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765563阅读:3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智能家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保护隐私,会在家里安装窗帘。但是,有时在换衣服时忘记关窗帘了会很尴尬;或者人们在出差时为了防止被小偷盯上,也希望窗帘可以正常开关,所以需要一种能够能实现自动控制开关窗帘开关的装置。
[0003]现在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设备,包括智能门锁、智能窗户、智能窗帘、智能插座等,而这些每一个不同的智能硬件设备中就包含了一个不同的核心控制装置。在智能设备不断增加之后,可以想象,控制将会变得很繁琐,因为不同的装备对应一套不同的设备,扩展维护都很困难。
[0004]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对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作为物联网应用之一的智能家居必将成为未来家居的基本形态,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0005]智能家居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使人们的家居生活更加舒适、安全、高效。
[0006]但是,发明人在实施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现有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存在以下不足:
不同标准的家居控制器因为接口不同,不能接入同一智能家居服务器。以当前国内现状为例,智能家居标准主要有以海尔为代表的家庭网络标准产业联盟ITopHome标准,以及以美的为代表的信息设备资源共享协同服务(IGRS,Intelligent Grouping andResourceSharing)标准。不同标准定义的家居控制器(家庭网关)与智能家居服务器间接口不同。ITopHome标准的家居控制器只能接入ITopHome标准的智能家居服务器,IGRS标准的家居控制器也只能接入IGRS标准的智能家居服务器。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智能家居产业链难以形成,不利于智能家居业务的推广,同时,用户购买的智能家居设备可能并不遵循同一标准,使得用户不得不先后登录不同的智能家居服务器来控制自己家中的智能家居设备,不便于用户的操作使用。
[0007]当前,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均采用浏览器/服务器架构(B/SBrowser/Server)。
[0008]B/S架构的缺陷之一是无法实现端到端的内容加密。因为智能家居业务涉及用户家中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与操作以及视频音频媒体的远程传送,所以智能家居业务是否安全对智能家居用户而言至关重要。也就是说,除了采用用户名/密码验证之外,还需对家居控制器到客户端之间传送的内容进行加密保护。B/S架构的缺陷之二是不能主动上报智能家居设备状态到客户端。B/S架构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客户端没有请求信息,服务器端不会主动推送信息。基于B/S架构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虽然可以采用短消息或Email方式实现智能家居设备状态上报,但无论是短消息还是Email均难以满足用户的实时交互需求。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能够远程对家中的各种设备进行监控、控制,同时扩展维护都很方便。
[0010]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装置以及若干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的从装置,所述主装置与从装置之间通过WIFI进行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主装置包括:核心控制器,通信模块,WIFI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核心控制器控制通信模块通过WIFI控制器与所述从装置进行通信。
[0012]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模块,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主装置对从装置进行控制。
[0013]进一步地,所述远程控制模块为手机,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并对所述从装置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0017]如图1,图2所示,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主装置以及若干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的从装置,所述主装置与从装置之间通过WIFI进行连接。
[0018]所述主装置包括:核心控制器,通信模块,WIFI控制器以及电源,所述核心控制器控制通信模块通过WIFI控制器与所述从装置进行通信。
