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_2

文档序号:8960719阅读:来源:国知局
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施工方式与步骤③相同,每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进行相应的后浇带处理);
④施工主体结构(即地下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0016]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0017]本发明以两层地下结构的支护换撑方法为例,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①如图1所示,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4,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1,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 ;
②如图2所示,基坑I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5,在底板5上设有后浇带6 (后浇带数量根据需要可多可少,并不局限于图示一道,余同),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底板5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底板5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
③如图3所示,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3,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9,且在中间层楼盖9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沿着中间层楼盖9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4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8,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板9以及传力带8达到所需强度;
④如图4所示,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2留在位于主体结构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部分12 (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11,顶层楼盖11上设有后浇带6,后浇带6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7,剩余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部分12与顶层楼盖11周边相连接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如图5所示,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⑥如图6所示,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⑤中的拆除方法;
⑦如图7所示,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拆除方法同步骤
⑤中的拆除方法;
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
[0018]实际应用并不限于地下结构楼层数,而且当层数较多时,可结合支护结构设计同时对多个楼层进行换撑施工,产生的效果更好。
【主权项】
1.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式换撑构件,沿该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该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然后拆除该中间层楼盖上方的水平支撑构件;以此类推,自下而上依次施工一层或多层中间层楼盖; ④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前,先拆除最上层的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当需要封浇各后浇带时,自下而上,依次进行后浇带的封浇,每次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基坑周边施工竖向支护构件,施工完毕后开挖基坑,同时从上至下依次施工基坑支护用的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 ②基坑开挖至所需标高后,施工地下结构的底板,在底板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底板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底板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③拆除底板上方的第二道水平支撑构件,向上施工一层中间层楼盖,且在中间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沿着中间层楼盖周边与竖向支护构件之间施工混凝土传力带,经养护后使得中间层楼盖以及传力带达到所需强度; ④拆除第一道水平支撑构件位于主体结构范围内的部分,保留主体结构以外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再向上施工主体结构的顶层楼盖,顶层楼盖上设有后浇带,后浇带内安装可拆卸的换撑构件,保留的水平支撑构件部分与顶层楼盖周边相连以作为水平传力带; ⑤封浇底板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⑥封浇中间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⑦封浇顶层楼盖的后浇带,封浇前进行换撑构件的拆除; ⑧全部后浇带内的换撑构件拆除后回收即可。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撑构件的拆除方法是,先拆除主体结构内部离竖向支护结构较远后浇带的换撑构件,再逐步拆除较近距离后浇带的换撑构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同一条后浇带内沿长向间隔分布的换撑构件,按从内部向两侧边的顺序对称依次拆除。
【专利摘要】<b>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地下结构后浇带换撑方法,采用可拆卸的换撑构件,结合施工顺序以及利用已有支护结构构件,可以全部回收换撑构件,从而明显节约后浇带换撑所需的材料消耗,同时为换撑构件的循环再利用创造条件。本发明使得在地下结构结束换撑施工后能够方便地回收换撑构件,减小材料消耗,节约工程造价。</b>
【IPC分类】E02D17/04
【公开号】CN105178330
【申请号】
【发明人】胡达敏, 方巽科, 李保忠, 詹乐斌
【申请人】浙江绿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7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