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板材、表带连接件以及表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487824发布日期:2023-09-16 23:5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复合板材、表带连接件以及表带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便携产品零部件,尤其涉及一种复合板材、表带连接件以及表带。


背景技术:

1、单一碳纤维板材具有轻质、抗拉强度高特性,因此适用于高端便携产品的零部件原料。由于单一碳纤维板材的粘合剂内仅包括碳纤维这一种纤维,因此单一碳纤维板材还具有相对易于机械加工的特性。但由单一碳纤维板材制作的零部件具有容易磨损的缺点,例如使用碳纤维板材制作的表带连接件在使用过程中碰撞到硬物时,容易出现表面断裂以及碳纤维碎屑,由此可能对用户的皮肤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复合板材、表带连接件以及表带,旨在解决现有的单一碳纤维板材在应用便携产品零部件时容易出现表面断裂以及碳纤维碎屑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复合板材,包括基体层及叠合于基体层外侧的保护层,所述基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所述基体层包括第一粘合剂及多层浸渍于所述第一粘合剂的碳纤维,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二粘合剂及浸渍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所述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率。

3、优选地,所述增强纤维为芳纶纤维。

4、优选地,所述增强纤维编织成布料状,所述增强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与邻近所述保护层的所述碳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一致。

5、优选地,所述第二粘合剂为透光材质,所述增强纤维包括原色芳纶纤维和/或若干着色芳纶纤维。

6、优选地,所述第二粘合剂为热固性树脂。

7、优选地,所述第一粘合剂与第二粘合剂为相同的材质;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20mm~0.30mm之间,所述复合板材的厚度为3mm~5mm之间。

8、优选地,所述基体层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保护层设有两个且分别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9、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连接件,所述表带连接件包括板体及凸设于板体侧面的凸耳,所述表带连接件由如上所述的复合板材制成,所述表带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复合板材的叠合方向一致,所述保护层形成所述板体的表层,所述凸耳向厚度方向的中心面偏离所述保护层与基体层之间的结合面。

10、优选地,所述凸耳包括中位凸耳及两个侧位凸耳,所述板体包括在第一方向相互背离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中位凸耳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两个所述侧位凸耳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所述表带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表带连接件还包括遮蔽部,所述遮蔽部自所述板体的表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中位凸耳连接,所述保护层还形成所述遮蔽部的表层。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表带,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表带连接件,所述表带连接件为如上所述的表带连接件。

12、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板材,由于保护层中的增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大于基体层中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因此固化得到的保护层的韧性高于基体层的韧性,从而使得保护层的冲击性能高于基体层的冲击性能。与此相结合地,由于基体层的厚度大于保护层的厚度,因此,保护层的设置不会过多地影响在基体层的机械加工,例如在基体层加工所需要的凸起、凹槽或孔洞。在具体的加工场景中,可以利用水刀分割整块的复合板材,并预切一些定位线,例如重要外观区域的轮廓。这样可以避免韧性更强的增强纤维缠绕数控机床(cnc)的刀头,并且可以避免留有毛边。分割得到毛坯之后,可以通过数控机床对基体层加工细节的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层及叠合于基体层外侧的保护层,所述基体层的厚度大于所述保护层的厚度;所述基体层包括第一粘合剂及多层浸渍于所述第一粘合剂的碳纤维,所述保护层包括第二粘合剂及浸渍于所述第二粘合剂的增强纤维,所述增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大于所述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为芳纶纤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纤维编织成布料状,所述增强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与邻近所述保护层的所述碳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一致。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为透光材质,所述增强纤维包括原色芳纶纤维和/或若干着色芳纶纤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合剂为热固性树脂。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合剂与第二粘合剂为相同的材质;所述保护层的厚度为0.20mm~0.30mm之间,所述复合板材的厚度为3mm~5mm之间。

7.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层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保护层设有两个且分别粘合于所述基体层的上表面及下表面。

8.一种表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件包括板体及凸设于板体侧面的凸耳,所述表带连接件由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复合板材制成,所述表带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与所述复合板材的叠合方向一致,所述保护层形成所述板体的表层,所述凸耳向厚度方向的中心面偏离所述保护层与基体层之间的结合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表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耳包括中位凸耳及两个侧位凸耳,所述板体包括在第一方向相互背离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中位凸耳连接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两个所述侧位凸耳连接在所述第二侧面上;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所述表带连接件的厚度方向两两垂直;所述表带连接件还包括遮蔽部,所述遮蔽部自所述板体的表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向外延伸并与所述中位凸耳连接,所述保护层还形成所述遮蔽部的表层。

10.一种表带,包括多个相互连接的表带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带连接件为如权利要求8或9任一项所述的表带连接件。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复合板材、表带连接件以及表带,该复合板材包括基体层及叠合于基体层外侧的保护层,基体层的厚度大于保护层的厚度;基体层包括第一粘合剂及多层浸渍于第一粘合剂的碳纤维,保护层包括第二粘合剂及浸渍于第二粘合剂的增强纤维,增强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大于碳纤维的断裂伸长率,增强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与邻近保护层的碳纤维的主布置方向一致。本申请的复合板材其增设的保护层的冲击性能高于基体层的冲击性能,因此更耐冲击。保护层的厚度小于基体层的厚度从而使得复合板材仍然具有较佳的机加工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郑阳辉,陈思颖,杜翔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零壹创新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4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