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883224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尤其是指汽车随车携带的交通警示装置。【背景技术】:
[0002]目前,汽车随车携带的交通警示装置,一般是警示三角牌。车辆发生故障时,除了需要人为装配一下之外,根据路况要求,白天,一般道路要安置在50米以外,高速要安置在150米以外,夜间,安置距离还要增加100米左右。尤其在高速公路,在风雨交加的不利环境下,三角警示牌,不容易放稳,也不容易被及时发现。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发明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
[0004]本发明的方案是: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主体由气球构成,其特征是:由3个长条形的气球,折弯和粘连成一个整体,3个长条形气球的充气口集中在一个气囊里,气囊上安装有单向的充气阀。向气囊里充入气体后,连成一体的3个气球,构成一个三棱锥。
[0005]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长条形气球的中部折弯位置,预留一个和张开角度相适应的蹼膜结构。这样,长条形气球被充气后,形成一致的造型。尤其,在正中的位置,预留60度角度的蹼膜结构时,充气之后,3个气球完全一致。3个气球可构成一个正三棱锥。
[0006]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长条形气球的表面,涂上警戒色的反光涂料。这样,充气之后,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警示三角形,起到警戒作用。
[0007]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气囊和长条形气球里,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在气球下面有绳子,绳子另一端系在汽车上。这样,充气之后,气球在设定高度漂浮着,可以防止附近的大型车辆的遮挡,方便远处的车辆及时发现,以便有足够的时间采取避让措施。
[0008]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粘连成一体的3个气球,在备用状态下,是不充气的,处于扁平的可折叠状态。其充气起源,预先装在一个配套的高压罐子里,使用时,接上充气阀,即可自动充气。
[0009]如上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粘连成一体的3个气球,在备用状态下,是不充气的,折叠安置在后备箱盖子里面,充气阀与气源预先接好,由电磁阀控制充气,由电磁铁控制气球放飞。当遇到车辆故障,需要紧急释放警示标志时,司机在车内自动打开后备箱,启动充气和放飞按钮,即可完成自动设置警示标志。为人员及时撤离事故车辆,赢得时间,防止次生伤害发生。
【附图说明】
:
[0010]图1是本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7、8-长条形气球;11、71、81_长条形气球充气口 ;12、72、82_长条形气球中部折弯;13、73、83_长条形气球尾部;2_气球之间的粘连;3-气囊;4_绳扣;5-绳子;6_单向充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
[0011]三棱锥气球充气后,其正投影尺寸,大于警示三角牌的相关尺寸。配套的高压气罐,仅供一次性使用。出于安全考虑,建议气罐采用密度小的惰性气体。气囊上的绳扣部位,设计最大拉力值,如果气球被其他车辆牵挂住,绳扣部位被撕裂,气球被放气;绳子也有最大拉力限制,即使被其他车辆牵挂住,绳子很容易被扯断,不影响行车安全。由于三棱锥气球的其他空间是通透的,可以最大限度减小风力的影响,防止气球飘向其他车道。该三棱锥气球警示标志,仅作为补充警示标志,或辅助警示标志。
【主权项】
1.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主体由气球构成,其特征是:由3个长条形的气球,折弯和粘连成一个整体,3个长条形气球的充气口集中在一个气囊里,气囊上安装有单向的充气阀。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长条形气球的中部折弯位置,预留一个和张开角度相适应的蹼膜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每个长条形气球的表面,涂上警戒色的反光涂料。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在气囊和长条形气球里,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在气球下面有绳子,绳子另一端系在汽车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粘连成一体的3个气球,在备用状态下,是不充气的,处于扁平的可折叠状态。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其特征是:粘连成一体的3个气球,在备用状态下,是不充气的,折叠安置在后备箱盖子里面,充气阀与气源预先接好,由电磁阀控制充气,由电磁铁控制气球放飞。
【专利摘要】一种便携式交通警示装置,属于汽车安全配件。解决远程识别问题。方案是:由3个长条形的气球,折弯和粘连成一个整体。3个气球的充气口集中在一个气囊里,气囊上有单向的充气阀。向气囊里充入气体后,3个气球构成一个三棱锥。在每个气球的表面,涂上警戒色的反光涂料。三棱锥气球被绳子系在事故车辆上,放飞在车辆上空。这样,可以避免遮挡,容易被远程车辆及时发现。在现有技术背景下,也很容易实现自动设置警示标志。控制气球和绳子的自毁张力,避免次生伤害。
【IPC分类】E01F9/012, E01F9/015
【公开号】CN105648936
【申请号】
【发明人】王锐
【申请人】无锡百科知识产权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6月8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