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785060发布日期:2023-10-21 18:09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属于火工品制造,具体涉及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1、脚线作为电子雷管内部控制模块与外部起爆装置的电连接通道,对电子雷管的安全起爆具有重要意义。在现有技术中,电子雷管与脚线连接方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焊接等方式直接将脚线固定在电子控制模块焊盘上,另一类通常是在相应焊盘上固定一对铆接端子,将脚线直接与铆接端子通过压接固定。同时为提高铆接端子生产效率,现有技术中还提出一种贴片接线端子进行脚线连接。然而,受焊接工艺和结构的影响,脚线与电子控制模块之间容易出现接触面积较小,连接不牢固、短路、虚接等情况,直接影响电子雷管使用安全性,也大大降低了电子雷管控制模块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技术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极组件,以及用于固定两个电极组件的注塑块;

3、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均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头,两个所述金属片对应位置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弯折头;

4、所述第一弯折头的自由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弯折头的自由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5、所述金属片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端部,通过所述插接端部将电子雷管脚线进行固定。

6、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弯折头与所述第二弯折头均呈90度向下弯折。

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极组由铜带冲切成所需形状后,再进行镀镍或镀银金属电镀处理。

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端部一侧为凹曲面结构,所述凹曲面结构的内壁设置有线槽。

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槽平行设置。

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线槽为网格状结构。

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端部靠近凹曲面的两侧设置有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挡片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反。

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注塑块一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电极组件一端的结构相配合,使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进行固定。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14、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弯折头与第二弯折头配合,并插入对应的插孔固定,加强电子控制模块与雷管脚线连接的牢固性,此外,同时设置平口式的插接端部,实现雷管脚线压接位置的可调,适配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产能及质量。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极组件,以及用于固定两个电极组件的注塑块;其特征在于,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头与所述第二弯折头均呈90度向下弯折。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由铜带冲切成所需形状后,再进行镀镍或镀银金属电镀处理。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部一侧为凹曲面结构,所述凹曲面结构的内壁设置有线槽。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为多个,多个所述线槽平行设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槽为网格状结构。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端部靠近凹曲面的两侧设置有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均设置有斜面,两个挡片上的斜面倾斜方向相反。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块一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电极组件一端的结构相配合,使所述电极组件的一端嵌入所述卡槽内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脚线连接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极组件,以及用于固定两个电极组件的注塑块;两个所述电极组件均包括金属片,所述金属片一端设置有第一弯折头,两个所述金属片对应位置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弯折头;所述第一弯折头的自由端端面与所述第二弯折头的自由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金属片的另一端设置有插接端部,通过所述插接端部将电子雷管脚线进行固定,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弯折头与第二弯折头配合,并插入对应的插孔固定,加强电子控制模块与雷管脚线连接的牢固性,此外,同时设置平口式的插接端部,实现雷管脚线压接位置的可调,适配自动化生产线,提升产能及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雷晶龙,魏铭,杨红斌,邓小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鲲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406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