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47466阅读:来源:国知局
道的预设调整量,得到各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其中,对于在当前周期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未发生掉线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可以为零,即上报给基站的该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等于该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对于在当前周期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越大。具体实施中,基站为移动终端分配信道时,会考虑移动终端接入各信道的信号强度,优先将信号较强的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优先级被降低得越多,使得基站可根据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的掉线次数为移动终端合理分配信道。
[0059]本发明实施例,可记录当前周期内移动终端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检测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向基站上报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强度等于所述实际信号强度减去对应信道的预设调整量,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越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根据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和在各信道掉线的次数适应性调整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使基站为移动终端合理分配信道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掉线率,进而提高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
[0060]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可通过移动终端来执行。如图2所示,所述信道质量信息的上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0061]S201,记录当前周期内移动终端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
[0062]具体实施中,基站为移动终端分配信道,移动终端接入基站分配的信道以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移动终端所接入的信道包括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主要用于传输用于控制的信号,可包括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等。业务信道主要用于传输话音和数据。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移动终端接入的信道受到干扰,或者移动终端的所在小区发生变化但未及时切换信道等原因,移动终端将无法接入数据网络,发生掉线。此时,移动终端可按周期记录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
[0063]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可根据移动终端掉线的频率进行设置,若移动终端掉线的频率越高,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越短。具体地,可预先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然后每个周期统计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若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缩短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若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延长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
[0064]S202,检测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
[0065]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可在每接入一个信道时,检测在该信道接收到的实际信号强度并记录。当一个周期结束时,移动终端可统计在该周期内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
[0066]S203,判断是否已存储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204,否则执行步骤S205。
[0067]具体实施中,信道标识用于唯一区分每个不同的信道。第一信道指的是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信道。根据当前周期内的记录,可统计出当前周期内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第一信道,并判断是否已存储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
[0068]S204,更新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的存储时间为当前时间。
[0069]若已存储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则无需重复存储,只需将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的存储时间更新为当前时间,以记录所述第一信道最近一次被统计为掉线次数最多的信道的时间。
[0070]S205,存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
[0071]若未存储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则存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其中,每个周期存储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信道的信道标识,可为后续周期调整各信道的预设调整量提供依据。
[0072]在一些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为节省存储空间,在存储所述第一信道的信道标识之前,可先删除存储时间在多个周期之前的信道标识。
[0073]S206,判断已存储的信道标识中是否包括存储时间在N个周期之前的第三信道的信道标识,其中N为大于2的整数;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207,否则执行步骤S208。
[0074]其中,第三信道表示在N个周期之前的某些周期中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但是在最近N个周期之内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的次数并非最多的信道。
[0075]具体实施中,通过查询已存储的信道标识的存储时间,可判断已存储的信道标识中是否包括第三信道的信道标识。
[0076]S207,降低所述第三信道的预设调整量。
[0077]考虑到在最近N个周期之内移动终端接入第三信道时掉线的次数并非最多的,可能是因为第三信道的信道质量有所提升。因此若已存储的信道标识中包括第三信道的信道标识,可适当降低所述第三信道的预设调整量。
[0078]S208,判断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第一信道与上一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第二信道是否为同一信道,若判断结果为是,执行步骤S209,否则执行步骤S210。
[0079]其中,第二信道指的是移动终端在上一周期接入时掉线次数最多的信道。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可通过查询上一周期存储的信道标识和当前周期存储的信道标识以判断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是否为同一信道。
[0080]S209,增加所述第一信道的预设调整量。
[0081]若第一信道和第二信道为同一信道,即移动终端连续两个周期内在该信道掉线的次数最多,说明该信道的优先级仍然较高,基站将该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的概率较高。此时,可适当增加该信道的预设调整量,使得上报给基站的该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更低,从而降低基站将该信道分配给所述移动终端的优先级。
[0082]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可预先设置一基础调整量,当一个信道标识首次被存储时,对应的信道的预设调整量为该基础调整量。
[0083]S210,向基站上报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强度等于所述实际信号强度减去对应信道的预设调整量,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越大。
[0084]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当一个周期结束时,移动终端根据在当前周期所接入的信道发生掉线的情况将所接入的信道的信号强度进行适应性修改后上报给基站。具体地,可将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减去该信道的预设调整量,得到各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其中,对于在当前周期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未发生掉线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可以为零,即上报给基站的该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等于该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对于在当前周期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越大。具体实施中,基站为移动终端分配信道时,会考虑移动终端接入各信道的信号强度,优先将信号较强的信道分配给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优先级被降低得越多,使得基站可根据各信道的信号强度和移动终端的掉线次数为移动终端合理分配信道。
[0085]本发明实施例,可记录当前周期内移动终端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检测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向基站上报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参考信号强度,其中,所述参考信号强度等于所述实际信号强度减去对应信道的预设调整量,每个信道的预设调整量为根据基础调整量以及移动终端在接入该信道时掉线的情况适应性增减得到的,所述移动终端接入时发生掉线次数越多的信道,其预设调整量越大。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移动终端可根据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和在各信道掉线的次数适应性调整向基站上报的信道质量信息,使基站为移动终端合理分配信道以降低移动终端的掉线率,进而提高移动终端的通信质量。
[0086]参见图3,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移动终端可包括记录模块301、检测模块302以及上报模块303,其中:
[0087]记录模块301,用于记录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
[0088]具体实施中,基站为移动终端分配信道,移动终端接入基站分配的信道以进行无线通信。其中,移动终端所接入的信道包括控制信道或业务信道,控制信道主要用于传输用于控制的信号,可包括广播信道、公共控制信道、专用控制信道等。业务信道主要用于传输话音和数据。在一些情况下,由于移动终端接入的信道受到干扰,或者移动终端的所在小区发生变化但未及时切换信道等原因,移动终端将无法接入数据网络,发生掉线。此时,移动终端可按周期记录每次掉线时所接入的信道。
[0089]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可根据移动终端掉线的频率进行设置,若移动终端掉线的频率越高,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越短。具体地,可预先设置第一预设阈值和第二预设阈值,其中第一预设阈值大于第二预设阈值,然后每个周期统计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若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大于第一预设阈值,则缩短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若所述移动终端掉线的次数小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延长所述周期的时间长度。
[0090]检测模块302,用于检测当前周期内所述移动终端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度。
[0091]具体实施中,移动终端可在每接入一个信道时,检测在该信道接收到的实际信号强度并记录。当一个周期结束时,移动终端可统计在该周期内所接入的各信道的实际信号强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