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951338阅读:761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 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的慢性炎症病变,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以慢性起病,也 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迀延而来。慢性胆囊炎患者平时可以无任何表现,但常反复急性发作, 发作时疼痛难忍,十分痛苦。
[0003] 慢性胆囊炎属于中医"胆胀"、"胁痛"、"黄疸"等疾病范畴。病位在胆,肝胆互为表 里,故以肝胆为中心,可涉及脾胃,肝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分泌与排泄胆汁,注于胃肠, 助脾胃消化水谷。胆以通降为顺,因为饮食不节、寒温不适、精神因素等均可引起肝失疏泄、 气血瘀积胆腑和湿热瘀积中焦,必影响胆的中清与通降,胆腑通降失司,胆汁结聚不通,气 机不畅,致肝气郁结。肝胆与脾胃同属中焦,肝胆气逆最易犯胃侮脾,造成肝木乘脾,肝郁脾 虚或胆胃不和。脾胃不运,湿食停聚,蕴生湿热,反而滞于肝胆,酿成肝胆湿热。肝胆气郁日 久,易使胆汁淤积,湿热阻滞,脉络不畅,致气滞血瘀。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及 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小。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 其原料药材包括:大山黧豆,虎尾轮,旱田草,金线草,水晶花,寄生黄,香樟根,大铜钱菜,碎 米柴,络石藤,防风花,牛尾菜和七爪风。
[0006]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大山黧豆20~30份,虎尾轮10~20 份,旱田草30~40份,金线草10~20份,水晶花15~25份,寄生黄5~15份,香樟根 10~20份,大铜钱菜5~15份,碎米柴5~15份,络石藤20~30份,防风花30~40份, 牛尾菜15~25份和七爪风10~20份。
[0007]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大山黧豆20~25份,虎尾轮 10~15份,旱田草30~35份,金线草10~15份,水晶花15~20份,寄生黄5~10份, 香樟根10~15份,大铜钱菜5~10份,碎米柴5~10份,络石藤20~25份,防风花30~ 35份,牛尾菜15~20份和七爪风10~15份。
[000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大山黧豆22份,虎尾轮12 份,旱田草34份,金线草13份,水晶花18份,寄生黄7份,香樟根14份,大铜钱菜7份,碎 米柴6份,络石藤24份,防风花32份,牛尾菜16份和七爪风14份。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颗粒剂,其制备方法包 括以下步骤:
[0010] 第一步:将所述原料药材按所述比例混合,加相对于混合物3~5倍的醇浓度为 70~80%的乙醇,加热至沸腾回流2~3小时,过滤,以回流液为溶剂,以滤渣为溶质,采用 渗漉法以每分钟1~2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渗漉液,随后在真空度0. 01~0. 05Mpa下 减压浓缩至60~70 °C时相对密度为1. 00~1. 05的膏体,喷雾干燥,喷雾干燥机的进风温 度160~180°C、出风温度60~80°C,随后粉碎成粉末,制成干膏粉;
[0011] 第二步:在获得的干膏粉中加入相对于干膏粉质量〇. 3~0. 5倍的蔗糖粉和 0. 3~0. 5倍的糊精,制成颗粒,于60~70°C干燥,获得颗粒剂。
[0012]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中药的制备方法,所述中药的剂型为散剂,其制备方法包括 以下步骤:
[0013] 第一步:将所述中药各原料药材按比例混合,加入相对于混合物质量3~5倍的醇 浓度为70~80%的乙醇,加热回流2~3小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一提取液;过滤获得的药 渣再加入相对于所述药渣质量2~4倍的醇浓度为70~80 %的乙醇,加热回流1~2小 时,提取,过滤获得第二提取液;将第一提取液和第二提取液合并,减压浓缩除去乙醇溶剂, 干燥,获得干霄;
[0014] 第二步:将第一步获得的干膏放置在超微粉碎机中粉碎1~2小时,粉碎,过筛,获 得100目~200目的超微细粉;
[0015] 第三步:在将第二步获得的超微细粉中加入相对于其质量2~4倍的淀粉,混合, 获得散剂。
[0016]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中药对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有确切疗效,毒副作用 小。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大山黧 豆,虎尾轮,旱田草,金线草,水晶花,寄生黄,香樟根,大铜钱菜,碎米柴,络石藤,防风花,牛 尾菜和七爪风。
[0018]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药理如下:
[0019] 大山黧豆:【来源】为豆科植物茳芒香豌豆的种子。【性味】辛,温。【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主痛经,有经不调。
[0020] 虎尾轮:【来源】为豆科植物猫尾射的全草。【性味】甘,微苦,平。【归经】归心,肺, 肝经。【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主肺热咳嗽,肺痈,积聚,乳吹,脱肛,子宫脱垂,吐 血,尿血,外伤出血。
[0021] 旱田草:【来源】为玄参科植物旱田草的全草。【性味】甘,淡,平。【功能主治】理气 活血,消肿止痛。主闭经,痛经,胃痛,乳腺炎,颈淋巴结结核,外用治跌打损伤,臃肿疼痛,蛇 咬伤,狂犬咬伤。
[0022] 金线草:【来源】为寥科植物金线草的全草。【性味】辛,温。【功能主治】祛风除湿, 理气止痛,止血,散瘀。治风湿骨痛,胃痛,咳血,吐血,便血,血崩,经期腹痛,产后血瘀腹痛, 跌打损伤。
[0023]水晶花:【来源】为金粟兰科植物全缘金粟兰的根或全草。【性味】微苦,涩,性温。 【归经】归肝,肺经。【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散瘀消肿,止痛。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跌打损 伤,瘰疬,疮疖肿痛。
[0024] 寄生黄:【来源】为蛇菰科植物筒鞘蛇菰的全草。【性味】苦,涩,性寒。【归经】归 肺,胃,肝经。【功能主治】润肺止咳,行气健胃,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补肾涩精。主肺热咳 嗽,脘腹疼痛,黄疸,痔疮肿痛,跌打损伤,咯血,月经不调,崩漏,外伤出血,头昏,遗精。
[0025] 香樟根:【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树根。【性味】辛,温。【归经】归肝,脾经。【功能 主治】理气活血,除风湿。治上吐下泻,心腹胀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疥癣瘙痒。
[0026] 大铜钱菜:【来源】为伞形科植物中华天胡荽的全草。【性味】味辛,味苦,性平。【功 能主治】理气止痛,利湿解毒。主脘腹痛,肝炎,黄疸,小便不利,湿疹。
[0027] 碎米柴:【来源】为豆科植物小叶三点金草的全草。【性味】甘,平。【功能主治】清 热利湿,解毒。治泌尿系结石,慢性胃炎,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痈疽发背,痔疮,漆疮。
[0028] 络石藤:【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的带叶藤茎。【性味】苦,辛,性微寒。【归经】 归心,肝,肾经。【功能主治】通络止痛,凉血清热,解毒消肿。主风湿痹痛,腰膝酸痛,筋脉拘 挛,咽喉肿痛,疔疮肿毒,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0029] 防风花:【来源】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花。【性味】味辛,性微温。【归经】归脾,胃, 肝经。【功能主治】理气通络止痛。主脘腹痛,四肢拘挛,骨节疼痛。
[0030] 牛尾菜:【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牛尾菜的根及根茎。【性味】甘,苦,平。【归经】归 肝,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