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放射性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793557发布日期:2024-04-30 17:03阅读:9来源:国知局
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放射性运输容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核工业领域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


背景技术:

1、放射性物品在运输时,可能经过公众活动范围,需保证正常情况和预设事件下,公众受照剂量满足法规要求。运输容器作为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关键设备,容器通常具有安全性要求高、抗损能力强的特点。

2、专利cn117219309a公开了一种puo2粉末运输容器,涉及放射性物品运输设备技术领域,该运输容器外形为圆柱体,包括外容器和内容器,内容器设置在外容器内部;外容器包括外容器筒身和顶盖,外容器筒身顶端具有法兰盘,顶盖通过所述法兰盘与外容器筒身连接;外容器筒身包括外壳和内壳,内壳和外壳之间的空间以及顶盖内部填充隔热材料;内容器包括内筒体,内筒体顶端设置内筒体法兰盘,所述内筒体法兰盘上端中央区域设置内盖,内盖上端设置外盖;内筒体包括外套和内套,外套和内套之间的空间以及内盖内部填充屏蔽材料。该专利公开了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的屏蔽结构等,但该容器并未解决给容器内部充气时如何保证屏蔽层的强度、屏蔽层屏蔽效果的方法。

3、鉴于以上技术问题,特推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该运输容器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将容器盖固定到运输容器上。容器盖还包括:屏蔽部,屏蔽部设置在连接部靠近运输容器中心的一侧;充气部,充气部为运输容器提供气体,充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屏蔽部之间,充气部与屏蔽部临接装配,以形成圆柱面或锥面,圆柱面或锥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置在屏蔽部上,第二侧面设置在充气部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圆柱面或锥面,以密封容器筒体。容器筒体和容器盖的屏蔽层能够有效的屏蔽放射性,也能够保证筒体内腔的密封。

3、以下是本发明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4、进一步的,充气部包括:充气块和充气孔盖,充气孔盖覆盖充气块。

5、进一步的,充气块包括凹槽、第二侧面和充气通道,充气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设置在凹槽底部,出气口设置在第二侧面上。

6、进一步的,充气孔盖沿充气孔盖的轴线的横截面为t型面,充气孔盖包括盖部和延伸部,盖部与充气块固定连接;延伸部与凹槽配合。

7、进一步的,延伸部开设有环形槽以容纳密封圈。

8、进一步的,充气块还包括导气槽,导气槽开设在第二侧面上。

9、进一步的,导气槽的中心线与轴线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以增强屏蔽效果。

10、进一步的,屏蔽部包括屏蔽体和屏蔽筒,屏蔽筒容纳屏蔽体,屏蔽体采用屏蔽材料。

11、进一步的,屏蔽材料为铅。

12、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放射性运输容器,放射性运输容器包括:容器筒体,容器筒体包括内筒和外筒,内筒和外筒之间设置屏蔽层,外筒外侧设置第三翅片,内筒容纳放射性物品;保护套,保护套套设在容器筒体外侧;保护座,保护座设置在容器筒体底部,与容器筒体连接;放射性容器还包括保护盖和以上任一项的容器盖,保护盖覆盖容器盖,以增强运输容器的减震效果。

13、进一步的,保护盖包括:第一容纳腔,第一容纳腔容纳减震材料;第二容纳腔,第二容纳腔设置在第一容纳腔靠近运输容器中心一侧,第二容纳腔容纳第四防火材料;限位腔,限位腔罩设在容器盖外周;散热部,散热部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固定连接,散热部带走运输容器的热量;抗冲击部,抗冲击部与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固定连接。

14、进一步的,外筒上焊接有多个吊装板,多个吊装板上开设有吊装孔。

15、进一步的,散热部包括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间隔设置,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设置圆孔,圆孔与吊装孔对应,以方便运输容器的吊装。

16、进一步的,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运输容器轴线方向的高度比吊装板高,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运输容器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吊装板长,以保证运输容器受到冲击时,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先变形以吸收冲击。

17、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通过较为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需具备良好的抗冲击能力、耐火能力、屏蔽能力、耐压能力,保证运输中放射性物品的安全;

19、2、通过将充气部与屏蔽部独立设置,将屏蔽功能和充气功能单独分开,增加了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和结构强度;

