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_4

文档序号:9873537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剂:富士一号+稻痕灵(市售);10 % tolprocarb颗粒剂(按常规方法自 制);4%烯肟菌胺颗粒剂(按常规方法自制)。
[0124] 试验共设9个处理,不设重复,共9个小区,各试验小区面积132m2,各小区均随机 区组排列,每小区之间作垄隔开,上面覆盖塑料薄膜,水源单排单灌,以防小区间药液相互 串灌。
[0125] 施药时间为6月3日(水稻移栽前一天)下午5点进行,先用天平称取试验所需的 不同重量,然后在秧盘上均匀撒施,仅施一次。撒药由一人操作完成,同一处理区秧盘各处 用药量均匀一致,撒后用竹棍在秧叶上来回轻扫,使部分秧叶上的颗粒剂落在秧苗根部,6 月4日清晨机插前在各处理区均匀撒施300克清水,以便颗粒剂紧紧地粘在秧苗根部。采用 久保田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栽插,插秧机型号2ZGQ-8D,插秧机栽插时株行距IScmX 25cm, 亩用秧盘30个。常规防治区(在水稻叶瘟病始发病时和一次药后10天两次用药,每亩用 富士一号80ml喷雾;防治水稻穗颈瘟病于水稻破口前7天和一次药后14天共两次施药,每 亩用稻艳20g喷雾;每次用水量均为30kg/亩)。
[0126] 于每次喷雾施药前及末次药后14天调查叶瘟病病情指数,叶瘟病每小区5点取 样,每点调查50株,每株调查旗叶及旗叶以下两片叶。
[0127] 穗颈瘟于二次喷雾施药后穗颈瘟病情稳定时调查病穗率、病指,穗瘟每点调查50 穗,记载发病株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病效果。
[0128] 叶瘟分级标准如下:
[0129] 0级:无病粒;
[0130] 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长度小于Icm ;
[0131] 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Icm ;
[0132] 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 ;
[0133] 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 ;
[0134] 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及全部叶枯死。
[0135] 穗颈瘟分级标准如下:
[0136] 0级:无病;
[0137]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0138] 3级:每穗损失6%~20% (1/3左右枝梗发病);
[0139] 5级:每穗损失21 %~50% (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0140] 7级:每穗损失51 %~70% (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0141] 9级:每穗损失71%~100% (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0142] 表4、不同实施例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调查表(2014. 9. 24)
[0144] 试验结果为:五个实施例中的不同样品对叶瘟病的防效为87. 6-90. 7%,对穗颈 瘟的防效为79. 4-83. 2%。五个实施例对稻瘟病的防效均明显好于常规喷雾处理和对照药 剂单剂处理。
[0145] 3防治水稻穗颈瘟的田间药效试验
[0146] 试验设在岗集镇前丰村晚稻田。试验田肥力中等,栽培条件均匀一致,符合当地的 农业实践。试验始于水稻剑叶展开期,对照药剂为5%烯肟菌胺乳油(按常规方法自制); 9% tolprocarb乳油(按常规方法自制)。
[0147] 小区面积为30m2,3次重复。用山东卫士 WS - 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喷雾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口径为1mm。2014年9月3日和9月15日,两次施药。 亩用药液量为30升。二次施药后18天(10月4日)调查一次发病情况。每小区采用平行 跳跃式取样,每小区5点,每点调查50株,记载发病株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防病效 果)。防病效果评价参照《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
[0148] 穗颈瘟(以穗为单位)调查,分级标准如下:
[0149] 0级:无病;
[0150] 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
[0151] 3级:每穗损失6%-20% (1/3左右枝梗发病);
[0152] 5级:每穗损失21 %- 50% (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
[0153] 7级:每穗损失51 %- 70% (穗颈发病,大部瘪谷);
[0154] 9级:每穗损失71 %- 100% (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0155] 药效计算方法
[0156]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株数X 100
[0157] 病指=[Σ (各级病叶数X相对级数值V(调查总叶数X9)]X100
[0158] 防效(%) = (CKl-PTl)/CKl X 100
[0159] CKl一一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0160] PTl--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0161] 表5、不同实施例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调查
[0163] 试验结果为:六个实施例中不同样品对穗颈瘟的防效为76. 8-88. 6%,均比对照 药剂5%稀H亏菌胺乳油、9% tolprocarb乳油防效好。实施例表现出较好的稻痕病防效。
[0164] 试验设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播种日期为4月12日,出苗日期为4月 20日,定植日期为5月27日;株行距30X20cm。试验始于水稻剑叶展开期。
[0165] 小区面积为20m2,4次重复。用山东卫士 WS - 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喷雾工作压力0.2~0.3Mpa,喷孔口径为1mm。2014年8月5日和8月12日,两次施药。 亩用药液量为30升。二次施药后25天(9月8日)调查一次发病情况。
[0166] 调查方法如上。
[0167] 表6、不同实施例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调查
[0168]
[0170] 试验结果为:七个实施例中不同样品对穗颈瘟的防效为83. 9-86. 7%,均比对照 药剂5%稀H亏菌胺乳油、9% tolprocarb乳油防效好。实施例表现出较好的稻痕病防效。
[0171] 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0172] (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增效作用,提高了杀菌效果;
[0173] (2)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0174]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 菌抗药性的产生。
【主权项】
1. 一种农药组合物,含有两种活性组分:t〇lpr〇Carb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其 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烯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唑胺菌酯。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选自烯 肟菌胺、烯肟菌酯、唑菌酯。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杀菌剂:tolprocarb的重量份数比为1:100~30: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杀菌剂:tolprocarb的重量份数比为1:60~1:1。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组分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杀菌剂:tolprocarb的重量份数比为1:10~1:1 〇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 组合物总重的4~80%。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活性组分的重量总和占 组合物总重的10~60%。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为水悬浮剂、可分散 油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可湿性粉剂、悬浮种衣剂、水分散粒剂、颗粒剂、种子处理剂或乳 油。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用于水稻移栽前撒施处 理,或移栽后喷施大田。10. -种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农药组合物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组 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11. 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组合 物施用于水稻秧苗或水稻田。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物的组分配制成制剂施用,或 桶混施用。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合物及其应用。该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填料和助剂组成。其中活性成分为tolprocarb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该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该组合物作用机制和位点多,能有效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发生和发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
【IPC分类】A01N47/24, A01N37/50, A01P3/00, A01N43/56, A01N37/36, A01N47/12
【公开号】CN105638697
【申请号】
【发明人】郑雪松, 张晓波, 陈召亮, 孙卫芬, 李玉刚, 陈宇
【申请人】中化农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2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