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433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主要是于一外筒内设一内管,其间充填有液压油,又内管内设一可随油压升降的心杆,内管与外筒分别以油路与一压缸连通,压缸上分设有一活塞杆、阀门及泄油栓,可借以分别将液压油打入内管来顶升心杆,或将液压油回泄至外筒、内管间,使心杆回降,所以该种流路设计已具有简化效果,并可减少油压缸的消耗。
千斤顶除了是一般维修的必要工具外,更是汽车爆胎、换胎时不可缺少的应变设备,其中一专供汽车随车携行使用的千斤顶构造如图4所示,其主要是于一基座90上分设一顶心室91、油室92、压缸93及泄油栓94,其中顶心室91内设有可随油压升降的顶心,顶心顶端连设有一扬升机构95,该扬升机构95是由多数板片枢接组成,其顶端设有一顶盘950,又顶心室91主要是借助压缸93将油室92内的储油打入顶心室91,来顶升其间的顶心,至于油室92、压缸93及顶心室91间的流路,则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该油室92是以一油路901与压缸93衔接,该压缸93又以一主油路930与顶心室91连通,其中压缸93内设有一阀块931,阀块931分别设两逆止阀932、933,以控制油路流向;又泄油栓94是穿设于一前端具有螺纹的栓孔940内,栓孔940内侧端与主流路930连通,该泄油栓94内端部则顶推有一钢珠942,借以在常态下,堵塞栓孔940与主油路930间通道,又栓孔940前端形成有一回油路941,经阀块931与油路901连通。
上述千斤顶在使用时,是不断上下扳动压缸93上的摇杆934后,使油室92内的储油经油路901打至压缸93内,又分别经过阀块931上的两逆止阀932、933后,经主油路930送至顶心室91,来顶升其间的顶心;又欲使顶心回降时,则松开泄油栓94,并利用顶心室91的内压将钢珠942推开,而令储油由顶心室91经主油路930、栓孔940及其前端的回油路941,再取道油路901回流至油室92内,使顶心室91内的顶心下降。
由于上述汽车用千斤顶在储油的流路设计上并未达到周全,因而会提高储油损耗并造成空间的浪费,如该种千斤顶是利用一油室92专门容置储油,使用时再利用压缸93将储油经过一相通油路901送至压缸93本身,再经另一主油路930将储油打至顶心室91内,由于该种设计必须经过较长的流路才能将储油送至顶心室91内,因而在较长的流路间就会造成储油流失的后果;又由于该千斤顶是另以一专门油室92来容置储油,而油室92的设置势必扩充基座90体积,对于该种千斤顶必须讲究轻盈的可携带特性而言,将造成反面影响,由此可见,该种汽车用千斤顶结构显然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简化油路的千斤顶,其能有效防止储油在流路间损失,并可缩小基座的体积。其主要是于一外筒内部设一内管,其中内管内设有可随油压升降的心杆,又外筒与内管间填充有液压油,其二者分别借油路与一压缸连通,而借助压缸上的活塞杆将液压油打入内管来顶升心杆,而心杆欲下降时,储油仍然沿同一油路回送至外筒内,借此可简化流路并避免液压油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主要是在基座上分设一顶心室、一压缸、一泄油栓及扬升机构,其中顶心室是以其间所设的心杆与扬升机构连结,来控制其升降,其特点在于该顶心室是由一外筒、一内管及一罩盖组成,其中罩盖是盖合于外筒与内管顶端,而在二者间形成一封闭式的储油空间,又前述心杆是穿套于内管内,内管及其与外筒间的储油空间分别以一油路与压缸连通,其中外筒、内管间另外以一油路与泄油栓连通。
前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点在于该基座在一端形成有一外环沟槽,外环沟槽内又形成有一凹槽,可分别用来套置外筒及内管。
前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点在于该基座另端形成有一槽道,用来设置压缸,该槽道分别与顶心室的两油路连通。
前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泄油栓是螺设在一栓孔上,栓孔内侧是与内管的油路连通,其前端形成有一回油孔,并以一回油路与储油空间连通。
经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不仅以简化的千斤顶的流路来避免储油流失外,又因此可缩小基座体积及减轻其重量,其相比于传统千斤顶已具有显著的功效增进。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
附图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部分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要部分侧面剖视图。
图4为传统千斤顶的外观图。