20、3、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运输容器轴线方向的高度比吊装板高,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沿运输容器径向方向的长度比吊装板长,以保证运输容器受到冲击时,第一翅片和第二翅片先变形以吸收冲击能。



技术特征:

1.一种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所述容器盖(2)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将所述容器盖(2)固定到所述运输容器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2)还包括:屏蔽部,所述屏蔽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靠近运输容器中心的一侧;充气部,所述充气部为所述运输容器提供气体,所述充气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屏蔽部之间,所述充气部与所述屏蔽部临接装配,以形成圆柱面或锥面,所述圆柱面或所述锥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设置在所述屏蔽部上,所述第二侧面设置在所述充气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部包括:充气块(14)和充气孔盖(13),所述充气孔盖(13)覆盖所述充气块(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块(14)包括凹槽、所述第二侧面和充气通道,所述充气通道包括进气口和出气口(30),所述进气口设置在所述凹槽底部,所述出气口(30)设置在所述第二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盖(13)沿所述充气孔盖(13)的轴线的横截面为t型面,所述充气孔盖(13)包括盖部(29)和延伸部(28),所述盖部(29)与所述充气块(14)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28)与所述凹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28)开设有环形槽以容纳密封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块(14)还包括导气槽(27),所述导气槽(27)开设在所述第二侧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槽(27)的中心线与所述轴线位于不同的平面内,以增强屏蔽效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部包括屏蔽体(16)和屏蔽筒,所述屏蔽筒容纳屏蔽体(16),所述屏蔽体(16)采用屏蔽材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材料为铅。

10.一种放射性运输容器,所述放射性运输容器包括:容器筒体(3),所述容器筒体(3)包括内筒(18)和外筒(19),所述内筒(18)和所述外筒(19)之间设置屏蔽层(32),所述外筒(19)外侧设置第三翅片(21),所述内筒(18)容纳放射性物品;保护套(4),所述保护套(4)套设在所述容器筒体(3)外侧;保护座(5),所述保护座(5)设置在所述容器筒体(3)底部,与所述容器筒体(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放射性容器还包括保护盖(1)和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9任一项所述的容器盖(2),所述保护盖(1)覆盖所述容器盖(2),以增强所述运输容器的减震效果。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1)包括:第一容纳腔,所述第一容纳腔容纳减震材料(7);第二容纳腔,所述第二容纳腔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靠近所述运输容器中心一侧,所述第二容纳腔容纳第四防火材料(34);限位腔,所述限位腔罩设在所述容器盖(2)外周;散热部,所述散热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固定连接,所述散热部带走所述运输容器的热量;抗冲击部,所述抗冲击部与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固定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19)上焊接有多个吊装板(35),多个所述吊装板(35)上开设有吊装孔(3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第一翅片(9)和第二翅片(26),所述第一翅片(9)和所述第二翅片(26)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翅片(9)和所述第二翅片(26)设置圆孔,所述圆孔与所述吊装孔(36)对应,以方便所述运输容器的吊装。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运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翅片(9)和所述第二翅片(26)沿所述运输容器轴线方向的高度比所述吊装板(35)高,所述第一翅片(9)和所述第二翅片(26)沿所述运输容器径向方向的长度比所述吊装板(35)长,以保证所述运输容器受到冲击时,所述第一翅片(9)和所述第二翅片(26)先变形以吸收冲击。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定到放射性物品运输容器上的容器盖,容器盖包括连接部,连接部将容器盖固定到运输容器上。容器盖还包括:屏蔽部,屏蔽部设置在连接部靠近运输容器中心的一侧;充气部,充气部为运输容器提供气体,充气部设置在连接部和屏蔽部之间,充气部与屏蔽部临接装配,以形成圆柱面或锥面,圆柱面或锥面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一侧面设置在屏蔽部上,第二侧面设置在充气部上。第一侧面与第二侧面形成圆柱面或锥面,以密封容器筒体。通过将充气部与屏蔽部独立设置,将屏蔽功能和充气功能单独分开,增加了屏蔽材料的屏蔽效果和结构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子龄,卢可可,唐兴龄,尹玉吉,兰天宝,吴陆员,刘雪凇,王盼,刘佳泰,李宁,王庆,张耀春,吴明,左树春,姚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2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