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876285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特别是供眼底出血患者使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中医认为:气温则血活,气塞则血凝,临床上气虚不摄或气虚运行迟滞,或气滞血行受阻则容易引起上眼底出血,瘀血阻滞目络,常导致眼前浮云飘移,如旌旗拂摇,视物黑茫不见,反复发作,可出现眼部胀痛等,直至失明。
[0003]那么,就如何找到一种可有效治疗上述眼底出血的药物,是我们科研人员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随着我国中医中药学的不断发展,在治疗眼底出血上,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中医治疗上述眼底出血的优点,且在治疗过程中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势,针对现有西医治疗上述眼底出血的现状,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眼底出血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问题。该药物是以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等特点,并可有效治疗上述眼底出血。
[0005]为达到上述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玄参15?25g、蒲黄8?38g、生地黄10?32g、当归8?16g、防风8?16g、白苟10?20g、川考5?12g、牡丹皮8?16g、丹参8?16g、天冬8?16g、麦冬(去心)6?16g、黄连1.5?3&、栀子(炒)10?20g、甘草2.5?12g、党参15?26g、太子参10?16g、霜桑叶3?10g、车前子8?16g、菊花8?16g、陈皮10?15g、木贼3?12g、砂仁3?8g、赤苟6?12g。
[0006]—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玄参18?22g、蒲黄20?33g、生地黄15?28g、当归10?14g、防风10?14g、白芍15?17区、川考8?1]^、牡丹皮10?148、丹参10?148、天冬10?148、麦冬(去心)8?148、黄连2?
2.58、栀子(炒)12?178、甘草5?118、党参18?238、太子参11?148、霜桑叶6?98、车前子10?14g、菊花10?14g、陈皮11?14g、木贼6?llg、砂仁4?7g、赤苟8?llg。
[0007]—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方案”的中药组合物的各个组分及其质量份比如下所示:
玄参20g、蒲黄30g、生地黄25g、当归13g、防风13g、白芍15g、川芎10g、牡丹皮13g、丹参13区、天冬13〖、麦冬(去心)13〖、黄连2.2〖、栀子(炒)15〖、甘草10〖、党参20〖、太子参13〖、霜桑叶8g、车前子13g、菊花13g、陈皮13g、木贼10g、砂仁6g、赤苟10g。
[0008]—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A、将上述原料中药拣去杂质和粉尘后,按照质量份比共研为极细末待用;
B、按照传统制备中药水丸的方法,将研磨好的极细末药物过筛后,放入药器中混合成药粉,然后制备成水丸(其水丸的粒度为:4.5mm-4.7mm),进而晒干,分装密封备用。
[0009]—种治疗眼底出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服用方法为:将制备好的水丸以每日三次服用,早中晚各服一次,给药量2.5g /次,饭前服,服药5?10天,诸症皆除,病告痊愈。
[0010]本发明组方中的各原料中药在中国药典、中国辞典以及中华本草中均有详细的记载。本发明选用其中最常见的中药为原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药理功效:
玄参,性味:味甘、苦、咸、性微寒,具有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和营血、身热、烦渴、舌绛、发斑、骨蒸劳嗽、虚烦不寤、津伤便秘、目涩昏花、咽喉喉肿痛、瘰疬痰核、痈疽疮毒等症;
蒲黄,性味:味甘、微辛;性平,具有止血、祛瘀、利尿之功效,用于治疗吐血、咯血、衄血、备痢、便血、崩漏,外伤出血、心腹疼痛、经闭腹痛、产后瘀痛、痛经、跌扑肿痛、血淋涩痛、带下、重舌、口疮、聘耳、阴下湿痒等症;
生地黄,性味:味甘、苦、性寒,具有清热、凉血的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当归,性味:性温、味甘辛,具有补血和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之功效,用于治疗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血虚、或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
防风,性味:味辛、甘、性微温,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之功效,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腹痛泄泻、肠风下血、破伤风、风疹瘙痒、疮疡初起等;
白芍,性味:苦、酸、微寒,养血和营、缓急止痛、敛阴平肝之功效,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自汗、盗汗、胁肋脘腹疼痛、四肢挛痛、头痛、眩晕等症;
川芎,性味:辛、温,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之功效,用于治疗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月经不调、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风湿痹痛等症;
牡丹皮,性味:辛苦、凉、微寒,具有清热、活血散瘀之功效,用于治疗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等症;
丹参,性味: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祛瘀、调经止痛、养血安神、凉血消痈之功效,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痛经、经闭、产后瘀滞腹痛、心腹疼痛、症瘕积聚、热痹肿痛、跌打损伤、热入营血、烦躁不安、心烦失眠、痈疮肿毒等症;
天冬,性味:甘、苦、寒,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白喉,败毒抗癌、清势化痰、滋阴润燥;
麦冬(去心),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养阴润肺、益胃清心之功效,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干咳痰稠、劳嗽咯血、津少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黄连,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邪入心经之高热、烦躁、谵妄或热盛迫血妄行之吐衄、湿热胸痞、泄泻、痢疾、心火亢盛之心烦失眠、胃热呕吐或消谷善饥、肝火目赤肿痛、以及热毒疮疡、疔毒走黄、牙龈肿痛、口舌生疮、聘耳、阴肿、痔血、湿疹、烫伤等症;
栀子(炒),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湾火、凉血之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甘草,性味:甘、平,具有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之功效,用于治疗倦怠食少、肌瘦面黄、心悸气短、腹痛便溏、四肢挛急疼痛、脏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痈疮肿痛、小儿胎毒及药物、食物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