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夜光织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07380发布日期:2023-08-14 01:18阅读: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夜光织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辅料领域,具体指一种夜光织带。


背景技术:

1、织带是以各种纱线为原料制成带状织物或管状织物,带织物品种繁多,广泛用于服饰、鞋材、箱包、工业、农业、军需、交通运输等各产业部门。

2、夜光织带指的是能够黑暗中放光的织带,第一种是采用夜光纱线编织而成,一般是将其编织成夜光编织层,但形成的夜光效果通常为通体夜光效果,关于其渐变的夜光效果鲜有研究;相较于夜光纱线编织,在织带表层涂覆一层夜光粉来实现夜光效果是更为灵活的一种实现织带夜光的方式,但表层的夜光粉易在使用过程中被磨损,影响织带的夜光效果。

3、例如专利cn106544784b公开了一种夜光织带及其制备方法,其包含表层,中间层和底层,其中表层为夜光发光层,中间层为长余辉蓄光层,底层为高强底层;表层的夜光聚酯纤维与中间层的长余辉聚酯纤维进行经编编织连接,中间层的长余辉聚酯纤维与底层的高强聚酯工业丝进行梭织或针织结构连接,该织带具有多颜色发光,多环境发光设计,但仍为通体发光结构,不能实现渐变发光效果。

4、又例如专利cn214083215u公开了一种阻燃抗拉的夜光织带,包括织带主体,所述织带主体的外圈固定连接有阻燃编织套,所述织带主体包括织带基层,所述织带基层的正表面和背表面均固定连接有耐火阻燃层,所述耐火阻燃层包括无机耐火层和阻燃防护层,所述耐火阻燃层远离织带基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夜光层,所述夜光层远离耐火阻燃层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耐磨保护层,其实现了多层夜光织带的阻燃、抗拉效果,但仍为不能实现渐变发光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夜光织带,通过多层织带的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星空或者渐变的夜光效果,丰富了夜光织带的类型,为夜光织带的夜光效果带来了新的设计思路。

2、一种夜光织带,包括表层、夜光中间层和抗拉底层,所述表层包括交替分布的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沿所述夜光织带的长度方向,所述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增加,所述不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夜光中间层由夜光纱线编织形成;所述抗拉底层由弹性纱线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

3、进一步的,所述不透光区由150d及以上细度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不透光区为镂空结构。

4、进一步的,所述镂空结构为空针形成的透孔。

5、进一步的,所述不透光区由150d及以上细度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不透光区为透明单丝编织而成。

6、进一步的,所述夜光纱线为夜光聚酯长丝或者夜光尼龙长丝。

7、进一步的,所述抗拉底层包括基础抗拉层和抗拉提花层,所述基础抗拉层为弹性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抗拉提花层呈交叉方式设置且由超 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基础抗拉层两侧还设置抗拉加强筋。

8、进一步的,所述夜光中间层的编织编织纱线还包括蓄光纱线,其与所述夜光纱线交替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弹性纱线为弹性橡筋。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1、1、表层的透光区与不透光区的交替分布,使得夜光中间层呈现星空状的夜光效果;且沿织带的长度方向,透光区域不透光区的分布的逐渐变化,使得透光量逐渐变化,从而呈现夜光渐变效果;

12、2、表层对夜光中间层起到物理防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了对夜光中间层的磨损;

13、3、通过调整表层的不透光区使用的纱线的深浅,可以调节其不透光量,当采用黑色纱线时,其不透光效果最好,当采用中深色例如灰色、咖啡色等时,其会呈现少量亮度,以此可以实现彩色不透光区与透光区的交替设置,呈现多彩夜光效果;

14、4、抗拉底层采用弹性纱线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共同编织,以弹性纱线为基础层,以提供在织带被拉伸时的回复性能,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为抗拉提花层,可以赋予织带更高的抗断裂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表层、夜光中间层和抗拉底层,所述表层包括交替分布的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沿所述夜光织带的长度方向,所述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增加,所述不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夜光中间层由夜光纱线编织形成;所述抗拉底层由弹性纱线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区由150d及以上细度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不透光区为镂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结构为空针形成的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透光区由150d及以上细度的有色纱线编织而成,所述不透光区为透明单丝编织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纱线为夜光聚酯长丝或者夜光尼龙长丝。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底层包括基础抗拉层和抗拉提花层,所述基础抗拉层为弹性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抗拉提花层呈交叉方式设置且由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所述基础抗拉层两侧还设置抗拉加强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夜光中间层的编织编织纱线还包括蓄光纱线,其与所述夜光纱线交替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夜光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纱线为弹性橡筋。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纺织辅料领域,具体指一种夜光织带,包括表层、夜光中间层和抗拉底层,所述表层包括交替分布的透光区和不透光区,沿所述夜光织带的长度方向,所述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增加,所述不透光区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夜光中间层由夜光纱线编织形成;所述抗拉底层由弹性纱线和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纱线编织而成。本技术的织带表层的透光区与不透光区的交替分布,使得夜光中间层呈现星空状的夜光效果;且沿织带的长度方向,透光区域不透光区的分布的逐渐变化,使得透光量逐渐变化,从而呈现夜光渐变效果;表层对夜光中间层起到物理防护作用,减少或避免了对夜光中间层的磨损。

技术研发人员:张金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金清
技术研发日:20230114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