图5为传统千斤顶的剖视图。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部份,请首先参阅图1所示,其主要是由在一基座10上分别设置的一顶心室20、一压缸30、一扬升机构40及一泄油栓50所组成,其中扬升机构40的升降是借助顶心室20内的心杆21所控制,又压缸30上则设有一摇杆,而本实用新型的特色之一即在于提供一兼具储油功能的顶心室20,进而达到简化流路及缩小基座10体积的功效;如图2所示,该基座10在一端形成有一外环沟槽11,外环沟槽11内则形成有一较深的凹槽12,又该顶心室20主要是由一外筒22、一内管23、一心杆21及一罩盖24所组成,其中外筒22是对应嵌置在基座10的外环沟槽11上,又心杆21是穿置于内管23间,而内管23再套掣于基座10的凹槽12内,该罩盖24是螺合于外筒22与内管23顶端,并使二者间形成一封闭空间,以供储油,又罩盖24中央形成有通孔,供心杆21顶端穿出与扬升机构40连结,而该通孔孔壁上设有一垫圈240,又心杆21底端套设有一油封210,可借以阻止液压油流出;又基座10的凹槽12底部及外筒22与内管23间分别形成有一下油路14、上油路15,该上、下油路15、14另一端与基座10另一端形成的一槽道13连通,该槽道13则供设置压缸30;上述压缸30主要是由一套管31、一活塞杆32及一阀块33所组成,其中套管31下端外侧形成有螺纹,以供螺合于槽道13上端,又活塞杆32是穿置于套管31内,其下端套设有油封320,其上端则枢设有一夹管321,供套掣摇杆,又阀块33是设于槽道13底端,其上分别设有两逆止阀331、332,以限制液压油的流路方向;再请参阅图3所示,上述泄油栓50螺设在一栓孔51内,栓孔51内侧端与前述的下油路14连通,常态下该通道是被泄油栓50内侧端顶推的钢珠52所封闭,又栓孔51前端孔壁形成有螺纹,供螺设泄油栓50,又其前端形成有一回油孔53,该回油孔53与顶心室20的外筒22、内管23间又形成一回油路54。
经上述说明可看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型态,至于其动作过程首先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当压缸30上的活塞杆32不断上下抽动时,外筒22、内管23间的储油就将经由上油路15送往槽道13,并分经阀块33上的两逆止阀331、332及下油路14,将液压油打入内管23,以顶升其间的心杆21,并使扬升机构40向上扬升,如果欲使扬升机构40下降,则将泄油栓50向外松开,此时内管23将以其内压将钢珠52顶开,而使液压油经栓孔51及其前端的回油孔53及回油路54,回流至外筒22与内管23间的储油空间,于是心杆21因内管23内压消失而下降,从而扬升机构40也同时下降。
由上述说明可明显看出,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具有储油功能的顶心室20来简化其与压缸30间的流路,而无须如传统千斤顶般另设油室,白白增加流路拉长及储油流失等困扰,又由于无须另设油室,故基座10体积可被适当缩小,且同时减少其制造时的铁材用量并减轻其总重量。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主要由在基座上分设的一顶心室、一压缸、一泄油栓及扬升机构所组成,其中顶心室是以其间所设的心杆与扬升机构连结,来控制其升降,其特征在于该顶心室是由一外筒、一内管及一罩盖组成,其中罩盖是盖合于外筒与内管顶端,而在二者间形成一封闭式的储油空间,又前述心杆是穿套于内管内,内管及其与外筒间的储油空间分别以一油路与压缸连通,其中外筒、内管间另外以一油路与泄油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在一端形成有一外环沟槽,外环沟槽内又形成有一凹槽,可分别供套置外筒及内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另端形成有一槽道,供设置压缸,该槽道分别与顶心室的两油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该泄油栓螺设在一栓孔上,栓孔内侧与内管的油路连通,其前端形成有一回油孔,并以一回油路与储油空间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型汽车用千斤顶,尤指一种具有简化油路的千斤顶,其顶心室的外筒内部设一内管,其中内管内设有可随油压升降的心杆,又外筒与内管间填充有液压油,所述内管及其与外筒间的储油空间分别以油路与一压缸连通,而借助压缸上的活塞杆将液压油打入内管来顶升心杆,用该种设计能简化油路,并减少液压油的损耗。
文档编号B66F5/04GK2206279SQ9422032
公开日1995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4日
发明者刘洋洲 申请人:刘洋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