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灯预热式电子启辉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8649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荧光灯预热式电子启辉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放电灯点火或控制的电路装置或设备。
萤光灯采用跳泡启辉器是导致灯管两端早期发黑的根本原因。除跳泡频跳外,灯丝没有预热,接通电源后,对灯阴极和灯管两端同时施加阴极电流及高开路电压,由于阴极发射材料远未达到高于700℃的热发射状态,而高电压又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将灯管击穿,势必会使荧光灯迅速由辉光放电过渡到弧光放电,此时阴极溅射十分严重,导致灯管两端靠近灯丝的部位早期发黑,其结果是造成荧光灯使用寿命的缩短。预热启动应当同时满足开路电压、预热电流和预热时间三方面的要求。在灯阴极达到电子正常发射状态之前,灯两端之间的开路电压应低于某一数值。在此电压下,灯不应启动,阴极不能因辉光放电而受损害。当阴极达到电子正常发射状态时,灯两端的开路电压应达到足够高的值,使灯一次性启动点燃。在阴极预热过程中,预热电流应在标准规定的限制内。如果灯丝加热电流过大,阴极上的发射物质会因过热而受到损害。甚至会烧断灯丝。反之,若灯丝加热电流偏小,则不能克分预热。为在规定的预热电流下充分预热,必须确保预热时间不低于0.4S。
作为用户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求在低电压条件下也应确保正常工作。
CN2080285U号专利申请公开一种电感式日光灯快速启辉器,它使用双向可控硅取代普通启辉器的氖泡,由辅助启辉的电容器与双向可控硅的阳极串接成辅助启辉电路,双向可控硅的控制极的供电支路由限流电阻与辅助启辉的电容器串接组成。CN2080287U号专利申请公开一种开路式荧光灯启辉控制器,它在传统的感抗镇流线圈前串接一个由3只整流二极管、3只电容及功能开关组成的脉冲电路,产生高压进行开路启辉及实现脉冲电压与市用220V信号的自动转换。CN2080289U号专利申请公开一种荧光灯长寿启辉器,它由电容、二极管组成双路两倍压整流电路,将交流供电改为直流供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在较宽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可克服采用直流电启辉使灯管一端易发黑的荧光灯预热式电子启辉器。
本实用新型设有由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直流继电器串接组成的控制电路,直流继电器的另端和整流二极管的另端分别外接电源,直流继电器两端及其常开触点两端均并联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限流电阻,可防止过电流以保护继电器,并且通过控制继电器电流的大小达到控制预热时间的目的。与继电器并联的电容可使继电器的工作更加干脆利落,防止频跳;而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并联的电容可加速灯管两端灯丝交流电的导通,并且通过并联电容的容量大小来控制预热电流。在很宽的电压范围(160~240V)内均可正常工作,且克服了已有多数电子启辉器采用直流电启辉所带来的灯管一端易发黑的现象,本实用新型可用于5~40W的荧光灯管。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设有由整流二极管D、限流电阻R、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Rt、直流继电器J串接构成的控制电路。使用时,二极管正端与电感镇流器L一端同时接到外电源。继电器并联电解电容C1负端与灯管H的灯丝S4一起接到外电源的另一端。灯丝S2、S3分别与继电器的常开触点J1-1相并接。电感镇流器L另一端与灯管H的灯丝S1相连接。当接通电源时,电流经D、R、Rt及J返回电源。继电器J因有电流通过而开始工作,使常开触点J1-1闭合,导致灯丝S2、S3直接串入L、H回路,从而加热灯丝,为逸出电子作好准备。与此同时,热敏电阻Rt因有电流通过而逐步发热,阻值逐渐增大,延迟一小段时间(0.4~4S),削弱继电器电流,使继电器J复位,常开触点J1-1重新断开,切断灯丝S2、S3之间通路,使电感镇流器L产生很大的自感电动势,并迭加电源电压形成高压加于灯管H两端,灯丝将因高压产生大量电子,使灯管内情性气体电离发热,进而促使管内水银蒸发电离、辐射出很强的紫外线,激发管内壁荧光粉发光而启辉。灯管启辉后,因热敏电阻仍有微量电流通过而保持高阻状态,阻止继电器再次工作导致第二次启辉。
权利要求1.荧光灯预热式电子启辉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由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直流继电器串接组成的控制电路,直流继电器的另端和整流二极管的另端分别外接电源,直流继电器两端及其常开触点两端均并联电容器。
专利摘要涉及一种用于放电灯点火或控制的电路装置或设备。设有由整流二极管、限流电阻、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直流继电器串接组成的控制电路,直流继电器的另端和整流二极管的另端分别外接电源,直流继电器两端及其常开触点两端均并联电容器。结构简单,适用于5~40W荧光灯预热后一次性启辉,在160~240V范围内均可启辉,且可有效防止灯管两端或单端早期发黑,延长灯管寿命,成本低。
文档编号H05B41/00GK2317594SQ9722894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0月24日
发明者洪秀治 申请人:洪秀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