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后尾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78802阅读:478来源:国知局
车辆后尾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后尾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关于由树脂制成的车辆后尾门结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JP-A)第2011-136606号公开了一种后尾门结构,其中,由金属制成的铰链加强件布置在由树脂制成的外板和由树脂制成的内板之间。在此,因为外板和内板由树脂制成,实现了后尾门的重量的减小。而且,因为由金属制成的铰链加强件设置在后尾门的周缘上,控制了例如由从密封条或减振器作用的载荷引起的变形。
[0003]然而,在布置有像JP-A第2011-136606号一样由金属制成的加强构件的结构中,后尾门的重量在后尾门由树脂制成的部件加强的情况下增加,所以从确保后尾门的刚性并且同时实现重量的减小的立场来看存在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0004]考虑到上面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获得一种如下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其能够确保后尾门的刚性而同时实现重量的减小。
[0005]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具有:由树脂制成的后尾门面板,在其周缘的至少一部分中具有凹部,所述凹部配备有一对侧壁以及将一对侧壁的车辆前侧相互连接的底壁,使得一个侧壁侧定位在另一个侧壁侧的车辆后侧处的阶梯部形成在所述底壁中;以及加强肋,其与所述底壁的车辆后侧表面一体地形成、跨越所述阶梯部并且桥接所述一对侧壁。
[0006]在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中,凹部形成在由树脂制成的后尾门面板的周缘的至少部分中。该凹部配备有一对侧壁以及将该对侧壁的车辆前侧相互连接的底壁。此外,使一个侧壁侧定位在另一个侧壁侧的车辆后侧上的阶梯部形成在所述底壁中。而且,加强肋与底壁一体地形成在底壁的车辆后侧表面上。在此,加强肋跨越底壁的阶梯部并且桥接所述一对侧壁。由此,能够确保后尾门面板的周缘的刚性,并且即使是在例如源自密封条或减振器的载荷作用在后尾门面板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后尾门面板的变形。
[0007]而且,当模制后尾门面板时,将所述一对侧壁桥接的加强肋支撑侧壁并且倚靠着后推侧壁,因此后尾门面板能够在其热收缩时免于变形。而且,因为加强肋与底壁(后尾门面板)一体地由树脂形成,与布置有由金属制成的加强构件的构造相比,能够实现重量的减小,并且能够减少零件的数量。
[0008]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是第一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其中,加强肋构造成包括从侧壁中的一个朝向阶梯部延伸的第一肋部、从侧壁中的另一个朝向阶梯部延伸的第二肋部,以及将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相互连接的肋连接部。
[0009]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中,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通过肋连接部相互连接,因此载荷经由肋连接部在第一肋部和第二肋部之间传递。由此,载荷能够从一个侧壁传递到另一个侧壁。
[0010]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是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其中,多个加强肋沿着后尾门面板的周缘以不同角度布置。
[0011]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中,多个加强肋沿着后尾门面板的周缘以不同角度布置,因此能够提高相对于沿着车辆前后方向、沿着车辆宽度方向和沿着车辆上下方向作用的载荷的刚性。此外,与多个加强肋仅沿着一个方向设置的构造相比,能够提高后尾门面板的周缘的扭转刚性和弯曲刚性。
[0012]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是第一至第三方案中任一个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其中,每个加强肋均沿着相对于与底壁正交的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0013]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中,与加强肋沿着与底壁正交的方向延伸的构造相比,即使是在自底壁的高度相同的情况下,也能够增长加强肋的自其基部至其远侧端的长度。由此,能够增加加强肋的面积从而有效地提高后尾门面板的周缘的刚性。
[0014]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是第一方案至第四方案中任一个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其中,后尾门面板配备有弯曲为使得朝向车辆后侧成圆形的弯曲部,并且每个加强肋至少设置在弯曲部处。
