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48542阅读:来源:国知局
自动翻转模式,可以解决物料受热不均匀问题。
[0024]请参见图2,图中示出的是所述造粒装置。所述造粒装置主要由造粒装置壳体1、翻转机构13、加液管15、加料管14及剪切刀具16组成。
[0025]其中,
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内形成有造粒容置空间10。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系圆柱形腔体。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的长度方向系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上具有连通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的底部出口 11。所述底部出口 11处设置落料斗12,所述落料斗12用以落料。
[0026]所述翻转机构13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所述翻转机构13具有旋转主轴131及转臂132。其中,所述旋转主轴131系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的轴线上,所述转臂132沿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转主轴131且各所述转臂132自所述旋转主轴131沿径向直线向外延伸,各所述转臂132的外端结合有铲部133,藉由转动所述旋转主轴131使得所述转臂132能够带动物料翻滚。
[0027]所述加液管15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加液管15的第一端接液源,所述加液管15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延伸入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所述加液管15的第二端具有出液口,所述加液管15用以向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加液雾化增湿。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液管15系竖直设置,所述出液口处于或靠近于所述旋转主轴131所在的水平面,增湿效果更为均匀。
[0028]所述加料管14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加料管14的第一端接料源,所述加料管14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延伸入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所述加料管14的第二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加料管14用以向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加料。本实施例中,所述加料管14系竖直设置,所述出料口处于或靠近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的内面。
[0029]所述剪切刀具16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10内并处于底部位置。所述剪切刀具16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相固定结合。所述剪切刀具16用以将物料剪切成球。具体地说,所述剪切刀具16具有转动主轴及设置于所述转动主轴上的刀片。所述刀片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切刀间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所述转动主轴的转速根据球状的直径设计。由于靠近所述转动主轴的(即,中心区域)物料未完全湿化成形,剪切效果较差,故,所述切刀靠近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的内面设置,用于剪切靠近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I的内面的物料(即,外缘区域),进一步地,所述切刀倾斜于水平面设置。
[0030]所述罩壳17用以完全罩住整个所述造粒装置,避免粉尘飞扬。
[0031]请再参见图2,图中还示出的是所述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主要由烘干装置壳体2及输送机构25组成。
[0032]其中,
所述烘干装置壳体2内形成有烘干容置空间20。所述烘干容置空间20沿竖直方向分为三段加热区域,其中,每一段加热区域均有独立的加热装置。上段加热区域201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大于中段加热区域202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中段加热区域202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大于下段加热区域203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上述加热区域的具体温度值根据各种类型的农业产品设计或调整。
[0033]所述烘干装置壳体2上具有连通所述烘干容置空间20的顶部出口 21及底部出口22,其中,所述顶部出口 21处设置引风机23,所述引风机23用以微风控湿,所述底部出口22处设置落料斗24,所述落料斗24用以收集零星散落料。
[0034]所述输送机构25处于所述烘干容置空间20内。所述输送机构25由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列的数层输送带组成,本实施例中,各输送带的长度相同。其中,上、下相邻的输送带间输送方向相反且下层输送带相对于上层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错开一段距离设置。使用的过程如下,将造粒后的物料通过加料机送至最上层的输送带上。上层输送带的物料沿着输送方向输送至末端,受物料自身重力的作用,物料自行以翻转的方式落下至下层输送带上,再沿着输送方向输送。周而复始至最下层输送带后,最后落入落料斗24中。
[0035]需要说明的是,各层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系可独立设置。在相同单位长度的输送带条件下,改变其输送速度,可调整物料在输送带上的滞留时间,进而控制物料在该输送带上的加热时间。
[0036]以上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以下步骤, 步骤SI,物料混合; 步骤S2,气流粉碎; 步骤S3,增湿造粒:将物料置于造粒装置内边翻滚边增湿边剪切,形成粒质均匀的球状颗粒,优选地,在常压的状态下,即非挤压状态,进一步地,在常温的状态下;以及, 步骤S4,烘干:将物料置于烘干装置内以静态翻转的方式干燥,优选地,并分段控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造粒装置,包含有, 造粒装置壳体,其内形成有造粒容置空间,所述造粒容置空间系圆柱形腔体,所述造粒容置空间的长度方向系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造粒装置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造粒容置空间的底部出口,所述底部出口处设置落料斗; 翻转机构,其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所述翻转机构具有旋转主轴及转臂,其中,所述旋转主轴系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的轴线上,所述转臂沿圆周均匀分布于所述旋转主轴且各所述转臂自所述旋转主轴沿径向直线向外延伸,各所述转臂的外端结合有铲部,藉由转动所述旋转主轴使得所述转臂能够带动物料翻滚; 加液管,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加液管的第一端接液源,所述加液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造粒装置壳体延伸入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所述加液管的第二端具有出液口,所述加液管用以向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加液雾化增湿,优选地,所述加液管系竖直设置,所述出液口处于或靠近于所述旋转主轴所在的水平面; 加料管,其具有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加料管的第一端接料源,所述加料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造粒装置壳体延伸入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所述加料管的第二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加料管用以向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加料,优选地,所述加料管系竖直设置,所述出料口处于或靠近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的内面;以及, 剪切刀具,其处于所述造粒容置空间内,所述剪切刀具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相固定结合,所述剪切刀具用以将物料剪切成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剪切刀具具有转动主轴及设置于所述转动主轴上的刀片,所述刀片间相互平行且相邻两切刀间有第一间隙,优选地,所述切刀靠近于所述造粒装置壳体的内面,所述切刀倾斜于水平面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罩壳,所述罩壳用以完全罩住所述造粒装置,避免粉尘飞扬。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装置,包含有, 烘干装置壳体,其内形成有烘干容置空间,所述烘干装置壳体上具有连通所述烘干容置空间的顶部出口及底部出口,其中,所述顶部出口处设置引风机,所述引风机用以微风控湿,所述底部出口处设置落料斗,所述落料斗用以收集散落料;以及, 输送机构,其处于所述烘干容置空间内,所述输送机构由沿竖直方向平行排列的数层输送带组成,其中,上、下相邻的输送带间输送方向相反且下层输送带相对于上层输送带沿输送方向错开一段距离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烘干容置空间沿竖直方向分为三段加热区域,其中,每一段加热区域均有独立的加热装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上段加热区域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大于中段加热区域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中段加热区域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大于下段加热区域的加热装置的工作温度。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各层输送带的输送速度系可独立设置,藉此能调整物料在输送带上的滞留时间。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球状水分散粒剂制备工艺,包含有以下步骤,步骤S1,物料混合;步骤S2,气流粉碎;步骤S3,增湿造粒:将物料置于造粒装置内边翻滚边增湿边剪切,形成粒质均匀的球状颗粒,优选地,在常压的状态下,即非挤压状态,进一步地,在常温的状态下;以及,步骤S4,烘干:将物料置于烘干装置内以静态翻转的方式干燥,优选地,并分段控温。本发明优点在于:翻滚同时伴随剪切造粒,并以静态翻转分段控温方式烘干的制备工艺来生产,具有低能耗,适应性广泛,生产环境无粉尘污染,设备清洗废水较少等特点。
【IPC分类】A01N25/14
【公开号】CN105165827
【申请号】
【发明人】董白, 马俊武
【申请人】上海科捷佳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