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51094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中医中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
【背景技术】
[0002] 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因细菌 感染而引起。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 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人。膀胱炎是临床常见、多发的感染性疾病,具有顽固性和 迀延性,治疗时间长,复发率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慢、尿痛、血尿、脓尿、腰腹酸痛等。这些 症状可见于西医很多疾病中,如慢性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等。中医多将之归 为"热淋下焦湿热证"。膀胱炎的病因很多,但大多数为化脓菌的感染。诱因有结石、异物、 肿瘤或阻塞性病变,包括由于神经系统疾产生的排尿功能障碍等。膀胱炎的急性炎症的病 理变化有粘膜充血、水肿、出血和溃疡形成,并有脓液或坏死组织。
[0003]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淋证范畴,其病因多由湿热肾虚等因素引起,如《诸病源候 论?诸淋病候》记载:"若饮食不节、喜怒不时、虚实不调,则脏腑不和,致肾病膀胱热也。"张 景岳曰:"淋之初病,则无不由乎热剧,无容辩矣。但也有久服寒凉而不愈者……,此惟中气 下陷及命门不固之证也。" 申请公布号CN103860790A(申请号201210531237. 3)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 治疗膀胱炎的化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当归15克,熟地15克,木通15克,柴胡10 克,泽泻10克,车前子10克,龙胆草10克,甘草10克。申请公布号CN103705834A(申请号 201310744559. 0)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 原料制成:木通20-30、车前子15-25、茅根30-40、党参10-20、百术10-20、陈皮10-20、泽泻 10-20、杜仲15-25、砂仁6-12、木香3-7、肉桂4-10、旱莲草7-15。申请公布号CN104367748A (申请号201410552949. 2)的中国发明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治疗膀胱炎的中药组合物,由 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骨皮5_8、石植花8_10、蕹菜20-30、柿蒂10_15、小蓟3_5、升麻 2-4、萆蘚3-4、木通2-4、芡实4-6、蒲公英4-6、丝瓜叶1-3、马鞭草3-5、赤小豆5-10、千里光 1-3、蚶壳草2-4、白花蛇舌草2-3、长果柄山蚂蝗1-3、大叶千斤拔2-4和海金沙2-3。
[0004] 目前对于本病的治疗,西医一般以抗菌消炎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毒 副作用大,易产生耐药性,导致长期迀延不愈。现有的中药大多功能单一,作用缓慢,且用药 时间长,延长了患者的病痛。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简单、方便服用、安全有效的 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该药剂疗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由下列原料药制备而成,均为重量份:蒲公英10-16 ;铁筷 子8-13 ;篇蓄9-14 ;肾炎草7-15 ;九龙藤8-14 ;丁葵草10-15 ;阿尔泰紫菀8-16 ;芡实9-13 ; 春不见7-14 ;鱼腥草10-13 ;太白鹿角7-15 ;青叶胆9-12 ;桉叶11-16 ;小通草10-14 ;红蒿 枝 8-15〇
[0007] 优选的方案中,蒲公英12-14 ;铁筷子9. 5-11.5 ;篇蓄10. 5-12. 5 ;肾炎草9-13 ; 九龙藤10-12 ;丁葵草11. 5-13. 5 ;阿尔泰紫菀10-14 ;芡实10-12 ;春不见9-12 ;鱼腥草 11-12 ;太白鹿角9_13 ;青叶胆10-11 ;桉叶12-14 ;小通草11-13 ;红蒿枝10_13。
[0008] 更加优选的,蒲公英13 ;铁筷子10. 5 ;篇蓄11. 5 ;肾炎草11 ;九龙藤11 ;丁葵草 12. 5 ;阿尔泰紫菀12 ;芡实11 ;春不见10. 5 ;鱼腥草11. 5 ;太白鹿角11 ;青叶胆10. 5 ;桉叶 13 ;小通草12 ;红蒿枝11. 5。
