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暖透湿化纤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46158发布日期:2023-12-21 13:2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保暖透湿化纤织物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化纤织物,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保暖透湿化纤织物。


背景技术:

1、化纤织物是通过化学纤维编织形成,化纤织物的特性由织成它的化学纤维本身的特性决定。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于制作服饰的保暖面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有的保暖面料,通常是在内外表层之间设置保暖纤维层,保暖纤维层是以大面积铺设的结构设置的,为了提高保暖效果,保暖纤维层常常较为厚重,在该厚重结构下,不仅穿着时显得笨重不便,保暖面料的透气性也会被大大降低,提升保暖面料的里层闷热感,导致体表以及面料内的汗液难以排出,影响面料穿着的舒适也会容易滋生细菌,因而设置一种结构解决保暖面料散湿速度慢的问题。

3、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保暖透湿化纤织物。

2、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保暖层和散湿层,所述保暖层包括交替设置的保暖区和导湿区,所述导湿区朝向散湿层的一侧拱起形成若干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散湿层贴合。

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暖区的经线设置为保暖纱线,所述导湿区的经线设置为导湿纱线,所述保暖区的纬线与导湿区的纬线均设置为腈纶纱线。

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暖纱线通过棉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加捻而成。

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湿纱线通过粘胶纤维和丙纶异形纤维一加捻而成,所述丙纶异形纤维一的截面形状设置为t字形。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暖区、导湿区靠近散湿层的一层通过磨毛处理形成若干保暖绒、导湿绒。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层朝向保暖层的一侧凸出形成若干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与保暖层贴合。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湿层通过散湿纱线编织而成,所述散湿纱线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的外包线,所述纱芯通过若干丙纶异形纤维二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线通过亚麻纤维和涤纶纤维加捻而成。

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0、通过导湿区实现对保暖区上汗液的吸附,导湿区与散湿层接触,保证了保暖层上的汗液能够稳定传递至散湿层上,通过散湿层将汗液扩散至空气中,保持面料的干爽效果,提高面料使用时的保暖舒适效果,同时支撑条能够支撑散湿层和保暖层之间形成空腔,空腔的设置实现对静止空气的存储使得面料的保暖效果更好。



技术特征:

1.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保暖层(1)和散湿层(2),所述保暖层(1)包括交替设置的保暖区(3)和导湿区(4),所述导湿区(4)朝向散湿层(2)的一侧拱起形成若干支撑条(5),所述支撑条(5)与散湿层(2)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区(3)的经线设置为保暖纱线,所述导湿区(4)的经线设置为导湿纱线,所述保暖区(3)的纬线与导湿区(4)的纬线均设置为腈纶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纱线通过棉纤维和石墨烯纤维加捻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湿纱线通过粘胶纤维和丙纶异形纤维一加捻而成,所述丙纶异形纤维一的截面形状设置为t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暖区(3)、导湿区(4)靠近散湿层(2)的一层通过磨毛处理形成若干保暖绒、导湿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湿层(2)朝向保暖层(1)的一侧凸出形成若干加强条(6),所述加强条(6)与保暖层(1)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暖透湿化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湿层(2)通过散湿纱线(7)编织而成,所述散湿纱线(7)包括纱芯以及螺旋缠绕的外包线,所述纱芯通过若干丙纶异形纤维二(8)加捻而成,所述外包线通过亚麻纤维(9)和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保暖透湿化纤织物,涉及化纤织物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保暖层和散湿层,保暖层包括交替设置的保暖区和导湿区,导湿区朝向散湿层的一侧拱起形成若干支撑条,支撑条与散湿层贴合。本技术中设置有石墨烯纤维,石墨烯纤维的升温速度快,使得面料能够保持长时间的温暖状态,提高面料的保暖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华,王维华,李维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恒越织物复合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5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