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75368阅读:1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口腔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乳牙龋齿是儿童牙齿常见病和多发病,有学者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高达75.3%。大部分儿童口内同时有多个牙齿龋齿,严重龋坏者可并发根尖周脓肿,牙槽脓肿等最后必须拔除,是造成乳牙早失的主要原因,其次乳牙外伤也是导致乳牙早失的常见原因。乳牙因炎症、龋齿、外伤等原因过早脱落如不及时维持其间隙,将导致缺牙间隙快速丧失,临床表现为邻牙移位,牙弓长度减小,牙弓不对称,以致继承恒牙错位萌出或埋伏阻生,造成拥挤等牙牙合畸形的发生。乳牙早失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需要进行后续正畸治疗的可能性将增加3倍。乳磨牙早失后,缺隙缩窄的量以乳牙缺失后最初的6个月最大,有的患者拔牙后数日就有缩窄现象。特别是在牙合发育时间第二乳磨牙早失后,缺隙缩窄的速度最快,每日可达Imm,国外文献研究6至8岁儿童,上颂乳磨牙缺失后其间隙平均可缩减2?4mm,故决不可等待观察而必须立即保持间隙。然而我国儿童口腔医师并不多,再加上儿童就医时有恐惧心理的居多,故儿童乳牙缺失后及时就诊佩戴间隙保持器的并不多。往往被口腔医师发现时间隙丧失已十分严重,后期也只能通过拔牙来矫正错合畸形。目前国内外尚未充分开展对于乳牙早失造成间隙严重散失病例,如何在乳牙期和替牙期早期的恢复散失的间隙的研究。目前已知的间隙保持器只能是维持或者是短距离的扩大间隙,对于单个牙齿早失常采用半固定式铸造间隙保持器,环式间隙保持器,带环丝圈式间隙保持器等来维持乳磨牙早失后的缺隙。然而临床上常见儿童口内往往有连续多个乳牙的间隔早失,而且同时间隙散失较严重,甚至达5mm以上。当多个乳牙早失后若不及时间隙维持将造成牙弓周长的严重减少,后期将造成牙列内多个牙齿异位萌出,甚至埋伏阻生,造成严重的错合畸形,必须拔牙矫正。临床上牙齿靠近牙弓中线的一面称之为近中面,远离牙弓中线的一面称之为远中面。目前临床常用的间隙保持器并不能满足此种复杂的乳牙缺失情况。综合来看,目前常用的方法在临床上主要有如下缺陷:(1)主要用于维持乳磨牙早失后的间隙,或者微量的间隙扩大,当缺隙减少在Imm以上时,常用间隙保持器无法扩开间隙,前移的邻牙无法回到初始的位置,并进一步导致对合牙齿错颂畸形的发生。(2)即使可以加力微调整,其正畸力量无法掌控,而间隙保持都是用在儿童的混合牙列期,其力量必须为轻力,通常为60克力左右。(3)乳磨牙缺失后,邻牙往往是近中倾斜移动,普通间隙保持器即使可以加力微调整,其磨牙也是直线往后,无法完成往远中倾斜而后直立。(4)普通微调间隙保持器带入口内后便有直接扩开间隙的力量,而且戴入并粘结后无法取出调整,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其心智尚未发育成熟,容易引起患儿不适,无法做到先让患儿适应保持器,再加力。
(5)对于多个乳牙间隔缺失的病例,无法做到分区块,视间隙散失的具体情况精细调整加力。因此,如何合理管理乳磨牙早失后的间隙、包括如上所述的多个乳牙间隔缺失,诱导正常牙合建立、预防错牙合畸形发生、避免患儿后继复杂的正畸治疗是儿童口腔临床医师努力的方向。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对乳牙间隔缺失的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
[0004]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主要包括固位环,滑槽,主弓丝;所述滑槽与固位环的外侧面固定连接,滑槽内设有与主弓丝外轮廓相适应的穿孔,滑槽的前端侧壁上设有固位钩;所述主弓丝依次由移动杆、第一U型曲、纵向连接杆、第二U型颊曲、前档杆、第二U型舌曲和后档杆组成;所述第一U型曲、第二U型颊曲和第二U型舌曲的曲底竖直向下,垂直于纵向连接杆、前档杆和后档杆;第一U型曲后端的移动杆穿过滑槽的穿孔且可在该穿孔内前后滑动;所述纵向连接杆上可拆卸式连接横杆;所述横杆、前档杆、后档杆三者相互平行,均为横向排列。
[0005]所述的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弧形。
[0006]所述的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弓丝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或正方形。
[0007]所述的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环的远中龈缘宽度小于近中龈缘宽度。
