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396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适用于振动设备,特别适用于大功率振动设备。
现已授权的“带无动力自动定量连续给料装置的棒磨机”,专利号85201671,已用于工业生产。实践证明,该机能耗大,可靠性差。以上问题主要是由该机的激振装置结构不合理引发的,该机激振装置是由两块扇形偏心块叠合后用螺栓紧固为一体的。这种结构为了保证激振装置能产生较大的激振力,不得不将偏心装置设计成有较大的偏心距,但在工作中偏心距不能自行增减,这给磨机带来二大问题其一是,给磨机附加一个大的静阻力矩,造成启动困难,为了启动磨机,该机配用的电机功率比实际运行功率约大15%,导致该机能耗大;其二是,停车时由于惯性转动激振装置仍会产生很大的激振力,引起强烈共振,极易损坏机件导致该机可靠性差。该机激振装置激振力的调节亦不甚方便,需将八个联接螺栓全部拆下,重新叠合扇形偏心块后再全部装上,这种拆装工作是颇费事的(该机装四套激振装置)。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新型的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振动磨机启动和停车时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用以消除附加静阻力矩和共振现象,且使激振力的调节较简便。振动磨机的功率越大,本装置的效果将越显著。
本实用新型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将激振装置的偏心块设计为三块,一块为固定偏心块,二块为活动偏心块,固定偏心块横断面形状似葫芦,下部中间有主轴孔并有键槽,键槽上部开一小轴孔。用键将固定偏心块与磨机的主轴联结成一体。二个活动偏心块形状(似肺叶)相同,质量相等,在每块的一同端开一小轴孔,用一个销轴将它们与固定偏心块在小轴孔处连接成转动副,并且对称地分置在主轴孔两侧。在销轴对面安装使用螺旋副的可沿磨机主轴径向运动的偏心距微调架(兼弹簧支架),在其尾部安装拉紧活动偏心块的弹簧。在固定偏心块的顶部,安装使用螺旋副的可沿磨机主轴径向或周向运动的偏心距调节架。
附图
是本实用新型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示意图。
结合以上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本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是由1、固定偏心块,2、3、活动偏心块,4、偏心距微调架,5、6、拉伸弹簧,7、偏心距调节架,8、销轴组成的。用键9将固定偏心块1固定在磨机主轴10上将固定偏心块1与活动偏心块2、3连接成转动副,在销轴8的对面安装偏心距微调架4,它可沿磨机主轴径向移动,且在其尾部安装拉伸弹簧5、6,只要弹簧刚度设计适当,可使磨机启动后主轴角频率低于给定值(一般为磨机固有频率的二倍)之前,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活动偏心块2和3处于收缩位置(附图实线位置),此时,激振装置的总偏心距很小(由设计确定),再适当调定偏心距微调架4的磨机主轴径向位置,可使激振装置的总偏心距为零(实际装配时需适当保留一点偏心距,否则偏心块不会外甩),这样,可消除磨机的附加静阻力矩,易启动,可选用功率较小的电机,如前述棒磨机其配用电机功率是55千瓦的,则可改用40~45千瓦的即可,节能15%以上。当磨机主轴角频率超过给定值时,活动偏心块产生的离心惯性力(由设计确定)将克服弹簧拉力的作用而外甩(附图虚线位置),给磨机提供足够大的工作激振力。反之,停车时,当磨机主轴角频率降到给定值时,在弹簧拉力作用下,活动偏心块将收缩回到附图实线位置(偏心距为零),激振装置不产生激振力,磨机不会发生共振,可提高工作可靠性和机件寿命。旋动偏心距调节架7,可使其沿磨机主轴径向移动,即限定活动偏心块的外甩位置,可改变激振力,这种调节工作较前述棒磨机激振力的调节要简便。
权利要求1.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由固定偏心块1组成,其特征在于活动偏心块2、3用销轴8与固定偏心块1在近顶处连接成转动副,绕销轴8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磨机主轴10径向运动的偏心距微调架4,装在销轴8对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磨机主轴10径向运动的偏心距调节架7,装在固定偏心块1的顶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弹簧5、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活动偏心块3、4上,另一端分别固定在偏心距微调架4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偏心距可自行增减的激振装置,适用于振动设备,特别适用于大功率的振动设备。本装置由固定偏心块,两个活动偏心块,偏心距微调架,偏心距调节架和弹簧等组成。通过选择合理的活动偏心块形状和调整偏心距微调架的位置,可使振动磨机在启动及停车时其激振装置的偏心距为零,从而实现振动磨机无静阻力矩起动及停车时不发生共振,对磨机节能,提高工作可靠性和生产效率均极有利。本装置激振力的调节亦较简便。
文档编号B06B1/10GK2079533SQ9022071
公开日1991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1990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1990年9月17日
发明者廖继章, 邓金龙, 张宏业, 张良栋, 张德予 申请人:廖继章, 邓金龙, 张宏业, 张良栋, 张德予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