[0015]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辆后尾门结构中,能够确保弯曲部的弯曲刚性。由此,例如,即便是在弯曲载荷在车辆后尾门打开和关闭时作用在弯曲部上的情况下,也能够控制弯曲部的变形。
[0016]如上所述,根据关于本发明的车辆后尾门结构,能够确保后尾门的刚性,而同时实现重量的减小。
【附图说明】
[0017]将基于下面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18]图1是从车辆左后侧斜看时、已经应用了属于本实施例的车辆后尾门结构的门内板的立体图;
[0019]图2是从车辆后侧观看时、已经应用了属于本实施例的车辆后尾门结构的门内板的后视图;
[0020]图3是不出图2的相关部件的放大视图;以及
[0021]图4是示出沿着图3的线4-4截取的截面的放大剖视图,并且是后尾门处于关闭的状态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基于附图描述有关实施例的车辆后尾门结构。在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前”(FR)指示已经应用了本实施例的后尾门结构的掀背式车辆的车辆前侧,箭头“上”(UP)指示车辆上侧,并且箭头“左”(LH)指示车辆左侧。而且,除非特别说明,否则当在后面的描述中使用前后方向、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时,这些将被理解为意指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和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和下,以及车辆左右方向(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和右。
[0023](车辆后尾门结构的整体构造)
[0024]如图1中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树脂后尾门结构构造成包括由树脂制成的、用作后尾门面板的门内板10。该门内板10例如由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材料模制并且配备有弯曲部10A,门内板10的车辆上下方向中间部在该弯曲部1A处以使得朝向车辆后侧成圆形的方式弯曲。而且,门内板10从其上端部朝向弯曲部1A斜向后倾斜并且从弯曲部1A朝向门内板10的下端部朝向车辆下侧延伸。
[0025]大致矩形的开口部12形成在门内板10的在弯曲部1A之上的部分中,并且后窗玻璃11附接至开口部12(参见图4)。而且,一对通孔14形成在开口部12的上边缘部16的左侧和右侧中,并且用于通过使螺栓穿过通孔14插入而紧固铰链部的未示出的支架被附接至该上边缘部16。
[0026]而且,由树脂制成的未图示出的门外板从车辆外侧接合至开口部12的上边缘部16以及左右侧部18。门外板例如由碳纤维增强塑料(CFRP)材料或TSOP(丰田超烯烃聚合物,其为注册商标;其是主要成分为PP(聚丙烯)和EPDM(三元乙丙橡胶)的热塑性树脂)。另外,门外板被放置在门内板10上并且通过铆钉或粘合剂接合至门内板10以便构造出闭合截面。
[0027]在此,如图2中所示,如在从车辆后侧观看的后视图中所见,多个加强肋22、24和26沿着周缘以不同角度设置在门内板10的周缘的至少部分上。下面将描述这些加强肋22、24和26。
[0028](加强肋的构造)
[0029]加强肋22、24和26以多个分别设置在开口部12的上边缘部16、包括弯曲部1A的侧部18以及门内板10的下端部20上。设置在开口部12的上边缘部16上的加强肋22被设置在除上边缘部16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的区域中。具体地,多个加强肋22设置成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成折线形状并且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由设置成大致V形的成对加强肋22和上边缘部16的壁表面形成大致三角形形状。此处的“折线形状”不限制于沿着后尾门面板的周缘彼此相邻的加强肋相互连接的结构,而是还包括在相邻加强肋之间布置有间隙的结构。
[0030]设置在门内板10的下端部20上的加强肋26以多个设置在除下端部20的车辆宽度方向中央部之外的区域中。具体地,加强肋26设置成沿着车辆宽度方向成折线形状并且以如下方式构造:使得由设置成大致V形的成对加强肋26与下端部20的壁表面形成大致三角形形状。此外,加强肋26设置到远至侧部18的邻近区域。
[0031]设置在侧部18上的加强肋24以多个设置在从弯曲部1A之上到门内板10的下端部的范围中。而且,多个加强肋24设置在沿着门内板10的周缘形成的凹部28中。在后面的描述中,将描述形成在侧部18上的加强肋24,加强肋24是本发明的特征部分。此外,形成在车辆右侧上的侧部18上的加强肋24和形成在车辆左侧上的侧部18上的加强肋24形成为使得左右对称,因此在后面的描述中,将对形成在车辆左侧上的侧部18上的加强肋24进行描述。
[0032]如图3和图4中所示,凹部28配备有一对侧壁30和32以及将侧壁30的前侧和侧壁32的前侧相互连接的底壁34,加强肋24形成在凹部28中。另外,加强肋24—体地形成在底壁34的车辆后侧表面上并且在多个部位处将侧壁30和侧壁32桥接。此外,如图3中所示,多个加强肋24沿着门内板10的周缘以不同角度设置并且以如下方式设置:使得由相邻对的加强肋24与侧壁30 (32)形成大致三角形形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