透气孔的设置有利于整个织物的透气效果,从而起到较好抗菌效果,整体上与现有的抗菌面料相比,在没有增加较多厚度的情况下通过聚热层提高了整体的保暖效果,并通过棉质的触感增加了织物的舒适感。

23、2、本申请通过合成纤维纱线上的第一绕设回弯与第二绕设回弯的设置,从而增加了自身的抗拉效果,提高了延展的效果,从而通过结构提高了面料的弹性效果,同时利用回弯设置将发热纱线与棉质纱线分离,以保持面料表面的棉质触感。

24、3、本申请第二线束的设置,从而提高了外层的耐磨特性,以进一步提高了织物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所形成的波峰的设置,进一步增加了对内部发热纱线的保护。



技术特征:

1.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至少由贴合层(1)、聚热层(2)以及外层(3)组成,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纱线(6)沿自身走向方向形成有分别位于自身两侧的第一绕设回弯(9)与第二绕设回弯(10),所述第一绕设回弯(9)用于发热纱线(5)穿过,所述第二绕设回弯(10)用于棉质纱线(4)穿过,所述第一绕设回弯(9)位于靠近外层(3)的一侧,所述第二绕设回弯(10)位于靠近贴合层(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3)由相互呈经纬式排布的第一线束(11)与第二线束(12)相组成,所述第一线束(11)呈卷绕式依次连接多个发热纱线(5),所述第二线束(12)呈波浪式依次绕过多个第一线束(11),以形成有位于所述第二线束(12)上的多个波峰(13),分布在任意两个所述第二线束(12)上的波峰(13)之间相互错位,所述第二线束(12)直径大于第一线束(11),且由耐磨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线束(12)由多个尼龙纤维(14)相组成,多个所述尼龙纤维(14)均呈螺旋走向,且呈环形阵列式分布,并相互交错。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层(1)中棉质纱线(4)之间呈线性阵列式分布,所述棉质纱线(4)呈弯折式走向,并依次穿过分别位于多个所述合成纤维纱线(6)上的第二绕设回弯(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纱线(5)至少由发热纤维(16)与多个涤纶纤维(15)相组成,多个所述涤纶纤维(15)螺旋绕设于发热纤维(16)外侧,且螺旋方向为两个方向交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堵分布在所述涤纶纤维(15)内侧的多个棉质纤维(17),所述发热纤维(16)数量为多个,并与所述多个棉质纤维(17)相混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热纤维(16)呈环形均匀分布,并对多个棉质纤维(17)形成围设。

9.抗菌舒适针织织物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用于制备权利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并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菌舒适针织织物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与s4步骤中,所采用针织机均为单面针织机,且最高转速不超过1000转每分钟。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抗菌舒适针织织物及其加工工艺,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本申请所涉及织物至少由贴合层、聚热层以及外层组成,其中:所述贴合层与外层分别设置在聚热层的两侧;所述贴合层由棉质纱线编织而成,所述聚热层由发热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发热纱线与合成纤维纱线之间呈经纬式排布,并相互绕设,以形成多个交织节点。本申请设置有棉纤维,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性好,使得内外的空气能够进行交换,加快体表以及面料的干燥速度,从而减少细菌在面料内的滋生繁衍,提高面料的卫生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泉荣,胡开顺,刘启云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星瑞针织服饰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