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电梯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2667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电梯平台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支撑电梯厢的复合平台。
用于支撑电梯厢的平台由两部分组成,一个由金属梁和横向另件的格栅构成的矩形的框架,以及一个由螺钉固定在框架上表面的薄钢板。
框架尺寸的计算要考虑到如下要求,即这些梁必须单独支撑电梯所承担的全部有效载荷。由此决定了梁的尺寸且都制成相同的尺寸。板的计算是按载荷加到表面的四分之一来决定的,其厚度应达到最大变形小于1mm/米。
然而,这种类型的平台有几个缺陷A、由于框架和板不能弯曲,需要增加其它梁并且要增加框架在不弯曲情况下承载能力。这样,势必造成较重的结构并需要更多的驱动能。
B、制造框架需焊接,焊接费用高且需要使用有资格的人员。
C、焊接后会产生很大的应力,以及在安装中、特别在大平台中安装中能产生大的变形。
D、在较高温条件下,钢在弯曲前熔化,则结构不再有效。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平台,其制造简单、造价低并对应于弯曲力、拉力和冲击具有最小的变形。
本发明的平台特征在于其具有一个复合结构,复合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由轻质材料构成的中心层或芯层和两个固定在芯层表面上的保护层或蒙皮。
本发明的复合平台具有许多优点A、平台可以使用准备好的单板,与此相反通常的平台需要在现场将框架和板组装在一起。
B、复合平台比具有由格栅构成的框架的平台要轻得多。
C、由于平台不是焊接到一起的,所以很容易制造,因此只需要少的操作人员并且降低了造价。
D、平台由于抗弯曲和抗冲击而明显改进了机械性能,增加有效寿命、耐火和耐热性、抗穿透、隔音、绝缘等。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性和优点通过下面对在附图中表示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更加清楚。


图1、结合本发明的概念和平台整体透视图。
图2、图1的平台的部分正视图。
图3、图1沿Ⅲ-Ⅲ线的剖视图。
图4、图1沿Ⅳ-Ⅳ线的剖视图。
图5、图4的放大细部图。
图6、图3的放大细部图。
图7、带部分暴露段的图1平台一角的放大图。
图8图7沿Ⅷ-Ⅷ线的剖视图。
图9-12用于连接平台的芯层和其它构件的插入件的例子。
图13具有蜂窝状芯层的图1平台的部分透视图。
参看图1和图2,本发明的平台10通常是一个矩形,并且与电梯厢(未示出)的内部尺寸相同。
该平台包括一个由轻质材料构成的芯层12和两个将芯层夹在中间的外层或蒙皮14、16(见图3)。芯层可以由任何轻质材料构成,如硬纸板、木材、浸渍板、类似铝的轻金属、或如图3和图4所示的类似聚氨酯、泡沫的热塑料。
为了增强平台的抗破碎性,芯层可在宽度方向分隔成平行排列的条18,并且由边到边安装的不易压缩的木板或硬纸板的桩20逐个隔开,桩20的高度与芯层相同且沿平台的宽度方向延伸(见图4)。
如图5所示,上外层14是定位在平台顶部的外层(即朝向电梯厢),它包括一个外侧具有层状玻璃纤维和聚酯层24的胶合板层22,再在上面粘接一薄金属板25,例如薄金属板可以是薄钢板用以提高平台的抗穿透力。为了提高抗穿透力,上层可以包括一薄金属板(如上所述)和/或一层矿物纤维,如玻璃纤维或织物垫或其它合适的层状或胶合材料。将保护层安装到芯层上可以使用适当的方法,如使用粘接法或焊接法。
由于下表层一般不承受冲击和穿透力,因此它可以是低抗穿透力和低抗冲击力的。如图5所示,下层可以包括一个比较胶合板层22薄一些的胶合板层26和覆盖其外表的仅有类似玻璃纤维的薄层27,也可再在薄层27上粘接一薄钢板。
固定到平台入口侧的是角钢30(见图4和图5),壁板31(见图6)固定到平台其它三侧,由此形成电梯厢(未示出)的边墙。同样,角钢32固定到平台的下表面16上。如图6所示,角钢32有一个台肩34用以支撑壁板31的下端。
如果用螺钉直接将壁板31和角钢30、32固定到泡状或蜂窝状芯层上,将得不到足够的固定强度。为解决这个问题,一个由4个U形金属支架36,38,40,42形成的框架嵌入平台的四个边,如图3-6所示。例如,支架36(图5)的平行翼44、46准确地嵌在胶合板层26、22之间且支架36的中间部分48与平台的边平齐。支架也可以是具有矩形或方形截面的管。
这样,就可能将角钢30、32固定到支架上。如图5所示的例子,角钢30上钻有许多与支架36的中心部分48上的螺纹孔52(也可见图1)相对应的孔50。通过横穿孔50和52的螺栓54,将角钢30固定在支架上。为了增加螺纹连接的厚度,支架36在其内表面的中心部分安装了一个焊接的扁钢,在扁钢上也钻有螺纹孔。泡沫状芯层12的边缘也可以切掉用以提供嵌入支架的空间。
同样,在支架42的中心部分和下部翼上分别钻有螺纹孔58(图6)和59(图1),通过螺栓60和62分别将壁板31和角钢32固定在其上。
图7和图8图示了两个支架在平台的一角的安装方法。边缘支架36在末端有两个凹槽64、66,使支架36以正确的角度嵌入支架38中。组装是在角状物68的帮助下实现的,角状物68的臂上钻有螺纹孔70,这些孔与支架36和38中心部分上的孔72相配合,这些支架由螺栓74固定住。
上面详细描述了一种将构件固定到平台边缘的方法。当构件需要安装到平台远离端部的表面,需要在芯层12中固定有螺纹金属插入件,通过插入件可将所述构件固定住。图9-12表示了几种插入件的实施例。
如图9所示的例子,插在芯层12中的螺母76和在螺母中的螺钉78将构件80固定在其上。
图10显示了一个头部埋置在芯层12中的螺钉82,构件82通过螺母86固定到平台上。
图11显示了一个插在贯通整个平台厚度的孔中的金属套筒88,构件80通过嵌在套筒88中的螺栓90、螺母92和一个直径大一些的垫圈固定到平台上。
在图12中,芯在造型时一个螺纹金属插入件96嵌入芯中,插入件96包括一个T形头98和一个凸出到平台表面上表面的螺杆100,拧在螺杆100上的螺母102将构件80固定住。