[0019]所述系统还包括远程控制模块,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无线方式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所述远程控制模块通过所述主装置对从装置进行控制。
[0020]所述远程控制模块为手机,通过安装在手机上的应用与所述主装置相连接并对所述从装置进行控制。
[0021]用户的手机通过无线基站、路由器以及WIFI与主装置相连接。
[0022]用户通过手机中的APP控制主装置,使得主装置可以与APP进行通信,将各个从装置的信息传送到APP。
[0023]从装置是与各个控制装置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因为各个从装置都能与主装置进行通信,所以从装置可以接收主装置的指令,并且返回控制器的状态给主装置。
[0024]实现了用户与各个从装置之间的双向通信。
[0025]示例性的,从装置I可以是窗帘控制器,从装置2可以是智能灯控制器,从装置3可以是窗户控制器,从装置4可以是门锁控制器,从装置N可以是新加入的智能设备。
[0026]当下智能家居技术主要指的是通讯或控制协议,专业来看这里主要涉及硬件接口和软件协议两部分,笼统来看市场上主要分为两大派别,即大家经常听到的无线与有线技术:
有线方式 RS485
IEEE802.3 (Ethernet)
EIB/KNXLonfforksX-1O,PLC-BUSPLC-BUS 概述
CresNet,AXLink 等等 Net 或 Link
除了X-1O,PLC-BUS之外,几乎没有专门针对智能家居行业制定的通讯技术;而有趣的是X-1O电力线载波技术甚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研制成功开始应用与家居自动化领域了,在我们国内也是2000年左右就被引入并开始推广了,但是市场局面一直难于打开,难于广泛推广的主要原因除了设备成本与人们需求不匹配之外,还在于技术本身的种种问题。为什么电力线载波技术曾经甚至还一直能够被很多人寄予厚望?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该技术让我们在部署智能家居系统的时候可以免于另外布线,单独布线是件实施复杂、维护困难、成本只升不降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当然我们不想单独为了这个“锦上添花”的需求再花费那么多线在屋子里,如果我们有个完美的技术方案可以将家里的电力线都能省去的话,我想将来也会被广泛采用。回到电力线载波技术本身的问题,最主要还是出现在稳定性上,因为电力网络环境实在太糟糕,尤其是国内的电网,如果我们要实现足够稳定地在电力线上通讯,需要花费的代价太大,尽管后来PLC-BUS提高了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仍旧难以达到稳定持续的通讯质量,况且电网环境变化多端,后期维护有点捉襟见肘、搞得定一时,搞不定一世呀。除此之外,电力线通讯还涉及到对公共电网的二次污染以及信息安全性的问题等等。所以虽然电力线载波技术虽然产生得非常早期,但是人们还是不停地从其他领域寻找合适的有线技术开发智能家居产品,甚至自创私有技术协议进行产品开发,当然因为各种有线技术都有其优劣势,所以一直群雄相争、各分天下,也许也正因为如此,智能家居行业一直不愠不火,没有突破性的进展,行业规模也一直较小。
[0027]无线方式 RF射频技术蓝牙(Bluetooth)
WiFi
Zigbee
Z-Wave
Enocean
无线技术的出现满足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但是无线技术与有线技术的PK就此结束了吗?在没有出现一个杀手级的无线技术之前,这场硝烟一定还会继续下去,除了电力线载波之外,所有的有线技术都会告诉你他们基于专用通讯线缆的系统是多么地稳定和必要。但人们并不会因此满足,从最普遍的RF433/315MHZ等点对点技术开始就试图寻找一个稳定且廉价的无线智能家居技术方案,原本智能家居系统最为重视的是稳定性、灵活性与安全性,看起来Zigbee是应运而生的,蓝牙(Bluetooth)也在有主动靠近智能家居行业的举动;WiFi作为低成本、最易与互联网连接的智能家居技术解决方案也广受欢迎。
[0028]主流技术
智能家居领域由于其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也导致了技术路线和标准众多,没有统一通行技术标准体系的现状,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主要有三类主流技术:
第一类一一总线技术类
总线技术的主要特点是所有设备通信与控制都集中在一条总线上,是一种全分布式智能控制网络技术,其产品模块具有双向通信能力,以及互操作性和互换性,其控制部件都可以编程。典型的总线技术采用双绞线总线结构,各网络节点可以从总线上获得供电,亦通过同一总线实现节点间无极性、无拓扑逻辑限制的互连和通信。
[0029]总线技术类产品比较适合于楼宇智能化以及小区智能化等大区域范围的控制,但一般设置安装比较复杂,造价较高,工期较长,只适用新装修用户。
[0030]第二类一一无线通信技术类
无线通信技术众多,已经成功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的无线通信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射频(RF)技术(频带大多为315和433.92MHz)、VESP协议、IrDA红外线技术、HomeRF协议、Zigbee标准、Ζ-Wave标准、Z-world标准、X2D技术等。
[0031]无线技术方案的主要优势在于无需重新布线,安装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