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式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3660阅读:7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网式捕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暴捕捉器,尤其是一种通过发射器发射的网式捕捉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矛盾的变化,暴力及恐怖活动等事件的警务处理逐渐增多。在制服和逮捕暴力程度较强或手持武器的罪犯与歹徒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助捕械具,往往要投入较多的警力或僵持较长时间,对双方会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或产生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大约有数千名警察在抓捕犯罪嫌疑人时受到伤害或伤亡。警察机构正期待着有效的警用器械的涌现。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的是在不将捕捉对象击毙或给其造成伤残的情况下,使其暂时丧失活动能力而将其制服,同时也使警务人员免受伤害。美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先人一步,1999年9月,首次成功在试用了这种新型警用器械。但此类非杀伤性器械多为数孔导气发射弹丸,使弹丸在受到大气阻力和重力时,动能快速损耗,飞行速度在弹道上迅速衰减,甚至很快掉落在地。
国内一些企业已开展捕捉网的研究,设计的样机,由于受弹道衰减和稳定问题的影响,存在着有效作用距离太近,捕捉面积小,同时发射器械结构操作可靠性差、射击目标不易控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防暴捕捉器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网式捕捉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网式捕捉器,包括抛射管、弹丸和捕捉网,其特征在于抛射管为内、外管双层管壁,其内管内壁上至少设有一根螺旋膛线,内管中装有组合弹丸,内、外管的夹层为网仓,网仓中装有捕捉网;抛射管的根部设有底火体,并通过连接管与发射器连接;置于抛射管内管中的组合弹丸至少由四个网坠拼合而成,网坠的前端为橡皮头,其根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网仓中的捕捉网边缘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内管中设置的螺旋膛线及弹丸上与螺旋膛线匹配的凸台,能使组合弹丸在膛内高速旋转,增加出膛初速度,有利于提高稳定性,并使其在出膛后迅速扩大张网面积,同时,也保证了弹丸在内管膛内旋转时不会将网绳拧住;组合弹丸前部的空心腔体,能使弹丸出膛时迅速分离,也有利于抛洒捕捉网。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抛射管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由网坠组成的组合弹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捕捉网张开时的示意图。
图中1、内管,2、螺旋膛线,3、外管,4、网仓,5、底火体,6、连接管,7、击针,8、捕捉网,9、发射器,10、网坠,11、橡皮头,12、连接环,13、凸台,14、空心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描述由图1可见,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抛射管由内管1和外管3组成,内管1内壁中设有螺旋膛线2,内外管之间为网仓4,抛射管的根部设有底火体5,网仓4中装有捕捉网8,内管1中装有组合弹丸,抛射管通过连接体6与发射器9连接。使用中,当发射器9中的击针7触击抛射管的底火体5,暴燃的底火使组合弹丸在螺旋膛线2的作用下快速旋转,推出抛射管。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组合弹丸至少由四个网坠10组成,其中,图3涉及的组合弹丸由四个网坠10组成,图4涉及的组合弹丸由六个网坠10组成。由图2可见,网坠10的前端设有橡皮头11,其末端设有连接环12,网坠10拼合形成的组合弹丸,其前部为空心腔体14,在组成组合弹丸的网坠10中,至少一个网坠外壁设有与内管1内壁中的膛线2匹配的凸台13,由图4可见,网坠10末端设置的连接环12与捕捉网8的连接点应该均匀分布在捕捉网8的边缘。
权利要求
1.一种网式捕捉器,包括抛射管、弹丸和捕捉网,其特征在于a、抛射管为内、外管双层管壁,其内管内壁上至少设有一根螺旋膛线,内管中装有组合弹丸,内、外管的夹层为网仓,网仓中装有捕捉网;b、抛射管的根部设有底火体,并通过连接管与发射器连接;c、置于抛射管内管中的组合弹丸至少由四个网坠拼合而成,网坠的前端为橡皮头,其根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网仓中的捕捉网边缘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网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网坠拼装形成的弹丸,其前部为空心腔体。
3.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网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环与捕捉网的连接点应该均匀分布在捕捉网的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网式捕捉器,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网坠的外表层上设有与膛线匹配的凸台。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式捕捉器,包括内、外管结构的抛射管,抛射管的内管内壁上设有螺旋膛线,内管中装有组合弹丸,内、外管的夹层为网仓,网仓中装有捕捉网;抛射管的根部设有底火体,并通过连接管与发射器连接;置于抛射管内管中的组合弹丸至少由四个网坠拼合而成,网坠的前端为橡皮头,其根部设有连接环,连接环与网仓中的捕捉网边缘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设置的螺旋膛线及组合弹丸凸台,能增加组合弹丸出膛初速度,提高稳定性,使其出膛瞬间迅速扩大张网面积,并保证了弹丸在内管膛内旋转时不会将网绳拧住;组合弹丸前部的空心腔体,能使弹丸出膛时迅速分离,有利于抛洒捕捉网。
文档编号F41B15/00GKCN2632621SQ03220477
公开日2004年8月11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陈永广, 季峻, 曾志鹏 申请人:国营九二五厂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