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62514阅读:来源:国知局
热介质侧的换热介质优选为除盐水,除盐水具有较高的清洁度,满足系统水质要求,同时本发明仅需要承受除盐水约0.6Mpa大小的压应力,减少了所述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抗压要求,本发明可以采用相应的抗压要求较低的管材作为原材料,有效地减少制作成本。
[0027]栗体200优选为闭式循环水栗,用于克服换热介质循环回路以及换热器带来的阻力,并且其扬程比传统直接换热系统的升压栗低,节省电耗。
[0028]本发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700和第二三通阀800,第一三通阀700设有第一接头710、第二接头720、第三接头730,第一接头710与省煤器100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第二接头720与第一换热器300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第三接头730与第二换热器400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第二三通阀800设有第四接头810、第五接头820和第六接头830,第四接头810与省煤器100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第五接头820与第一换热器300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第六接头830与第二换热器400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当非采暖季节时,第一三通阀700与第二三通阀800均切换至连通省煤器100与第一换热器300的换热介质侧,形成了加热凝结水的第一循环回路;当采暖季节时,第一三通阀700和第二三通阀800均切换至连通省煤器100与第二换热器400的换热介质侧,形成了加热热网水的第二循环回路。第一三通阀700和第二三通阀800实现了凝结水和热网水的独立加热,使得凝结水加热和热网水加热切换方便。
[0029]由于换热介质在换热过程中有一定的损耗,因而省煤器100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还与换热介质供给系统30连通进行自动供给,保证换热介质循环回路能够稳定运行。
[0030]本发明还包括低压加热器900,低压加热器900的输入端与凝结水系统600的输出端通过低压加热器进水管910连通,低压加热器900的输出端与凝结水系统600的输入端通过低压加热器出水管920连通。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水侧的输入端与低压加热器进水管910通过第一进水管310连通,用于将低压加热器进水管910的凝结水引入至第一换热器300中;第一换热器300的第一水侧的输出端与低压加热器出水管920通过第一出水管320连通,用于将加热后的凝结水汇入至低压加热器出水管920的主凝结水中。第一进水管310设有第一进水阀311,第一出水管320设有第一出水阀321,低压加热器进水管910设有低压加热器进水阀911,低压加热器出水管920设有低压加热器出水阀921,正常运行状态下,上述阀门均处于打开状态,当需要对所述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检修维护时,只要关闭第一进水阀311和第一出水阀321即可,低压加热器900仍能正常加热凝结水并输出供应,不会影响汽轮机机凝结水主路的使用,当需要对低压加热器900进行检修时,关闭低压加热器进水阀911和低压加热器出水阀921即可。
[0031]本实施例中,第一进水管310还设有水量调节阀312,用以调节进入第一换热器300的凝结水流量,进而可以间接地调节烟气余热吸收量。
[0032]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水侧的输入端与热网水系统500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进水管410连通,第二换热器400的第二水侧的输出端与热网水系统500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出水管420连通,第二进水管410设有第二进水阀411,第二出水管420设有第二出水阀421,第二进水管410和第二出水管420之间设有旁路管430,旁路管430设有旁路阀431,旁路管430与第二进水管410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点(附图未标识),旁路管430与第二出水管420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点(附图未标识),第二进水阀411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第二出水阀421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和第二换热器400之间。当需要对所述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进行检修维护,可直接关闭第二进水阀411和第二出水阀421并打开旁路阀431,之后第二进水管410和第二出水管420通过旁路管430连通,保证热网水主路正常使用。
[0033]由于传统的省煤器100在锅炉炉后,用凝结水或热网水直接换热,管路长,阻力大,投资大,升压栗扬程大,而本发明第一换热器300和第二换热器400均可布置于汽机房,离凝结水系统及热网水系统较近,可以相应减少第一进水管310、第一出水管320和第二进水管410、第二出水管420的长度,进而可以减少第一进水管310和第一出水管320的高压管材用量,减少制作成本。
[0034]本发明有效地利用了烟气的热能,使得烟气温度得到有效降低,并且烟气经过除尘器、脱硫岛再排入大气,也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在采暖期及非采暖期利用烟气尾部余热分别加热热网水和凝结水,降低全厂热耗,降低供电标煤耗,提高机组效率,尤其是对于褐煤机组,其排烟温度较高,烟气可利用余热大,余热利用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本发明避免了相同管路不同水质交替使用的问题,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的切换中,只需要分别切断和连通相应的换热介质循环回路即可,不会污染汽轮机凝结水水质,有利于可靠性要求高、故障率要求低的施工安全进行。同时,采用换热介质与锅炉烟气热交换,之后换热介质再与热网水和凝结水热交换的间接换热方式,使得凝结水和热网水不与省煤器100直接接触,降低了省煤器100的抗压要求,可节省原材料制作成本。
[0035]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6]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省煤器、栗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网水系统和凝结水系统,所述省煤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以及所述栗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省煤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以及所述栗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水侧与所述凝结水系统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水侧与所述热网水系统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回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三通阀和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设有第一接头、第二接头、第三接头,所述第一接头与所述省煤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所述第二接头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三接头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三通阀设有第四接头、第五接头和第六接头,所述第四接头与所述省煤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五接头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所述第六接头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出端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省煤器的换热介质侧输入端还与换热介质供给系统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低压加热器,所述低压加热器的输入端与所述凝结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低压加热器进水管连通,所述低压加热器的输出端与所述凝结水系统的输入端通过低压加热器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水侧的输入端与所述低压加热器进水管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水侧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压加热器出水管通过第一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设有第一进水阀,所述第一出水管设有第一出水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水侧的输入端与所述热网水系统的输出端通过第二进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水侧的输出端与所述热网水系统的输入端通过第二出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设有第二进水阀,所述第二出水管设有第二出水阀,所述第二进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设有旁路管,所述旁路管设有旁路阀,所述旁路管与所述第二进水管连接处设有第一连接点,所述旁路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连接处设有第二连接点,所述第二进水阀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出水阀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点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管设有水量调节阀。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介质侧的换热介质为除盐水。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省煤器、泵体、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热网水系统和凝结水系统,所述省煤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以及所述泵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一循环回路,所述省煤器、所述第二换热器的换热介质侧以及所述泵体依次连通形成第二循环回路,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水侧与所述凝结水系统连通形成第一换热回路,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水侧与所述热网水系统连通形成第二换热回路。本发明实现了热网水和凝结水的独立换热,有效地防止了水质干涉现象,保证主机凝结水不被污染。同时,采用换热介质与锅炉烟气热交换的间接换热方式,使得凝结水和热网水不与省煤器直接接触,降低了省煤器抗压要求,可节省原材料制作成本。
【IPC分类】F24D3/10, F22D1/00, F24D3/02
【公开号】CN105180144
【申请号】
【发明人】白建基, 张鹏
【申请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