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316078发布日期:2024-03-18 16:40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纺织,具体为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


背景技术:

1、涤纶面料是市面上较长使用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现有技术的涤纶面料有以下缺点:其一在于现有涤纶面料长时间穿着过程中易有细菌滋生,对人们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其二在于涤纶面料为疏水面料,涤纶面料裁剪成的衣物吸湿性较差,夏季穿着有闷热感且穿着过程中出汗易堆积在皮肤表面,为解决上述存有问题,公开技术中申请号为202121109003.0的专利得以进行应用,包括表层,主层,中间层和里层;所述表层,主层,中间层和里层从上到下层叠设置;所述主层中设置有若干透气通孔,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赋予面料吸湿性能,降低汗液堆积皮肤表面几率,但里层吸收汗液后向外侧导湿速率较为一般,同时里层与肌肤贴合的舒适度较为一般,且不能够为里层接触肌肤使提供凉感,还有外侧涤纶层摩擦后易滋生静电,易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不够耐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的赋予面料吸湿性能,降低汗液堆积皮肤表面几率,但里层吸收汗液后向外侧导湿速率较为一般,同时里层与肌肤贴合的舒适度较为一般,且不能够为里层接触肌肤使提供凉感,还有外侧涤纶层摩擦后易滋生静电,易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不够耐脏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包括涤纶层,所述涤纶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涤纶层的内表面设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通过缝纫线与涤纶层相缝合,所述缝纫线的外侧加捻编织有导湿线;

3、所述内衬层包括里层、经线和纬线;

4、所述里层位于涤纶层的内侧表面,所述里层的内部经向混纺有经线,所述里层的内部纬向混纺有纬线。

5、优选的,所述涤纶层为带有氨纶丝的涤纶纤维制成。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相对于传统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7、通过涤纶层、微孔、内衬层、缝纫线和导湿线之间的配合,面料制品穿戴期间,里层以及内部混纺的经线和纬线部分均会与穿戴者肌肤相接触,里层具备优异的吸湿性能,可将肌肤排出汗水吸入降低汗液堆积肌肤含量,而吸入至里层内部的汗液可通过微孔向外侧蒸发排出的同时,部分汗液可通过导湿线向外侧导出,使得里层吸汗后向外侧导湿速率得以提升,经线的摩擦系数较小,可一定程度的提升里层的肌肤贴合体验,纬线与肌肤接触后可给体表提供冰凉触感,同时缝纫线可通电晕放电和泄漏作用消除涤纶层上的静电,降低静电滋生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使得面料制品具备一定的耐脏性能。



技术特征:

1.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包括涤纶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1)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2),所述涤纶层(1)的内表面设有内衬层(3),所述内衬层(3)通过缝纫线(4)与涤纶层(1)相缝合,所述缝纫线(4)的外侧加捻编织有导湿线(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涤纶层(1)为带有氨纶丝的涤纶纤维制成。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包括涤纶层,所述涤纶层的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涤纶层的内表面设有内衬层,所述内衬层通过缝纫线与涤纶层相缝合,所述缝纫线的外侧加捻编织有导湿线。该抗菌透气型涤纶面料,通过涤纶层、微孔、内衬层、缝纫线和导湿线之间的配合,部分汗液可通过导湿线向外侧导出,使得里层吸汗后向外侧导湿速率得以提升,经线的摩擦系数较小,可一定程度的提升里层的肌肤贴合体验,纬线与肌肤接触后可给体表提供冰凉触感,同时缝纫线可通电晕放电和泄漏作用消除涤纶层上的静电,降低静电滋生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灰尘颗粒,使得面料制品具备一定的耐脏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金晓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金布郎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8
技术公布日:2024/3/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