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智能锁体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40502阅读:来源:国知局
命。
[0011]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主动腔的上壁连接,弹簧另一端与连接头的上端面连接。无论是电子开锁还是机械开始,连接杆的下端部始终会在主动腔内进行上下移动,因此连接杆的下端对第二盲孔会造成持续的冲击,而与连接头相连的上顶杆会将该作用应力传输至气缸,进而造成气缸性能的不稳定,针对该问题,本发明设置有弹簧,即在上顶杆上移或是连接杆自动下移的过程中,弹簧通过一定的弹性形变将连接杆下移产生的冲击力所抵消,实现降低对驱动装置的动力部件的冲击,延长其使用寿命。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能保证同时实现电子开锁和机械开锁,并且在处理机械应急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且通过弹簧A和弹簧B的相互配合,在保证平稳开闭锁体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锁体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利用销柱的运动惯性可快速带动转芯移动,避免销柱在初始状态下直接带动转芯而增大驱动器的工作负荷,即降低电子开锁或是机械开锁时的难度;
3、本发明将销柱的个数设置为6个,且将其均匀分布在盒体的圆周壁上,在转芯转动时,销柱与限位孔的接触以及受力更加均匀,即增加门锁在开启或是关闭时的稳定性,同时减小转芯以及盒体之间的磨损。
【附图说明】
[0013]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离合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驱动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 1-盒体、2-支撑块、3-弹簧A、4-矩形槽、5-销柱、6-限位孔、61-调整段、62-过渡段、63-平直段、7-转芯、8-通孔、9-弹簧B、10-壳体、11-离合器、12-驱动器、13-气缸、14-底座、15-电机、16-支撑块、17-螺杆、18-支撑座、19-连接板、20-连接杆、21 -弹片、211 -滑槽、212-滚珠、22-弹簧、23-小齿轮、24-大齿轮、25-上顶杆、26-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5]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离合器11和驱动器12,所述离合器11包括圆形的盒体1、多个销柱5以及固定在盒体I中部的转芯7,所述转芯7中部开有供把手转轴穿过的通孔8,在所述销柱5—端的两个侧壁上开有矩形槽4,在所述盒体I的圆周壁上安装有多个与销柱5匹配的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中部开有小孔,销柱5另一端贯穿小孔置于盒体I内,且在小孔内壁上设置有凸缘且所述凸缘内壁与矩形槽4槽底接触,在所述转芯7的外壁上开有多个与销柱5同轴的限位孔6;还包括设置在矩形槽4内的弹簧A3和弹簧B9,所述弹簧A3—端固定在所述凸缘的上端面,且弹簧A3另一端固定在矩形槽4 