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及弹窗方法

文档序号:36799004发布日期:2024-01-23 12:23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及弹窗方法

本发明属于弹体表面弹窗,涉及弹窗控制技术,尤其涉及作为弹体表面弹窗的结构控制部分,能够根据导弹所处的状态实现表面弹窗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1、激光引信是利用目标表面反射激光来识别目标,自动选择最佳炸点位置的引信系统。激光引信通过接收自己发射而被目标反射的激光束来探测目标,摆脱引信对目标的依赖性,能实现对目标的大范围探测,以适应导弹大范围攻击的要求,但由于高速飞行下的导弹表面温度较高,传统激光引信的激光发射器和接收器安装在弹体表面,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不利影响,从而无法做到对目标距离的精准测量。

2、弹体表面弹窗技术是指在导弹飞行时,需要适时将探测装置裸露在表面,通过弹窗装置将其暴露,从而让其工作。由于高速飞行下的导弹表面温度较高,传统探测装置安装在弹体表面,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弹窗装置能够保护探测装置,并在需要探测时完成弹窗,使探测装置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及弹窗方法,能够解决弹体下落时光学探测装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2、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包括:

3、固定平台组件,固定在弹体表面上;固定平台组件包括固定板,光学探测发射器、光学探测接收器和推杆组件;光学探测发射器和光学探测接收器安装在固定板内部,推杆组件一端安装在固定板上;

4、窗口,固定在固定平台组件的推杆组件的另一端,用于隔离光学探测发射器、光学探测接收器和外部环境的直接接触;

5、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弹体表面,用于检测到的温度信息并发送给微处理器,

6、微处理器,安装在弹体内部,通过接收弹体外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判决,根据判决结果来决定推杆组件及火药点火装置的工作状态。

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

8、(1)本发明设计了弹体表面弹窗装置,可以避免探测装置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的问题;

9、(2)本发明采用推杆和火药作用来推开盖板,提高了弹窗的效率与精度;

10、(3)本发明采用温度传感器和微处理器来控制弹窗过程,有利于实现弹窗过程的自动化。



技术特征:

1.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板上开设有推杆组件安装孔、光学探测发射端窗口、光学探测接收端窗口;推杆组件安装孔用于安装推杆组件,光学探测发射器和光学探测接收器通过光学探测发射端窗口、光学探测接收端窗口向外发射和接收光学探测器的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窗口包括连接板、盖板、电点火头及火药;连接板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盖板和连接板中间有凹槽,电点火头和火药置于凹槽当中;电点火头由微处理器控制,在接收到微处理器的点火信号后点燃火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杆组件用于推出窗口中的盖板,推杆组件包括推杆电机、底螺、推杆及顶板;推杆与推杆电机连接,推杆电机通过接收微处理器的信号来控制推杆做出推出动作;底螺与推杆固定连接并安装在推杆组件安装孔上,起到连接推杆组件和推杆组件安装孔的作用;顶板一端通过焊接的方式与推杆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盖板。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电点火头包括金属电极、导线及控制电路模块;金属电极由导线与控制电路模块连接,当控制电路模块接收到微处理器的信号,就会供电给金属电极,产生高温电弧来点燃火药。

6.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弹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外部温度传感器主要对外部环境的温度进行感应,感应范围在1400k之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101,微处理器通过电点火头和推杆电机的电源开关来进行控制。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窗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步骤s102,微处理器在接收到温度传感器信号之后进行判决,当外部温度在1200k以内时,控制推杆电机及电点火头开始工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弹体表面弹窗的装置及弹窗方法,装置具体包括固定平台组件,固定在弹体表面上;窗口固定在推杆组件的一端;温度传感器安装在弹体表面,微处理器安装在弹体内部,通过接收弹体外部温度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推杆及火药点火装置的工作状态。方法为由外部温度传感器感应环境状态并发送给微处理器,由微处理器控制窗口的电点火头和推杆电机;进而实现盖板与连接板分离,推杆电机控制推杆推动顶板将盖板弹出,固定平台组件上的光学探测发射器和光学探测接收器开始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解决了弹体下落时光学探测装置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工作状态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张祥金,李吾阳,查继鹏,张晨阳,何蓉,李万银,胡皓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