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微机自动控制电子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356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单片微机自动控制电子霓虹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由单片微机控制灯管发光的电子霓虹灯。
目前的电子霓虹灯,普遍在艺术变换效果上不甚理想。一般均采用机械触点式。中国专利《电子线路控制低压霓虹灯》专利号(88217432.0)公开号(CN2040288U)公开了一种霓虹灯。采取单电极头引线,灯管外壁涂四氯化锡电阻层的方法,实现了锯齿波扫描。但是该专利技术只能在小型、微型霓虹灯的点亮、闪烁、锯齿波单向扫描方面有所体现,这种霓虹灯在设计上存在以下三方面弊端一、单一固定频率闪烁、单向固定扫描频率使霓虹灯变化效果单调。
二、扫描时,需两个放大器,即脉冲功率放大器与扫描电压锯齿波功率放大器处于串联供电状态,使得输出功率大幅度降低,线路损耗太大,效率太低。从而限制了它在幅面稍大一些的霓虹灯领域中的应用。
三、霓虹灯管采用正极单极头引出,负极接玻璃管外壁导电电阻层,在脉冲高压点亮霓虹灯的过程中,一部电能必须用于克服玻璃介质绝缘层的阻力,降低了电能转变成光能的效率,进一步限制了霓虹灯的点亮长度和扩大幅面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以上缺点,使其灯管色彩变换丰富,且使其灯管点亮长度和幅面不受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在图1中,1为含有8039或8031,74LM373及EPROM的单片微机系统,1输出的脉冲信号和控制信号经由CD4066组成的多路模拟开关2加在由VMOS场效应大功率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4控制端,4输出后经由脉冲功率变压器5点亮霓虹灯管6;单片微机系统1输出的数字信号经由0832组成的数模转换器3,转换成周期和幅度可变的上升电压和下降电压,再经多路模拟开关2组合选择后加至功率放大器4,再经脉冲功率变压器5升压输出为霓虹灯管6提供扫描电压。其中单片微机系统1,多路模拟开关2,数模转换器3,均为市场可买到的现有技术零件。
其线路连接关系为由8039或8031,74LM373及EPROM组成的微机系统30KC脉冲信号、控制信号输出端各接入由CD4066组成的多路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控制端,微机系统8路数字信号输出端接由0832组成的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输出端也接入多路模拟开关输入端,多路模拟开关输出端接VMOS场效应大功率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控制端,功率放大器输出端接脉冲功率变压器输入端,脉冲功率变压器输出端一端加至霓虹灯管电极的一极,一端加到灯管另一极及管壁外层导电电阻层上。
图2为单个霓虹灯管示意图。
7为霓虹灯管双端电极,8为霓虹灯灯管,9为外层壁涂上的导电电阻层。
霓虹灯管双端烧结电极,且管壁外层涂有导电电阻层。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三个优点。
一、采用单片微机自动控制霓虹灯的变化点亮、闪烁,双向扫描的形式多变,按用户要求随意设计程序。大大提高了霓虹灯的实用性和新颖性。
二、采用一个功率放大器,实现点亮霓虹灯的时间长短多变,闪烁变化丰富、扫描光柱双向运动速度自动控制。大幅度提高了有效输出功率,增强了点亮、控制大面积霓虹灯的能力。
三、采取霓虹灯管双端电极头烧结,外管壁涂导电电阻层相结合的装置,实现大幅面霓虹灯的艺术变化效果,大大提高点亮长度,提高了电能利用效率。
权利要求1.单片微机自动控制电子霓虹灯,由电源,电路控制部分及灯管组成,其特征在于电路控制部分是由8039KC脉冲信号、控制信号输出端各接入由CD4066组成的多路模拟开关的输入端和控制端,微机系统8路数字信号输出端接由0832组成的数模转换器的输入端,数模转换器输出端也接入多路模拟开关输入端,多路模拟开关输出端接VMOS场效应大功率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控制端,功率放大器输出端接脉冲功率变压器输入端,脉冲功率变压器输出端一端加至霓虹灯管电极的一极,一端加到灯管另一极及管壁外层导电电阻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片微机自动控制电子霓虹灯,其特征是霓虹灯管两端烧结电极,管壁外层涂有导电电阻层。
专利摘要单片微机自动控制电子霓虹灯,由单片微机系统输出的脉冲信号和控制信号传递至多路模拟开关加在场效应大功率管组成的功率放大器控制端,功率放大器输出后经由脉冲功率变压器点亮霓虹灯;单片微机系统输出的数字信号由数模转换器,再经多路模拟开关后加至功率放大器,再经脉冲功率变压器为霓虹灯提供扫描电压。霓虹灯管双端烧结电极且管壁外层涂有导电电阻层。
文档编号H05B41/36GK2173492SQ9323739
公开日1994年8月3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7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7日
发明者詹洪斌, 高安虎, 崔希圣 申请人:徐州市华斯达实业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