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排量旋转斜板式压缩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884197阅读:来源:国知局
轴3上。连杆机构7包括设置在图3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上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图4中示出的凸耳板51、以及设置在凸耳板51上的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与传动构件对应。凸耳板51与凸耳构件对应。出于说明性目的,在图1中,第一旋转斜板臂5e的一部分通过使用虚线来省略。这种情况也适用于将在下文讨论的图8至图10、图
14、图18和图19。
[0047 ]如图3中示出的,旋转斜板5具有旋转斜板主部50、旋转斜板配重部5c、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
[0048]旋转斜板主部50成形为平坦的环形板并且具有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前表面5a与旋转斜板表面对应。在旋转斜板主部50上限定有用于将每个活塞9定位在上止点处的上止点关联部T和用于将每个活塞9定位在下止点处的下止点关联部U。另外,如图3中示出的,在该压缩机中限定有假想的平面D。假想的平面D包括上止点关联部T、下止点关联部U以及驱动轴轴线O。此外,如图8中示出的,旋转斜板主部50包括旋转斜板参考平面S,该旋转斜板参考平面S用于确定旋转斜板5相对于与驱动轴轴线O垂直的方向的倾斜角。旋转斜板参考平面S与前表面5a和后表面5b平行。
[0049]如图3中示出的,旋转斜板主部50包括通孔5d。驱动轴3插入通孔5d中。在通孔5d中设置有两个平坦的导引表面52a、52b。当驱动轴3插入通孔5d中时,导引表面52a、52b与驱动轴3的外周向表面30接触。
[0050]旋转斜板配重部5c设置在前表面5a上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下止点关联部U的位置处。即,旋转斜板配重部5c位于驱动轴轴线O与下止点关联部U之间。旋转斜板配重部5c呈大致半圆形筒形形状并且从近端501—一该近端为前表面5a的一部分一一朝向将在下文讨论的可动体13a的可动体配重部134延伸。旋转斜板配重部5c调节旋转斜板5的重量平衡。[0051 ]旋转斜板配重部5c在其远端处具有第一突出部5g和第二突出部5h,如图3中示出的。
[0052]第一突出部5g和第二突出部5h在旋转斜板配重部5c上设置在位于假想的平面D的相反两侧的位置处,并且从旋转斜板5向前突出,S卩,朝向致动器13突出。第一突出部5g和第二突出部5h各自呈弧形形状,该弧形形状具有沿着与假想的平面D垂直的方向延伸的母线。旋转斜板配重部5c经由第一突出部5g和第二突出部5h与将在下文讨论的第一作用部14a和第二作用部14b在第一作用位置Fl和第二作用位置F2处接触。即,旋转斜板配重部5c在调节旋转斜板5的重量平衡的同时用作接收部。
[0053]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在前表面5a上布置在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在前表面5a上布置在位于假想的平面D的相反两侧上的位置处。如图1中示出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从前表面5a朝向凸耳板51延伸。出于说明性目的,旋转斜板配重部5c、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的形状以及第一突出部5g和第二突出部5h的形状在图3中简化。
[0054]如图4中示出的,凸耳板51呈大致环形形状,该大致环形形状具有通孔510。驱动轴3压配在通孔510中,使得凸耳板51与驱动轴3—体地旋转。如图1中示出的,在凸耳板51与前壁17a之间定位有止推轴承55。
[0055]如图5中示出的,凸耳板51具有凹入的筒形室51a。筒形室51a具有与驱动轴轴线O同轴的筒形形状并且沿着驱动轴轴线O朝向凸耳板51的前端面511延伸。筒形室51a在后部处与旋转斜板室25连通。
[0056]如图4中示出的,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在凸耳板51上设置在位于假想的平面D的相反两侧的位置处。在凸耳板51上,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位于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旋转斜板主部50上的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处并且从凸耳板51朝向旋转斜板5延伸。即,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在凸耳板51上位于驱动轴轴线O与上止点关联部T之间。
[0057]凸耳板51具有位于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之间的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也位于假想的平面D的相反两侧上。如图1中示出的,第二导引表面57b倾斜使得距旋转斜板5的距离从凸耳板51的外周朝向筒形室51a逐渐减小。第一导引表面57a具有与第二导引表面57b相同的形状。
[0058]在该压缩机中,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插入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之间以将旋转斜板5安装至驱动轴3。凸耳板51和旋转斜板5因而通过位于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之间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而彼此联接。当凸耳板51的旋转从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传递至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时,旋转斜板5在旋转斜板室25中与凸耳板51 —起旋转。
