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9996阅读:12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它同时可以兼顾正常余热排出功能和全厂断电工况下反应堆余热导出功能,以保证反应堆在全厂断电或其他正常导热途径丧失情况下的安全,可以简化系统,减少设备、阀门数量,提高经济性。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核电站采用的堆芯衰变热导出系统为能动设备,需要电力的驱动,在全厂断电事故情况下,本系统会因失去驱动电源而丧失余热排出功能,从而导致反应堆超温超压,甚至堆芯融毁事故。三代AP1000采用了非能动的思想,通过在反应堆冷却剂侧设置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在全厂断电事故工况下,经反应堆带入安全停堆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它同时可以兼顾正常余热排出功能和全厂断电工况下堆芯衰变热导出功能,以保证反应堆在全厂断电或其他导热途径丧失工况的安全,可以简化系统,减少设备、阀门数量,提高经济性。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反应堆通过管线连接隔离阀,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阀与反应堆冷却剂泵连接,反应堆冷却剂泵与反应堆连接,水池通过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还通过并联的隔离阀与冷却水泵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将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集成在一起,取消了目前核电站正常余热排出系统的两台余排泵、两台余排换热器及相关的管路、阀门等,简化了系统配置,提高了经济性。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示意图。
图中:1反应堆,2余热排出热交换器,3水池,4隔离阀,5隔离阀,6冷却水泵,7隔离阀,8隔离阀,9反应堆冷却剂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它通过管线和隔离阀7连接,隔离阀7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的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阀8与反应堆冷却剂泵9连接,反应堆冷却剂泵9与反应堆I连接,水池3通过隔离阀4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连接,还通过并联的隔离阀5与冷却水泵6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连接。
本发明中的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共用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及相关管路、阀门;在反应堆冷却剂管道热段和冷段设置余热排出系统,其可以执行反应堆正常停堆后的余热导出功能和全厂断电工况下堆芯衰变热导出功能;执行正常余热排出功能时,利用反应堆冷却剂泵9提供驱动力,反应堆冷却剂从反应堆冷却剂管道进入余热排出系统管路,然后流入余热排出冷却器2,在余热排出冷却器2内将热量传入热阱水池3,最后经反应堆冷却剂管道返回堆芯,进出口设置隔离阀7、8,余热排出冷却器2 二次侧冷却水,利用冷却泵6提供驱动力,完成冷却水的循环,冷却水侧设置隔离阀4、5 ;在全厂断电工况下,余热排出系统利用密度差,形成循环,在余排冷却器内,将反应堆衰变热传递给热阱水池3,从而将反应堆温度、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保证反应堆的长期安全。
权利要求
1.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其特征在于:反应堆(I)通过管线连接隔离阀(7),隔离阀(7)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的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阀(8)与反应堆冷却剂泵(9)连接,反应堆冷却剂泵(9)与反应堆(I)连接,水池(3)通过隔离阀(4)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连接,还通过并联的隔离阀(5)与冷却水泵(6)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2)连接。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电厂专设安全系统,一种能动和非能动相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反应堆通过管线连接隔离阀,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余热排出热交换器的另一端通过隔离阀与反应堆冷却剂泵连接,反应堆冷却剂泵与反应堆连接,水池通过隔离阀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还通过并联的隔离阀与冷却水泵与余热排出热交换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将正常余热排出系统和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集成在一起,取消了目前核电站正常余热排出系统的两台余排泵、两台余排换热器及相关的管路、阀门等,简化了系统配置,提高了经济性。
文档编号G21C15/18GKCN202948738SQ20122054329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2日
发明者陈志辉, 汪宇 申请人: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