[0009] -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药,将其制成药学上可接受的稠膏剂,制备方法如下: (1) 将铁筷子置炒制容器内,文火加热炒黄,备用;小通草片置盆内喷水少许,微润3-5 分钟(优选微润4分钟),加6%的朱砂细粉,撒布均勾,并随时翻动,至外面挂匀朱砂为度,取 出,晾干,备用; (2) 将芡实置于炒热的麦麸中,继续文火加热翻炒至芡实呈微黄色,除去麦麸,备用; (3) 将步骤(1)处理后的铁筷子和小通草与九龙藤、蒲公英、阿尔泰紫菀、鱼腥草和太白 鹿角置于瓦罐内,加4-8倍量的纯净水(优选6倍量的纯净水),文火加热煎煮两次,第一次 煎煮28-40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34分钟),第二次煎煮12-30分钟(优选第二次煎煮21分 钟),合并两次煎液,减压浓缩至85°C相对密度为1. 30-1. 33的稠膏,备用; (4) 将步骤(2)处理后的芡实与篇蓄、肾炎草、丁葵草、春不见、青叶胆、桉叶和红蒿枝一 同置于中药提取罐中,以55%-85%的乙醇为溶剂(优选以70%的乙醇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 三次,每次各提取18-34分钟(优选每次各提取26分钟),合并三次醇提液,过滤,减压浓缩 至60°C相对密度为1. 20-1. 25g/mL的稠膏,备用; (5) 将步骤(3)和(4)所得稠膏混合,机械搅拌混匀,110°C干热灭菌25-35分钟(优选 110°C干热灭菌30分钟),冷却,封装,即得。
[0010] 上述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稠膏剂,优选的方案是,步骤(4)中所述乙醇的量为原 料药量的4. 5-7. 5倍(优选的所述乙醇的量为原料药量的5. 5-6. 5倍,更加优选的所述乙醇 的量为原料药量的6倍)。
[0011] 所述汤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桉叶置于蒸馏瓶内,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备 用;取新鲜蒲公英和鱼腥草置于洁净棉纱布内,封口,捣碎,压汁,取汁液备用; (2) 将芡实置于炒热的麦麸中,继续文火加热翻炒至芡实呈微黄色,除去麦麸,捣碎成 细粉,备用; (3) 将除步骤(1)和(2)以外的原料药置于砂锅内,加纯净水没过药面3-4cm,文火加热 慢煎三次,第一次煎煮32-40分钟(优选第一次煎煮36分钟),第二次煎煮20-28分钟(优选 第二次煎煮24分钟),第三次煎煮10-16分钟(优选第三次煎煮13分钟),合并三次煎液,过 滤,滤液备用; (4) 将步骤(2)所得芡实粉加入到上述滤液中,文火煎煮8-16分钟(优选文火煎煮12分 钟),过滤,滤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步骤(1)所得桉叶油、蒲公英和鱼腥草的汁液,搅拌均匀, 灭菌,即得。
[0012] 所述片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芡实置于炒热的麦麸中,继续文火加热翻炒至芡实呈微黄色,除去麦麸,捣碎成 细粉,备用; (2) 将篇蓄、肾炎草、蒲公英、丁葵草、春不见、青叶胆和红蒿枝置于中药干燥机中干燥, 取出,一同置于粉碎机中粉碎成细粉,备用; (3) 将铁筷子、九龙藤、阿尔泰紫菀、鱼腥草、太白鹿角、桉叶和小通草置于中药提取器 中,以75%的乙醇和水为溶剂,其中乙醇和水的体积比为1 :4,加热回流提取两次,第一次提 取20-30分钟(优选第一次提取25分钟),第二次提取18-34分钟(优选第二次提取26分 钟),合并两次提取液,过滤,滤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至65°C相对密度为1. 25-1. 28的稠 膏,喷雾干燥得干膏粉,研细,放凉,备用; (4) 将步骤(1)- (2)处理后的原料细粉加入到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硬脂酸镁和蔗糖细 粉,搅拌混匀,过90-130目筛(优选过110目筛),按照1. 5-2. 5g/片的计量(优选按照2g/ 片的计量)压成片剂,即得。
[0013]上述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片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干燥的温 度为45-65°C(优选的干燥的温度为50-60 °C,更加优选的干燥的温度为55°C)。
[0014]上述一种医治膀胱炎的内服片剂的制备方法,优选的方案是,步骤(2)中干燥的时 间为1-3小时(优选的干燥的时间为1. 5-2. 5小时,更加优选的干燥的时间为2小时)。
[0015] 所述丸剂的制备方法是: (1) 将芡实置于炒热的麦麸中,继续文火加热翻炒至芡实呈微黄色,除去麦麸,捣碎成 细粉,备用;九龙藤片和小通草片分别置于炒制容器内,文火焙至两面金黄,取出,放凉,捣 碎,研成细粉,备用; (2) 将桉叶置于蒸馏瓶内,加入8-12倍量的蒸馏水(优选加入10倍量的蒸馏水),采用 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桉叶油,备用;取新鲜蒲公英和鱼腥草置于洁净棉纱布内,封口,捣碎,压 汁,取汁液备用; (3) 将除步骤(1)和(2)以外的原料药置于砂锅内,加6-8倍量的冷水(优选加7倍量 的冷水),于室温下浸泡2-4小时(优选于室温下浸泡3小时),然后大火加热至沸,转小火煎 煮两次,每次各煎煮14-32分钟(优选每次各煎煮23分钟),合并两次煎液,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