一端内壁上,所述弹簧B9—端固定在所述凸缘的下端面,且弹簧B9另一端固定在矩形槽4另一端内壁上;所述限位孔6内壁包括依次连接的调整段61、过渡段62以及平直段63,所述调整段61内径沿转芯的径向由外向内递减,所述平直段63为与销柱5等径的柱状圆面,所述过渡段62为沿所述销柱5轴线突出的光滑曲面;所述驱动器12包括底座I和弹片21,所述底座I内部被分隔成主动腔和被动腔,所述弹片21为圆弧形,弹片21底部安装有支撑座18,支撑座18下端贯穿底座I上壁置于被动腔内,被动腔内还设置有电机15和螺杆17,电机15输出端上安装有小齿轮23,螺杆17下端部安装有小齿轮23配合的大齿轮24,且支撑座18下端开有第一盲孔,螺杆17上端部滑动设置在第一盲孔内,在所述螺杆17上安装有与之螺纹配合的支撑块16,支撑块16上端两侧分别开有凹槽,支撑座18下端面设置有与凹槽配合的突起,在所述主动腔内设置有连接头26,所述连接头26上端面上开有第二盲孔,所述连接头26下端面设有上顶杆25,且上顶杆25贯穿主动腔的下腔体壁向外延伸,连接杆19一端滑动设置在第二盲孔内,连接杆19另一端贯穿主动腔的上腔体壁向外延伸,还包括连接板19,所述连接板19 一端与连接杆19上端面连接,连接板19另一端与支撑座18的侧壁连接;在所述弹片21上表面开有设有滑槽211,且在所述滑槽211内等距间隔设置有多个滚珠212,且所述滚珠212的局部突出与所述滑槽211。
[0016]在电子锁无法实现电子开锁而采用机械钥匙应急时,在机械钥匙的正常的机械开启的情况下,使得销柱5沿盒体I的径向朝其圆心做直线运动,即销柱5的端部直接与限位孔6配合,使得盒体I与转芯7—起转动,而电子锁体的把手则随之转动,同时在把手的转动过程中,多个销柱5均为活动设置,即在盒体I与转芯7同步转动的过程中,多个销柱5依次与其所对应的限位孔6配合,且完成配合后的销柱5在弹簧A3的弹性回复作用力下重新回复到初始位置,以此往复,直至将锁完全打开。而在使用电子开锁时,并且关门状态时锁芯处于空旋转状态,把手无法开启门锁,需要开门时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到电子锁体的驱动器12的指令,此时多个销柱5与限位孔6,实现带盒体I与把手变为一个传动的整体联动,实现开门,把手在旋转的过程中,多个销柱5轮替,实现不间断的工作,直到完成开门动作。因此,本发明能保证同时实现电子开锁和机械开锁,并且在处理机械应急时,操作简单,方便实用。其中,在机械开锁或是电子开锁的过程中,多个销柱5依次进行沿盒体I径向上的直线运动,当销柱5与限位孔接触时弹簧A3被压缩,而弹簧B9被拉伸,即于销柱5本体而言,弹簧B9将其沿盒体I径向指向其圆心方向上的运动惯性在最大程度上减弱,使得销柱5端部在进入限位孔6内后降低其对转芯7的冲击力,而在销柱5与限位孔6发生脱离时弹簧B9回复形变,而弹簧A3被拉伸,即避免销柱5上矩形槽4的端部直接与凸缘下端面发生剧烈碰撞,同时快速将销柱5的运动状态稳定下来,使之保持其初始静止状态,以方便门锁的开闭。通过弹簧A3和弹簧B9的相互配合,在保证平稳开闭锁体的同时,在最大程度上保证锁体的使用寿命。其中,在销柱5与限位孔6配合时容易出现销柱5端部与限位孔6的上端面错位,即使得销柱5向限位孔6的移动受阻,而本实施例中限位孔6包括调整段61、过渡段62以及平直段63,平直段63的内径与销柱5等径,在销柱5的下移过程中其端部先与限位孔6的调整段61接触,调整段61的上端直径大于销柱5的外径,则销柱5能够快速进入到调整段61,随着转芯7的移动,销柱5端面滑过光滑的过渡曲面后顺利进入到平直段63中,即实现销柱5与限位孔6的快速对中,保证销柱5快速带动转芯7移动以完成开锁。
[0017]并且,在销柱5与限位孔6配合前,盒体I与转芯7为两个单独的个体,销柱5与限位孔6配合后,多个销柱5带动相应的限位孔6以及转芯7—起转动,进而实现开锁目的,而在销柱5带动转芯7运动时,限位孔6的孔径大于销柱5的外径,使得销柱5在限位孔6内可预先进行一段距离的自由移动,直至销柱5外壁与限位孔6内壁接触,利用销柱5的运动惯性可快速带动转芯7移动,避免销柱5在初始状态下直接带动转芯7而增大驱动器12的工作负荷,即降低电子开锁或是机械开锁时的难度。
[0018]工作时,离合器11与驱动器12均放置在壳体10内,驱动器12直接与电子锁的离合器11配合,关门状态时,离合器11处于空转旋转状态,把手无法开启门锁,需要开门时,通过电子信号传输到与上顶杆25末端连接的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