本发明的平台比现有技术的平台具有更好的机械性能,剪切应力主要是加在芯层12上,为了改善抗剪性,可以增加芯层的厚度。主要由于芯材的比重低,所以平台的重量没有显著地增加,由此看到,对于同样的体积,本发明的平台重量要低于一般的平台的重量。由于芯层使用的材料比一般的平台中用金属桁架构成的框架廉价得多,所以平台的造价也降低许多。在本发明平台上所作的弯曲试验显示,其挠度约在0.1mm/m,明显小于标准中所要求的值(1mm/m)。由于是层状复合材料,所以同钢一样没有疲劳。平台能够抵抗由负载的落下和安全抓起而引起的冲击。
通过例子,对本发明平台的两个实施例描述如下例Ⅰ-参照图3-61、物理特性尺寸2.2m×3m厚度0.1M总重量500kg承载量3.200kg
具有相同尺寸的一般的平台的重量为1000公斤,而且其造价在四倍以上。
可以使用的材料如下钢板(25)3mm聚酯/玻璃纤维织物(24)1mm芬兰桦木胶合板(22)20mm聚氨酯泡沫芯层(12)69.5mm泡沫比重 60kg/m3芬兰桦木板(20)69.5×20mm俄勒冈松胶合板(26)9.5mm聚酯/玻璃网层状塑料(27)1mm2、机械特性下表给出了加到一个6×8cm表面上的负载引起的永久弯曲和变形负载(吨):弯曲(mm)永久弯形(mm)20030.4042053开始破裂
3、复合平台与钢制平台的比较特性复合平台钢制平台在一个8×6cm表面上对施加一个轮子的抗穿透力3.000kg800kg最大负荷的应力(牵引力、压力、塑性弯形塑性弯形弯曲力、扭曲力、纵向弯曲力)6mm5mm-未测得的永久变形0.1mm1mm平台重量500kg1000kg平台厚度100mm220mm例Ⅱ本例如图13所示,芯层包括两个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层104、106,其蜂窝状结构可以是铝制的,钢板108将层104、106分隔开,再在外表面粘贴有表层14、16。这种平台具有相当高的抗穿透力。具有较紧密蜂窝状结构的上层104将穿透力分散到下面的蜂窝层106上。
很显然,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省略和增加。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平台,其特征为具有一个复合结构,包括一个由低密度材料构成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第二表面的芯层,以及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保护外层和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二个表面上的保护外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芯层可由木材、热塑性泡沫、浸渍硬纸板或一种低密度金属中的任何一种材料构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芯层由与芯层同高的板分隔成一个个相互平行的条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芯层包括与一个隔板相连并具有蜂窝状结构的两个层。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保护层分别由层状复合材料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位于电梯厢一侧的保护层是一个与芯层相连接的层状板,它包括一个内层纤维垫和一个外层薄金属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准确嵌入保护层之间的外围框架,该外围框架有一个与平台边缘平齐的部分。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一个构件与所述框架的所述部分相连。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一个电梯厢置于所述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用于将构件连到平台的插入件置于所述芯层并穿过一个所述的层。
11.一个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具有复合结构,包括一个低密度材料构成并具有一个第一表面和一个第二表面的芯层,以及一个固定在所述第一表面上的外保护层和一个固定在第二表面上的保护层。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芯层由与芯层同高的板分隔成一个个相互平行的条状。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芯层包括两个与一个中间板相连并具有蜂窝状结构的层。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为每一个保护层都用由状复合材料构成。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电梯厢一侧的保护层是一个与芯层相连接的层状板,它包括一个内层纤维垫和一个外层薄金属板。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梯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准确嵌入保护层的外围框架,该外围框架有一个与平台边缘平齐的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为一种电梯平台,其特征为具有一个复合结构,它包括至少一个用由密度材料构成的中心层或芯层和两个与芯层表面相连接的保护层或表层。
文档编号B66B11/02GK1083793SQ93105800
公开日1994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1993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1992年4月16日
发明者Y·熊, J·马德罗斯, J·-P·包格尼 申请人:奥蒂斯电梯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