[0008]所述的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环的近中缘设有功能网。
[0009]所述的一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的上方设有主弓丝保护条。
[0010]使用时,采用如下步骤:
1)制备上述的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
2)根据患者口腔内磨牙大小选择合适的固位环,并带入磨牙后制取口腔模型,在模型上用游标卡尺测量缺牙间隙并测算乳磨牙缺失后间隙散失量,将固位环固定在口腔模型的磨牙上,将主弓丝移动杆端插入固位环侧面的滑槽内,分别调整第一U型曲、第二U型颊曲和第二U型舌曲的位置使得第二U型颊曲和第二U型舌曲对准第二缺牙间隙,第一U型曲对准第一缺牙间隙,并使前档杆抵住第二缺牙的近中邻牙的远中面,后档杆抵住第二缺牙的远中邻牙的近中面;然后将横杆固定在纵向连接杆上,横杆靠近或密贴第一缺牙的近中邻牙的远中面;主弓丝在滑槽后段预留的长度根据间隙散失量来定,再将主弓丝末端弯制成一个圈型曲即牵引圈;
3)在模型上根据对合牙齿咬合的情况,在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的功能网上填充光固化树脂,根据相应位置的对合牙模制备功能尖,光固化机照射硬化后备用;
4)将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带入患者口中并粘结;
5)滑动主弓丝,使前档杆刚好顶住第二缺牙间隙近中牙齿的远中面,再用结扎用的不锈钢丝将牵引圈和固位钩结扎;
6)待患者口腔适应该装置后调节主弓丝加力,即用结扎用的不锈钢丝将牵引圈和固位钩结扎将主弓丝向前移动,利用三个U型曲起到加载轻力的作用;
7)根据患者情况,每隔I至2个月加力I次; 8)间隙恢复后,结扎牵引圈与固位钩,用于维持间隙。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I)此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加力为持续轻力,力量柔和,符合牙齿的生物力学,医生可以根据装置的力值刻度线精确加力,避免了加载重力导致牙齿的损伤。(2)当乳磨牙早失后间隙减少量大于1_时,本装置可以根据间隙缺失情况,调整移动杆的长度,定期加力恢复丢失的间隙。(3)乳牙早失需戴间隙保持器的患者,一般年龄较小,第一恒磨牙牙冠远中牙龈覆盖位置较近中高,本发明装置的固位环设计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将远中的龈缘宽度减少,以防止戴入时对远中牙龈的损伤。(4)主弓丝上设计有三个U型曲,可根据牙弓的曲度及牙龈的情况调整以适合口腔的具体情况,此外,U型曲还有增加弓丝弹性和轻微的调整加力的作用。(5)本装置可以分阶段加力,即在刚戴入患儿口内时不加力,让患儿适应保持器,患儿适应后,再用结扎用的不锈钢丝结扎加力,一到两个月加力一次,直到间隙恢复为止。(6)本装置兼具扩大间隙和保持的功能,即在丢失间隙恢复后,结扎主弓丝末端的牵引圈与弧形滑槽前端的固位钩,起到维持间隙的作用。(7)弧形的滑槽,有利于向前倾斜的第一磨牙的旋转后移,而非直线后移,有利于第一恒磨牙恢复到原始的位置。(8)本发明装置固位环的近中缘设计有功能网,功能网上通过填充树脂制成功能牙尖,一方面提高牙齿缺失后,缺牙区的咀嚼效率,另一方面防止第一恒磨牙后移后对合牙齿的伸长。(9)滑槽上方设有主弓丝保护条,防止在牙齿咀嚼骨头等食物时造成主弓丝变形。(10)本装置用于个两个乳牙间隔缺失的病例,目前临床上还尚未出现该类产品,填补了空白。总之,本发明提供的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儿童缺牙间隙保持和恢复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患者牙列不意图;
图4为主弓丝横截面为长方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主弓丝横截面为正方形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固位环;2-滑槽;3-主弓丝;3a-牵引圈;3b-第一U型曲;3c -第二U型颊曲;3d-第二U型舌曲;3f-纵向连接杆;3m_前档杆;3n_后档杆;4-固位钩;5-横杆;6-功能网;7-主弓丝保护条;T-第一缺牙间隙近中邻牙;Xl-第一缺牙间隙;X2-第二缺牙间隙;L1-远中面;L2-近中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临床上牙齿靠近牙弓中线的一面称之为近中面,远离牙弓中线的一面称之为远中面。
[0014]—种乳牙间隔缺失间隙恢复及保持装置(见图1和图2),该装置主要包括固位环I,滑槽2,主弓丝3;滑槽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