[0059]由于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位于第一凸耳臂53a和第二凸耳臂53b之间,因此第一旋转斜板臂5e的远端与第一导引表面57a接触,并且第二旋转斜板臂5f的远端与第二导引表面57b接触。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分别在第一导引表面57a和第二导引表面57b上滑动。因此,允许旋转斜板5在大致保持上止点关联部T的位置的同时使旋转斜板5的由旋转斜板参考平面S限定的倾斜角在图1和图10中示出的最小倾斜角与图8中示出的最大倾斜角之间改变。
[0060]如图5中示出的,致动器13包括凸耳板51、可动体13a以及控制压力室13b。
[0061]如图6中示出的,可动体13a围绕驱动轴3配装。可动体13a因而位于凸耳板51与旋转斜板5之间以沿着驱动轴轴线O移动,同时在驱动轴3上滑动。可动体13a具有与驱动轴3同轴的大致筒形形状。具体地,可动体13a包括可动体主部130、可动体配重部134以及旋转止挡部135。
[0062]可动体主部130包括第一筒形部131、第二筒形部132以及联接部133。第一筒形部131位于可动体13a中的面向旋转斜板5的位置处并且沿着驱动轴轴线O延伸。第一筒形部131具有可动体主部130中的最小直径。如图5中示出的,在第一筒形部131的内周向表面中设置有环形槽131a。在环形槽131a中配装有O形环49c。第二筒形部132位于可动体主部130上的面向凸耳板51的位置处一一即,位于可动体13a的前部中。第二筒形部132具有比第一筒形部131的直径更大的直径并且具有可动体主部130中的最大直径。第二筒形部132在外周向表面中具有环形槽132a ο在环形槽132a中配装有O形环49d。
[0063]第二筒形部132还具有前端面132b和后端面132c。当驱动轴3穿过可动体13a时,前端面132b和后端面132c变得与驱动轴轴线O垂直。后端面132c与可动体表面对应。当可动体13a位于凸耳板51与旋转斜板5之间时,后端面132c面向旋转斜板5的前表面5a,如图8中示出的。在该压缩机中,前端面132b限定为可动体参考平面M。
[0064]联接部133具有从第一筒形部131朝向第二筒形部132逐渐增大的外径并且使第一筒形部131与第二筒形部132彼此联接。
[0065]如图7中示出的,可动体配重部134定位成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旋转斜板主部50的下止点关联部U。即,可动体配重部134位于驱动轴轴线O与下止点关联部U之间。可动体配重部134具有半柱形形状。如图1中示出的,可动体配重部134从近端502—一其为第二筒形部132的后端面132c的一部分一一朝向旋转斜板5延伸。可动体配重部134将可动体13a的重心设定在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下止点关联部U的位置处。
[0066]如图7中示出的,可动体配重部134具有关于假想的平面D的对称形状并且具有第一倾斜表面134a、第二倾斜表面134b和第一竖向表面134c、第二竖向表面134d。第一倾斜表面134a和第二倾斜表面134b各自与倾斜部段对应。第一倾斜表面134a和第一竖向表面134c构成第一作用部14a。第二倾斜表面134b和第二竖向表面134d构成第二作用部14b。第一作用部14a和第二作用部14b各自与作用部对应。即,可动体配重部134在调节可动体13a的重量平衡的同时用作作用部。
[0067]如图8中示出的,限定有包括将在下文讨论的作用位置F1、F2并且与驱动轴轴线O垂直的作用平面N。第一倾斜表面134a相对于作用平面N倾斜。更具体地,如图1中示出的,第一倾斜表面134a倾斜使得距驱动轴轴线O的距离从旋转斜板5朝向可动体配重部134的近端502逐渐减小。图7中示出的第二倾斜表面134b具有与第一倾斜表面134a相同的结构。
[0068]第一竖向表面134c连接至第一倾斜表面134a的面向旋转斜板5的端部并且朝向下止点关联部U竖向地延伸。第二竖向表面134d连接至第二倾斜表面134b的面向旋转斜板5的端部并且朝向下止点关联部U竖向地延伸。第一竖向表面134c和第二竖向表面134d彼此连续并且位于假想的平面D的相反两侧上。
[0069]在该压缩机中,第一倾斜表面134a和第一竖向表面134c—一S卩,第一作用部14a——与图3中示出的旋转斜板配重部5c的第一突出部5g在图7中示出的第一作用位置Fl处接触。由于第一突出部5g具有如上所述的筒形形状,第一作用部14a与第一突出部5g在第一作用位置Fl处进行线接触。同样地,第二作用部14b与图3中示出的旋转斜板配重部5c的第二突出部5h在图7中示出的第二作用位置F2处进行线接触。
[0070]图7示出其中第一作用位置Fl位于第一倾斜表面134a上并且第二作用位置F2位于第二倾斜表面134b上的状态。然而,当该压缩机的旋转斜板5的倾斜角改变时,第一作用位置Fl和第二作用位置F2变动。即,如图8至图10中示出的,当旋转斜板5从最小倾斜角移动至最大倾斜角时,第一作用位置Fl从第一竖向表面134c变动至第一倾斜表面134a上的靠近第二筒形部132的位置。同样地,第二作用位置F2从第二竖向表面134d变动至第二倾斜表面134b上的靠近第二筒形部132的位置。在该压缩机中,不仅当旋转斜板5处于最小倾斜角时,而且当旋转斜板5处于最大倾斜角时,第一作用位置Fl和第二作用位置F2位于变换成比驱动轴轴线O更靠近下止点关联部U的位置处。即,第一作用位置Fl和第二作用位置F2位于驱动轴轴线O与下止点关联部U之间。
[0071]如图6中示出的,旋转止挡部135位于第一筒形部131上的面向旋转斜板5的位置处。旋转止挡部135具有如图7中示出的矩形形状并且从第一筒形部131的外周向表面朝向旋转斜板主部50的上止点关联部T延伸。旋转止挡部135位于图3中示出的第一旋转斜板臂5e和第二旋转斜板臂5f之间。随着旋转斜板5旋转,旋转止挡部135与第一旋转斜板臂5e或第二旋转斜板臂5f接触。这允许可动体13a通过驱动轴3的旋转而与凸耳板51和旋转斜板5一体地旋转。
[0072]如图5中示出的,控制压力室13b由第二筒形部132、联接部133、筒形室51a以及驱动轴3来限定。控制压力室13b与旋转斜板室25通过O形环49c、49d彼此密封。
[0073]驱动轴3具有轴向通道3a和径向通道3b。轴向通道3a沿着驱动轴轴线O从驱动轴3的后端朝向前端延伸。径向通道3b从轴向通道3a的前端沿着径向方向延伸并且通向驱动轴3的外周向表面。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