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32782发布日期:2024-03-06 16:48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材料,特别涉及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


背景技术:

1、涤纶短纤是由聚酯再纺成丝束切断后得到的纤维,涤纶短纤维是化学纤维的一种,纤维长度38mm左右,细度1.5d,涤纶短纤主要用于棉纺行业,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维纶等混纺,所得纱线用于服装织布为主,还可用于家装面料。

2、现有的涤纶短纤是非常实密而不透气,虽然耐磨性高,但由于吸湿排汗功能很低,细菌容易在制成的涤纶短纤上布料进行繁殖,不适用将涤纶短纤布料制作成贴身使用的服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包括:

3、涤纶短纤层,其包含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多个所述竹纤维、多个所述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呈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芳香纤维设置于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之间;

4、绵柔亲肤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下表面;

5、抗静电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上表面;

6、抗紫外线层,其设置于抗静电层的上表面。

7、优选的,所述棉纤维设置于相邻两个竹纤维之间,多个所述棉纤维和多个竹纤维呈纬线结构设置。

8、优选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分别与相邻竹纤维和棉纤维呈十字经纬编织结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等距呈经线结构设置。

9、优选的,所述涤纶短纤组件包含第一涤纶短纤本体、第二涤纶短纤本体和多个抗菌防臭纤维,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绕卷于多个抗菌防臭纤维的外壁。

10、优选的,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呈交替绕卷结构,多个所述抗菌防臭纤维包含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所述银纤维、甲壳素纤维、汉麻纤维、苎麻纤维和负离子处理的纤维之间贴合连接。

11、优选的,所述芳香纤维与竹纤维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之间固定穿插连接,所述芳香纤维与棉纤维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之间固定穿插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3、本实用新型通过竹纤维、棉纤维、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相配合的方式,利用涤纶短纤组件上的抗菌防臭纤维,便于增强涤纶短纤组件的抗菌性能,并通过竹纤维与芳香纤维的配合,便于涤纶短纤层能进行稳定防菌,降低细菌繁殖现象,便于配合绵柔亲肤层制成贴身布料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棉纤维(12)设置于相邻两个竹纤维(11)之间,多个所述棉纤维(12)和多个竹纤维(11)呈纬线结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分别与相邻竹纤维(11)和棉纤维(12)呈十字经纬编织结构,多个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等距呈经线结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短纤组件(13)包含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和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绕卷于多个抗菌防臭纤维(133)的外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涤纶短纤本体(131)和第二涤纶短纤本体(132)呈交替绕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其特征在于,所述芳香纤维(14)与竹纤维(11)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所述芳香纤维(14)与棉纤维(12)和相邻涤纶短纤组件(13)之间固定穿插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菌型涤纶短纤,包括:涤纶短纤层,其包含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呈经纬编织而成,芳香纤维设置于多个竹纤维、多个棉纤维和多个涤纶短纤组件之间;绵柔亲肤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下表面;抗静电层,其设置于涤纶短纤层的上表面;抗紫外线层,其设置于抗静电层的上表面。本技术通过竹纤维、棉纤维、涤纶短纤组件和芳香纤维相配合的方式,利用涤纶短纤组件上的抗菌防臭纤维,便于增强涤纶短纤组件的抗菌性能,便于涤纶短纤层能进行稳定防菌,降低细菌繁殖现象,便于配合绵柔亲肤层制成贴身布料使用。

技术研发人员:何江东,钟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日月化纤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727
技术公布日:2024/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